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4月24日发(作者:)

现当代小题

第十章茅盾

茅盾原名沈德鸿,字雁冰,“茅盾”是在1927年发表《幻灭》时开始使用的笔名茅盾的

第一部小说《幻灭》于1927年9、10月在《小说月报》上发表。《蚀》三部曲包括:《幻

灭》、《动摇》和《追求》。

《动摇》对担负革命领导职责的男主角方罗兰在激烈斗争中进退失据状态的描写,《追求》

对张曼青、王仲昭、史循等人在大革命失败后彷徨无路的心态的刻画,分别为置身大革命时代

不同阶段的知识分子留下了精神写照。

1930年2月,《虹》由开明书店单行出版。《虹》的主人公梅行素仍然属于时代女性系列,

她在努力挣脱旧式家庭、婚姻的束缚,寻求理想生活的过程中,也曾遇到挫折,受到精神重创,

但她最后选择了投身于方向明确的社会革命。

在《蚀》和《虹》之间,茅盾先后创作了5个短篇,后来结集为《野蔷薇》。这组小说,

以青年知识分子的精神苦闷为主要的表现内容,主题与情调都和《蚀》基本属于同一谱系。

左联前期茅盾创作的短篇小说《大泽乡》、《豹子头林冲》和《石碣》,题材取自历史著

作或古代小说。

1932至1933年间,茅盾创作了一系列短篇小说,如《林家铺子》(1932)和“农村三部

曲”《春蚕》(1932)、《秋收》(1933)、《残冬》(1933)。

20世纪30年代,茅盾是左翼文学创作的重镇。他的《子夜》、“农村三部曲”等作品,

显示了左翼文学的实绩,也确立了左翼文学创作的范式——社会剖析小说。

1941年5月,茅盾在香港写作的日记体长篇小说《腐蚀》,通过一个参与国民党特务组织

的女性赵惠明的内心独白,从特殊的视角,展示抗战时期诡谲变幻的政治风云和复杂的社会关

系。1942年茅盾写于桂林的长篇小说《霜叶红似二月花》,讲述了辛亥革命到五四前夕的时代

浪潮在一个江南小镇掀起的涟漪,引起的社会和人物命运的波动。抗战胜利前夕,茅盾创作了

话剧剧本《清明前后》,写一个为支持抗战而把工厂迁移内地的民族工业资本家,在大后方遭

受官僚、买办的挤压,濒临破产的遭遇。

《子夜》是茅盾于1931至1932年间创作的长篇小说,1933年出版。

第十一章巴金

巴金原名李尧棠,字芾甘,“巴金”是他1928年写完中篇小说《灭亡》时开始使用的笔

名。

《灭亡》的出世标志着巴金文学生涯的正式开始,作品塑造了一个恨人类的主人公——杜

大心。

中长篇小说无疑代表着巴金建国前创作的主要成就。比较著名的有:《灭亡》(1929)、

《死去的太阳》(1931)、《家》(1933),《爱情三部曲》(包括《雾》(1931)、《雨》

(1933)、《电》(1935))、《春》(1938)、《秋》(1940)、《火》的第一部(1940)和

第二部(1942)还有《憩园》(1944)、《第四病室》(1945)《寒夜》(1947)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