2024年3月30日发(作者:)

计算机病毒的危害

1.消耗资源。所有计算机病毒都是程序,是程序,则在运行的时候都要占用系统资源。

很多病毒都是驻留内存的,也就是说,它们会长期占用系统资源。这必然会造成系统的缓

慢。即使是无害的病毒,也会有这个问题——因为它也是程序。这种危害看起来似乎不会

造成什么损失,其实不然。1987年莫里斯编的蠕虫病毒,实际上不具有什么实质性的破坏

作用,但它耗费了大量的系统资源,从而使系统极度缓慢直至停止运行。这样的损失实际

上是时间的损失。现在,也有像ILOVEYOU这样的病毒,采用耗费系统或网络资源的方式

作为破坏的一种手段。

2.干扰输出。在屏幕上显示图形或符号,或播放莫名其妙的音乐或声音。一般的无害

病毒都有这项“功能”,这可能也是无害病毒的主要“攻击”手段了。这样的攻击手段通常

不会带来什么实质性的破坏,但却会干扰你的工作。比如一个叫做“零臭虫”(ZeroBug)

的病毒,在它进入内存后,会在屏幕上显示一个“臭虫”。这个“臭虫”会“吃掉”屏幕上

所有的“O”字符。这个病毒不会使文件数据丢失,不过看一个没有“O”的屏幕是有相当

难度的。恶性病毒也有可能改变屏幕显示或播放声音,但通常此些时只是灾难的开始——

它也许正在格式化你的硬盘。

3.干扰输入。对你的键盘做手脚。无论是无害病毒还是恶性病毒都有可能具有这项“功

能”。这种破坏方式会使你的键盘输入出现混乱。比如“排字工”病毒(TypeCOM)就是一

种可以干扰键盘输入的病毒。当你输入“A”的时候,却会在屏幕上显示“S”;当你在输

入“L”的时候,却会显示“:”。总之,实际被计算机接收的字符是你所按键的右边那个键。

又如“Hymn”病毒,在病毒进入内存之后,就监视键盘活动,在第980次敲击键盘之后,

再敲击的键依次被两个空格和五个乱码代替,这样就使键盘无法发挥作用。

1

4.破坏信息。这是恶性病毒的主要破坏手段之一。破坏文件的方式有多种。

在病毒感染文件时,可以说已经对文件产生了一些破坏。尤其是一些病毒,它们为了

在感染文件后不增加文件长度,硬是用自己的代码将宿主程序的一部分代码覆盖。有时这

样做就会对文件造成破坏。但这种破坏并不是病毒的目的,设计得好的病毒也会尽量避免

这种破坏以隐蔽自己。

有些病毒会破坏磁盘的文件分配表(FAT)。文件分配表是磁盘文件信息储存的一个缩

影,在其中记录着所有文件的位置和大小,是文件名与文件信息的纽带。如果FAT遭到破

坏,使用DIR等命令仍可以见原有文件。但你会发现这些仍然“存在”的文件已经无法使

用了。

有些病毒会修改一些储存数据的文件。这些文件的格式不变,也还能被读取,但内容

却变了。比如一个WORD文档,里面储存着某人的成绩单。本来是100分却被病毒改成

了50分。在调用这个文件时,WORD不会报告任何出错信息,但实际上里面的内容已经

被破坏了——这样的改变更难以发现。上面的例子不会造成什么重大后果,但如果这个文

件里储存的是重要的军事或金融数据,若被更改其后果不堪设想。

有些病毒会格式化磁盘。这是病毒破坏文件的极端手段,也是造成损失最大的一种。

在磁盘被格式化以后,文件储存全部清除。很多恶性病毒的破坏方式都是格式化磁盘。但

格式化磁盘需要时间——如果你在病毒发作时及时关机,可能还能保住部分文件。

5.泄露信息。最近流行的SirCam、求职信、红色代码、尼姆达等病毒均有泄露信息

的特点。SirCam和求职信病毒泄露信息的方式是把被感染机器上的一些文件作为邮件附件

连同病毒一起发往一些真实的电子邮件地址。红色代码和尼姆达病毒泄露信息的方式是把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