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5月4日发(作者:)

2013年第o5期 

第29卷 

(总341期)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JOURNAL OF EDUCATIONAL INSTITUTE OF J]HN PROVINCE 

No.05,2013 

VDL 29 

ToralNn 34l 

“认证”后的“自由"发声 

——

微博实名制政策对公共领域建构的影响分析 

李金展 

(北京师范大学管理学院,北京100875) 

摘要:“微博实名制”政策自出台起就引发了社会各界的热议。其作为一种政策工具,一方面减少了虚假信息的传播,降 

低了人际交往成本,保证了公共话语平台的健康发展,另一方面又因不利于公众真实意愿表达,信息安全和认证方式不受信 

任而饱受争议。但总的来看,如果能够给微博实名制政策配套以相应的制度体系与技术措施,这一政策对公共领域建构来说 

依然利大于弊。 

关键词:微博实名制;公共政策;政策分析 

中图分类号:C9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580(2013)o5 131._02 

2011年l2月l6日,北京市发布《北京市微博 

为批判力量的公众舆论。¨ 

客发展管理若干规定》,首次提出微博用户的个人 

注册信息需要使用真实身份,并实行“后台实名,前 

台自愿”的认证管理方式;截至2012年3月16日, 

新浪、搜狐、网易、腾讯等各大网站微博全部实行实 

可以看出,微博作为传播媒介与表达平台,与哈 

贝马斯提出的“公共领域”有着极高的契合度:从构 

成要素上来看,首先,微博博主以个体或单位群体发 

言代表为单位,以平等的身份进行关注、回复、转发、 

评论等网络交流活动;其次,微博的开放性、平等性、 

名制,未进行实名认证的微博老用户已不能进行发 

言、转发,只能浏览。这一网媒标志性事件迅速在互 

联网世界乃至现实社会引起热议。微博问政,到底 

互动性、跨界性等媒介特质使合法用户能够开放、自 

由地观察与表达;最后,正是基于微博的开放自由程 

度,更多的用户(特别是草根用户)敢于在这一平台 

是维护了网络公共秩序,还是削弱了网民的话语权? 

到底是抑制了谣言,还是限制了自由?微博实名制 

与公共领域建构的关系,一直是学界和业界的争论 

焦点问题。 

上进行讽刺与评论,而微博便捷的传播优势又进一 

步推动了公众意见的广泛传播,使公众舆论转化为 

影响权利政策的强大力量。 

二、微博实名制政策对公共领域建构的影响 

分析 

“公共领域”内涵与微博的契合 

德国学者尤尔根・哈贝马斯1962年在其代表 

著作《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中对公共领域理论做 

了系统阐述:公共领域是指一个国家和社会之间的 

公共空间,作为公众的私人聚集在一起,就公共事务 

进行讨论,最后达成共识,以影响公共权力机关。其 

本质就是为人们提供自由、公共的话语交流的互动 

作为政府的强制性政策工具,微博用户实名注 

册与否不仅是与网站关系的不同,更体现了互联网 

监管部门的意志,是政府公共权力的强制要求,其最 

终目的是通过认证限制的手段来维护更好的公共秩 

序。然而,社会各界对于这一政策的态度却不尽相 

同。笔者认为,微博实名制确实是一把“双刃剑”, 

它在维护秩序的同时,也难免对公众发声造成一定 

的限制。 

平台,即公共话语空间。其构成基本要素包括: 

(一)由私人组成的公众;(二)平等对话与讨论而达 

成的共识;(三)自由表达、开放交流的媒介;(四)作 

收稿13期:2O13—O2—19 

作者简介:李金展(1992一),女,吉林省吉林市人。北京师范大学管理学院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本科生。 

l3l 

(一)微博实名制政策之“利” 

1.减少虚假信息混杂、信息过载严重等负面影 

响,提升微博平台信息传播价值 

美国《外交政策》杂志网站曾发表文章称,在中 

国,新浪微博已成为世界上最好的谣言制造机 

器。 微博140字的碎片化特性在便捷表达的同时 

也大大降低了话语的质量和可信度,很可能造成思 

想的口水化和信息的虚假化;特别是网络谣言的肆 

虐传播,一直是令政府头疼、人民恐慌的问题,但在 

实名制的约束下,谣言的传播就可以被严格控制。 

实名制在一定程度上使微博平台带有了“自净”功 

能,而“净化”过的信息也确实带有更高的信任度和 

价值。 

2.有效净化微博用户群体,提升人际交往安全 

程度,降低人际交往成本 

曾经一度盛传的“在网络上,你永远不会知道 

你对面坐的是一个人还是一只狗”的说法在遇到实 

名制后俨然收敛了许多。现在的用户注册需要由公 

安部门进行后台身份确认,这种做法在迅速清除了 

大批“僵尸粉”和依靠“僵尸粉”而存在的用户的同 

时也提升了微博用户人际交往的安全程度,有效防 

止了网络诈骗的发生。哈贝马斯认为,在交往行动 

中产生的社会空间能够降低人际交往成本;而安全 

性的提升无疑是降低成本的最佳方式之一。 

3.加强政府对微博言论的监管力度,有效保证 

公共话语平台的健康发展,法制化管理构建和谐网 

络社会 

即便是作为自由发声的“基地”,微博也不能缺 

少科学规范的管理。特别是在法制渗透到生活中的 

每一个角落的今天,网络社会的法制化也被时代提 

升到了一个新高度。当今我国国内尚存在某些敌对 

分子企图通过微博等网络途径传播不法信息,危害 

国家利益,而经过实名制的监督,这种行径将大大减 

少。有网友评论:“实名制是网络和谐的法宝。和 

谐社会最基本的要求就是法治,和谐网络社会也是 

如此。面对网络侵权,实名制就是网络里面的‘阳 

光’。’’[ 】 

(二)微博实名制政策之“弊” 

1.限制公众真实意愿表达,降低舆论监督力度, 

不利于批判性思想的形成 

微博作为一种网络传播媒介,其最大的优势之 

无疑是“匿名性”。正是由于匿名的保护,很多网 

民才敢于积极参与意愿表达,最近大热的“微博问 

政”也在一定程度上基于这一特性。然而,在实名 

认证后,尽管实行了“前台自愿、后台实名”的方式, 

132 

但毕竟不再是匿名,出于保护自身的需要,公众在对 

敏感话题和热点事件发表看法时难免有所顾虑,这 

间接限制了公众自由表达言论的意志、降低了网民 

对政府的舆论监督力度。从更深的层次上来说,舆 

论的监督反映的是公众的批判思想。受到限制,正 

如给思想的灵魂戴上脚镣。正如网友所说:“实行实 

名制,就如同让‘蝙蝠侠’和‘佐罗’摘下面具一样,没 

有了面具的掩护,大侠们还敢仗剑直言吗?” 3 

2.信息安全和认证漏洞两大问题“强强联手”, 

公众对公共平台持怀疑态度 

互联网空问中频频发生的“密码危机”引起了 

很多网民对信息安全的恐慌,而这种恐慌也迅速蔓 

延到了微博平台上。相关部门负责人也承认,在当 

前的技术条件下,完全保障网民的信息安全确实有 

定的难度。事实上,中国并不是唯一个因信息 

安全而被质疑实名制政策的国家_20l1年韩国 

在实施实名制后受到黑客攻击,导致3500万名网民 

信息外泄。另一处令人怀疑的原因在于:在目前的 

条件下,不法分子要搞到一个假身份证太容易了。 

单单凭借一个身份证号进行验证,确实存在很大漏 

洞。事实上,如果希望实名制发挥最大的作用,必须 

使所有用户给予平台以完全信任。否则,但凡有一 

名利用网络漏洞进行欺诈者,都会给互联网空间带 

来巨大危害。 

三、结语 

笔者认为,微博实名制总体上还是利大于弊的。 

在构建诚信社会的道路上,实名制确实起到了不可 

磨灭的作用。何况,微博平台再“给力”也只是一个 

技术工具,完美的工具并不存在。如果能够给微博 

实名制政策配套以相应的制度体系与技术措施,相 

信这一政策可以成为公共领域正向构建的“利器”。 

[参考文献] 

[1]哈贝马斯.曹卫东译.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M].上海:学林 

出版社,1999. 

[2]江海伦.中国微博成了谣言制造机?[J].新闻记者,2Oll 

(8). 

[3]周清华,石中金,胡善冰.实名制如何走上前台:关于我国实 

行手机实名制和网络实名制的调研分析[J].通信企业管理,2OlO 

(5). 

[4]张意轩,班娟娟.“四问”微博实名制[N].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2,02,10(005). 

[5]冯娟.互联网生态的一场博弈——“微博实名制”与密码危 

机[J].东南传播,2012(3). 

6]丁丽琼.试论微博实名制实施的正当性[J].新闻世界,2012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