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4月6日发(作者:)

200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理科综合能力测试

(全国卷一)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

题卡一并交回.

第I卷

(选择题 共24分)

注意事项:

1.答第Ⅰ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试科目涂写在答题卡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

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能在答在试题卷上。

3.本卷共21小题,每小题6分,共126分。

以下数据可供解题时参考:

相对原子质量(原子量):C 12 O 16 Na 23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3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人体神经细胞与肝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功能不同,其根本原因是这两种细胞的

A.DNA碱基排列顺序不同 B.核糖体不同

( )

C.转运RNA不同 D.信使RNA不同

2.在光照下,供给玉米离体叶片少量的

14

CO

2

,随着光合作用时间的延续,在光合作用固

定CO

2

形成的C

3

化合物和C

4

化合物中,

14

C含量变化示意图正确的是 ( )

3.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病因是血红蛋白基因的碱基序列发生了改变。检测这种碱基序列改

变必须使用的酶是

A.解旋酶 B.DNA连接酶

C.限制性内切酶

( )

D.RNA聚合酶

4.将小麦种子分别置于20℃和30℃培养箱中培养4天,依次取等量的萌发种子分别制成提

取液Ⅰ和提取液Ⅱ。取3支试管甲、乙、丙,分别加入等量的淀粉液,然后按下图加入

等量的提取液和蒸馏水,45℃水浴保温5分钟,立即在3支试管中加入等量裴林试剂并

煮沸2分钟,摇匀观察试管中的颜色。结果是( )

A.甲呈蓝色,乙呈砖红色,丙呈无色

B.甲呈无色,乙呈砖红色,丙呈蓝色

C.甲、乙皆呈蓝色,丙呈砖红色

D.甲呈浅砖红色,乙呈砖红色,丙呈蓝色

捕鱼量,根据种群增长的S型曲线,应使被捕鱼群的种群数量保持在K/2水平。这是

因为在这个水平上 ( )

A.种群数量相对稳定

C.种群数量最大

A.BF

3

B.H

2

O

B.种群增长量最大

D.环境条件所允许的种群数量最大

D.PCl

5

( )

C.SiCl

4

5.为了保护鱼类资源不受破坏,并能持续地获得量大

6.下列分子中所有原子都满足最外层为8电子结构的是

7.等物质的量的主族金属A、B、C分别与足量的稀盐酸反应,所得氢气的体积依次为V

A

V

B

、V

C

,已知V

B

=2V

C

,且V

A

=V

B

+V

C

,则在C的生成物中,该金属元素的化合价为

( )

A.+1 B.+2 C.+3 D.+4

( )

( )

8.已知Q与R的摩尔质量之比为9:22,在反应X+2Y=2Q+R中,当1.6g X与Y完全反应

后,生成4.4g R,则参与反应的Y和生成物Q的质量之比为

A.46 : 9 B.32 : 9 C.23 : 9

D.16 : 9

9.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非金属元素呈现的最高化合价不超过该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

B.非金属元素呈现的最低化合价,其绝对值等于该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

C.最外层有2个电子的原子都是金属原子

D.最外层有5个电子的原子都是非金属原子

+2+2

——

10.在pH=1的溶液中,可以大量共存的离子是

A.K、Na、SO

4

、S

2

O

3

++2

2

( )

B.NH

4

、Mg、SO

4

、Cl

D.K

+

、Na

+

、AlO

2

、NO

3

( )

C.Na

+

、K

+

、HCO

3

、Cl

11.关于电解NaCl水溶液,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电解时在阳极得到氯气,在阴极得到金属钠

B.若在阳极附近的溶液中滴入KI溶液,溶液呈棕色

C.若在阴极附近的溶液中滴入酚酞试液,溶液呈无色

D.电解一段时间后,将全部电解液转移到烧杯中,充分搅拌后溶液呈中性

12.右图是温度和压强对X+Y 2Z反应影响的示意图。

图中横坐标表示温度,纵坐标表示平衡混合气体中Z

的体积分数。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上述可逆反应的正反应为放热反应

B.X、Y、Z均为气态

C.X和Y中只有一种为气态,Z为气态

D.上述反应的逆反应的△H>0

13.已知充分燃烧a g乙炔气体时生成1 mol二氧化碳气体

和液态水,并放出热量b kJ,则乙炔燃烧的热化学方程

式正确的是

( )

A.2C

2

H

2

(g)+5O

2

(g) 4CO

2

(g)+2H

2

O(l);△H=-4b kJ/mol

B.C

2

H

2

(g)+

5

O

2

(g) 2CO

2

(g)+H

2

O(l);△H=2b kJ/mol

2

C.2C

2

H

2

(g)+5O

2

(g) 4CO

2

(g)+2H

2

O(l);△H=-2b kJ/mol

D.2C

2

H

2

(g)+5O

2

(g) 4CO

2

(g)+2H

2

O(l);△H=b kJ/mol

二、选择题(本题包括8小题。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有的有

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

14.一质量为m的人站在电梯中,电梯加速上升,加速大小为

1

g

,g为重力加速度。人对

3

电梯底部的压力为

A.

1

mg

3

+

C.mg

D.

4

mg

3

( )

B.2mg

15.已知π介子、π介子都是由一个夸克(夸克u或夸克d)和一个反夸克(反夸克

u

反夸克

d

)组成的,它们的带电量如下表所示,表中e为元电荷。

带电量

π

+e

+

π

-e

u

+

2

e

3

d

1

e

3

u

2

e

3

d

1

e

3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π

+

由u和

d

组成

( )

B.π

+

由d和

u

组成

C.π

由u和

d

组成 D.π

由d和

u

组成

16.把火星和地球绕太阳运行的轨道视为圆周。由火星和地球绕太阳运动的周期之比可求得

( )

A.火星和地球的质量之比

C.火星和地球到太阳的距离之比

B.火星和太阳的质量之比

D.火星和地球绕太阳运行速度大小之比

17.图示为一直角棱镜的横截面,

bac90,abc60

。一平行细光束从O点沿垂直

于bc面的方向射入棱镜。已知棱镜材料的折射率n=

2

,若不考试原入射光在bc面上

的反射光,则有光线 ( )

A.从ab面射出

B.从ac面射出

C.从bc面射出,且与bc面斜交

D.从bc面射出,且与bc面垂直

18.一列沿x轴正方向传播的简谐横波,周期为0.50s。某一时刻,离开平衡位置的位移都

相等的各质元依次为P

1

,P

2

,P

3

,„„。已知P

1

和P

2

之间的距离为20cm,P

2

和P

3

间的距离为80cm,则P

1

的振动传到P

2

所需的时间为

A.0.50 s B.0.13 s C.0.10 s

D.0.20 s

( )

19.图中两条平行虚线之间存在匀强磁场,虚线间的距离为l,

磁场方向垂直纸面向里。abcd是位于纸面内的梯形线圈,

ad与bc间的距离也为l。t=0时刻,bc边与磁场区域边界重合

(如图)。现令线圈以恒定的速度v沿垂直于磁场区域边界的方

向穿过磁场区域。取沿a→b→c→d→a的感应电流为正,则在

线圈穿越磁场区域的过程中,感应电流I随时间t变化的图线

可能是( )

20.如图,在一水平放置的平板MN的上方有匀强磁场,磁感

应强度的大小为B,磁场方向垂直于纸面向里。许多质量

为m带电量为+q的粒子,以相同的速率v沿位于纸面内的

各个方向,由小孔O射入磁场区域。不计重力,不计粒子

间的相互影响。下列图中阴影部分表示带电粒子可能经过

的区域,其中

R

mv

。哪个图是正确的?( )

Bq

21.如图所示,绝热隔板K把绝热的气缸分隔成体积相等的两部分,K与气缸壁的接触是

光滑的。两部分中分别盛有相同质量、相同温度的同种气体a和b。气体分子之间相互

作用势能可忽略。现通过电热丝对气体a加热一段时间后,a、b各自达到新的平衡( )

A.a的体积增大了,压强变小了

B.b的温度升高了

C.加热后a的分子热运动比b的分子热运动更激烈

D.a增加的内能大于b增加的内能

200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理科综合能力测试

(全国卷一)

第Ⅱ卷

注意事项:

1.用钢笔或圆珠笔直接答在试卷中。

2.答卷前将密封线内的项目填写清楚。

3.本卷共10题,共174分。

22.(17分)

(1)在“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实验中,需要将橡皮条的一

端固定在水平木板上,另一端系上两根细绳,细绳的一另一

端都有绳套(如图)。实验中需用两个弹簧秤分别勾住绳套,

并互成角度地拉像皮条。某同学认为在此过程中必须注意以

下几项:

A.两根细绳必须等长

B.橡皮条应与两绳夹角的平分线在同一直线上。

C.在使用弹簧秤时要注意使弹簧秤与木板平面平行。

其中正确的是 。(填入相应的字母)

(2)测量电源B的电动势E及内阻r(E约为4.5V,r约为1.5Ω)。

器材:量程3V的理想电压表

V,量程0.5A的电流表

A(具

有一定内阻),固定电阻

R=4Ω,滑线变阻器R′,电键K,导线若干。

①画出实验电路原理图。图中各无件需用题目中

给出的符号或字母标出。

②实验中,当电流表读数为I

1

时,电压表读数为U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