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5月4日发(作者:)

破窗效应-详解

破窗效应(Break Pane Law; Broken windows theory)

目录

• 1 破窗效应简介

• 2 破窗效应五个阶段

• 3 破窗效应的研究

• 4 破窗效应的表现

• 5 破窗效应的危害

• 6 破窗效应的破解

• 7 破窗效应的案例

• 8 破窗效应的启示

• 9 破窗效应的应用实践

破窗效应简介

破窗效应:及时矫正和补救正在发生的问题。

破窗效应是犯罪学的一个理论,该理论由詹姆士·威尔逊(James Q. Wilson)及乔

治·凯林(George L. Kelling)提出,并刊于《The Atlantic Monthly》1982年3月版的

一篇题为《Broken Windows》的文章。此理论认为环境中的不良现象如果被放任存在,会诱

使人们仿效,甚至变本加厉。

以一幢有少许破窗的建筑为例,如果那些窗不被修理好,可能将会有破坏者破坏更多的

窗户。最终他们甚至会闯入建筑内,如果发现无人居住,也许就在那里定居或者纵火。又或

想像一条人行道有些许纸屑,如果无人清理,不久后就会有更多垃圾,最终人们会视若理所

当然地将垃圾顺手丢弃在地上。因此破窗理论强调着力打击轻微罪行有助减少更严重罪案,

应该以“零容忍”的态度面对罪案。

破窗效应五个阶段

此理论描述了社区失序的五个阶段:

1.社区开始出现失序的情形,部分居民迁出社区。

2.未能迁离社区的居民因担心自身安全,对区内的事务漠不关心。

3.地区的监察力下降,社区的治安进一步恶化。

4.区内更多的居民迁走,仍然留在区内的居民则更加退缩,减少外出时间。

5.外来的犯罪份子入侵社区,令犯罪数字持续上升。

破窗效应的研究

美国斯坦福大学心理学家菲利普·辛巴杜(Philip Zimbardo)于1969年进行了一项实

验,他找来两辆一模一样的汽车,把其中的一辆停在加州帕洛阿尔托的中产阶级社区,而另

一辆停在相对杂乱的纽约布朗克斯区。停在布朗克斯的那辆,他把车牌摘掉,把顶棚打开,

结果当天就被偷走了。而放在帕洛阿尔托的那一辆,一个星期也无人理睬。后来,辛巴杜用

锤子把那辆车的玻璃敲了个大洞。结果呢,仅仅过了几个小时,它就不见了。以这项实验为

基础,政治学家威尔逊和犯罪学家凯琳提出了一个“破窗效应”理论,认为:如果有人打坏

了一幢建筑物的窗户玻璃,而这扇窗户又得不到及时的维修,别人就可能受到某些示范性的

纵容去打烂更多的窗户。久而久之,这些破窗户就给人造成一种无序的感觉,结果在这种公

众麻木不仁的氛围中,犯罪就会滋生、繁荣。

破窗效应的表现

破窗效应也常常出现在股票市场之中。当股票或基金出现亏损时,部分投资者也出现破

罐子破摔的心理,想着既然这只股票(基金)已经出现亏损了,那么不如放手一搏,或许还

能早点回本,于是乎就频繁加减仓,最终的结果就很可能造成亏损加剧,甚至清仓出局。

在股票的买卖中也常常有庄家利用“破窗理论”诱导股民。当某只股票一路下跌,甚至

跌破某个关键价位时,只要庄家不护盘,那么跟风的股民就会受到其诱导,纷纷选择抛出。

而投资市场中另外一种破窗现象则是反向而行。这种诱利行为在熊市的终点出现的尤为

频繁,它会形成一个诱导信号,诱导投资者不断追加投资,准备迎接牛市的到来,实则越追

越多,越亏越加,最终导致投资者无力承担。所以投资者在熊市之中也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

况结合市场形势做出正确的选择,不要随意听信他人的诱导言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