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11日发(作者:)
试论丘氏世序的定位方法
邱冠瑛
一、什么是世序
世序,是指按昭穆排列的世系先后次序。如一世、二世、三世、四世、五世、六世、七世、八世、九世„„等依此类推的昭穆次序。
什么是昭穆?《周礼.春官.小宗伯》:“小宗伯之职,掌建国之神位,右社稷,左宗庙......辨庙祧之昭穆。”郑玄注:“自始祖之后,父曰昭,子曰穆。”又《春官.冢人》:“先王之葬居中,以昭穆为左右。”指家族的辈分关系。昭穆制度是指宗庙制度之一,庙制规定,天子立七庙,诸侯立五庙,大夫立三庙,士立一庙,庶人无庙,以此区分亲疏贵贱。延伸到民间,祠堂神主牌的摆放次序也依昭穆制度设置。如:始祖居中,左昭右穆。父居左为昭,子居右为穆。一世为昭,二世为穆;三世为昭,四世为穆;五世为昭,六世为穆;单数世为昭,双数世为穆;先世为昭,后世为穆;长为昭,幼为穆;嫡为昭,庶为穆。
如西周之昭穆次序:以王季为始祖居中,一世文王居左为昭,二世武王居右为穆;三世成王居左为昭,四世康王居右为穆;五世昭王居左为昭,六世穆王居右为穆等,依次类推。
如大祖是开基祖,则以大祖居中,一世高祖居左为昭,二世曾祖居右为穆;三世祖居左为昭,四世父居右为穆,依次类推。
什么是次序?是指事物排列的先后顺序。
丘氏世序,是指编纂《中华邱氏大宗谱》为敦人伦、辨昭穆、明次序而统一使用的先后顺序。没有生年记载的先祖,以姜太公子辈起一世,按照30年一代的人类一般衍传规律计算。具体计算方法是:【姜太公的生年(公元前1139年)加上溯失考的开基祖生年】除以30年为一代的人类一般衍传规律,其所得整数(小数点的下一位数按照四舍五入法计算)即为丘氏世序数。有生年记载的先祖,依大祖、高祖、曾祖、祖、父、己、子、孙、曾、玄„„的实际顺序,续接没有生年记载的先祖世序。
二、统一丘氏世序的意义
编纂《中华邱氏大宗谱》重要目的之一,除溯明祖源,理清世系外,就是敬祖宗、敦人伦、辨昭穆、明次序、典教化、正子孙。要敦人伦、辨昭穆、明次序,就必须统一全世界丘(邱)氏的辈序和字派。传说孔丘、孟轲、曾参、颜回后裔修过通天谱,但在全国各地我们并没有谁看到过孔孟颜曾四姓中任何一姓有的通天谱。真正要说孔孟颜曾四姓修过通天谱,是没有事实根据的,但由于明清以来多位皇帝的眷顾,使孔孟颜曾卜闵冉七个姓在全世界统一使用同一样的字派倒是真的。也就是这几个姓在全世界统一使用同一样的字派,致使人们误以为孔孟颜曾四姓修过通天谱。事实上,明初洪武年间,朱元璋御赐“公彦承弘闻贞尚胤”八个辈字供孔氏起名用。到明天启年间,这八个字已不够用了,崇祯二年(1629)皇帝又赐“兴毓传继广昭宪庆繁祥”十字作为孔氏六十六世至七十五世辈字供起名用。清康熙年间,崇尚儒家思想,倡导礼仪仁政的康熙皇帝,御赐孔、孟、颜、曾四姓统一辈字,该四姓的辈份互相联动,在全国得到统一。康熙六十一年(公元1722年) 湖南湘乡大界曾氏始修族谱时,从第六十三代起使用了明太祖朱元璋和思宗朱由检两位皇帝御赐给孔氏的“宏闻贞尚衍兴毓传继广昭宪庆繁祥”十五个辈字。道光二十一年(公元1841年),重修大界曾氏族谱时,清朝宣宗皇帝续赐“令德维垂佑钦绍念显扬”十个字辈字供曾氏起名用。清同治二年(1863),清穆宗将宣宗皇帝续赐给曾氏“令德维垂佑钦绍念显扬”十字列为孔氏七十六世至八十五世名派。民国元年,孙中山又为曾氏赐 “建道敦安定懋修肇彝常 裕文焕景瑞 永锡世
1 绪昌”二十个辈字供曾氏起名用。
民国七年(1918),孔氏七十六世孔令贻又拟将孙中山为曾氏赐辈字“建道敦安定懋修肇彝常,裕文焕景瑞永锡世绪昌”二十字并报请当时的北洋政府内务部备案,供孔氏八十六世至一百零五世使用,并于民国八年即1919年核准颁布在全国实行。上述历史事实证明,曾国藩并没有修过真正的通天谱。现在孔孟颜曾卜闵冉七姓在全世界统一使用“希言公彦承,宏闻贞尚衍;兴毓传继广,昭宪庆繁祥;令德维垂佑,钦绍念显扬;建道敦安定,懋修肇彝常;裕文焕景瑞,永锡世绪昌”五十个字作为辈序的字派,为什么孔孟颜曾卜闵冉七姓在全世界统一使用五十个辈字,就被称为通天谱呢?原来是孔孟颜曾卜闵冉七姓和有些地方将辈字也称为谱的缘故,他们认为通天下(孔孟颜曾卜闵冉后裔)使用的辈字就是通天谱。这就使这些姓氏特别是孔孟颜曾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大为张扬。这说明,整个姓氏统一辈字的重要性有多么的巨大,对于增强一个姓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凝聚力具有不可估量的意义和影响。
我们的目标是编好一部“完整全面、翔实准确、科学权威、严谨规范、符合史实、世系不紊、昭穆不乱、辈字统一、经得起时间检验、经得起专家学者考究,对得起历代先祖和子孙后代”的《中华丘氏大宗谱》,如果有一个统一的“丘氏世序定位法”将对这2000多个没有成立县市分谱编委会的地方在今天以后修分谱具有现实意义,对已经修好分谱的地方今后30年一小修、60年一大修时,依据总谱今天确立的“丘氏世序”套用《中华丘(邱)氏统一辈字》也具有深远意义。
今天,我们编纂《中华丘氏大宗谱》,是联合全世界丘(邱)氏宗亲全面参与的,其所涉区域之广,涵盖面之大,规模之宏伟,是百家姓历史上绝无仅有的,堪称真正意义上的通天下丘氏之谱。我们丘(邱)的修谱规模,目前还没有一个姓氏超越。中华文化促进会主席、中国文联副主席、前文化部常务副部长高占祥先生和谱学界、姓氏学界专家教授称我们的《中华丘氏大宗谱》为“天下第一谱”,当然,这是文化界、学界和主流社会对我们的评价,我们自己还应当自谦,我们必须清醒的认识到,虽然我们丘(邱)氏修谱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我们丘(邱)氏在民间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至今依然远远不及孔孟颜曾四姓,要进一步提升和扩大丘(邱)氏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我们编纂《中华丘氏大宗谱》就必须解决统一字派问题,要统一字派就不能不解决姓氏辈序定位的问题。不解决姓氏辈序定位的问题,我们的统一字派必将杂乱无章,昭穆颠倒。
三、丘氏世序的现状
由于各地流传的开姓始祖众说纷纭,全国各地的丘(邱)氏辈序混乱不堪。在我们丘氏各地的族谱中,目前已知的世系有“印公世系”、“遐公世系”、“叔亮公世系”、“穆公世系”、“安公世系”、“淋公世系”、“弱公世系”,这些世系出现的时间并不长,如印公世系出现在1622年谱,遐公世系出现在1772年谱,叔亮公世系出现在1814年谱,穆公世系出现在1841年谱,安公世系出现在1848年谱,淋公世系出现在1916年谱,弱公世系出现在2006年谱等等,但这些世系在当代修谱人的眼里的现实影响力却不小,而且不同的世系都拉着同一历史名人作为其重要先祖。比如丘岳公:
《景定建康志》卷二六载:“丘岳,字山甫,号煦山,丹徒(今江苏镇江)人。宁宗嘉定十年(1217)进士。理宗淳祐五年(1245)知太平州兼江东运判。八月,改知江州兼沿江制置副使、江西巡安抚使”。《元至顺·镇江志·卷十八》云:“丘岳,宋镇江丹徙人,字山甫,号煦山。具文武之才,誓死报国,理宗(1225—1264)书‘忠实’二大字以赐,封东海侯。”景定是宋理宗赵昀的第七个年号。南宋皇帝纪年使用这个年号共5年,即1260年-1264年。景定五年正月宋度宗即位沿用。理宗时期的《景定建康志》记载理宗时期的丘岳,应该是最权威的历史记录。
2 而我们各地的丘氏族谱又是如何记载的呢?
《湖南衡阳九峰邱氏族谱》云:“山甫公,讳岳,生裕后,后生应藩,藩生深道,道生盛”。
《江西玉山文成丘家村谱》云:“一世祖两淮制置使岳公,二世灵鞠、灵峰、灵年,三世念一至念六”。
《浙江平阳丘氏汉规公谱》云:“第三世何公,字汉规,号诚三,第四世纯四公,讳岳,字山甫,号光九,谥言璞,登宋淳祐甲辰科进士第,具文武才,官两淮制置使,理宗皇帝命„„。”
《江西万载、湖南浏阳、平江1846年谱》的记载是:“二十一世,金亲公之子,邱岳,字山甫,号洗,有文武才,官两淮制置使,誓死报国,理宗御书‘忠实’二字以赐之。生殁葬缺,配易氏,生殁葬未详,子一:付。”
《浙江金华、衢县丘氏谱》云:“汉,寿至公世居河南,官为光禄大夫,其二十一世孙岳,字山甫,有文武才,誓死报国,宋理宗御书‘忠实’两字赐之。”
《福建连城县文亨乡富塘村丘氏族谱》云:“二十一世,金亲公之子:洗公,字岳,号山甫,理宗(1225—1264)御书封为‘忠实’二字,文武两淮,誓死报国。妣易氏,合葬未详。生一子:傅。”
《广东潮州姜太公世系谱》记是:“二十一世,金貌公之子:洗公,妣汤氏,生子一:付。洗公,文武双全,在朝为高官,皇帝赐‘忠实’”。
上杭中都1996年谱其主编在光绪三年(1877)《世昌公支谱·卷首·上祖世系》中的:“二十一世,洗公,金亲公子,号山甫,妣易。”加上了“文武双全,在朝为高官,誓死报国,当时皇帝赐书赠‘忠实’二字,后人为纪念并发扬家训,丘氏‘忠实堂’由此始”的字样。
2004年秋,上杭三五郎公族谱编修委员会作《重修三五郎公族谱序》云:“丘氏‘忠实堂’堂号,源出穆廿一世洗公,号山甫,文武双全为朝廷高官,誓死报国,蒙圣上赐书‘忠实’二字,以褒扬其美德,裔孙为旌扬上祖殊荣,遂以‘忠实堂’号之。”
《湖北武穴淋公世系谱》记为:“四十二世,书田长子:岳公,字山甫,妣严氏,生子一:寿”。
《湖北仙桃邱氏统宗世系谱》的记载是:“四二世,灵鞠公之子:岳公,生于崇宁壬午(1102)年,字山甫,有文武才,官两淮制置使,誓死报国,理宗(1225—1264)御书‘忠实’以赐之。”
《江西瑞金大成谱》记是:“六十世,富公长子:岳公,字山甫,官淮刺史,誓死报国,理宗主御书‘忠实’二字赐之。妣程氏,生子一:迟。”
《江西黎川叔亮公源流谱》记为:“七十五世,载阳公长子:岳公,字山甫,妣钱氏,生子一:伟。”
《湖南益阳太公源流谱》记为:“七十九世,淑敏之子:岳公,字山甫,配傅氏,子一:融山。”
江西庐山清乾隆三十七年(1772)壬辰《邱氏族谱》记为“五十七世,山甫,应谷长子,
讳岳,号嵩轩。南宋嘉泰四年甲子(1204年)八月十五日午时生,嘉定十七年甲申(1224年)进士。妣张氏,生三子:得富、得贵、得荣。继娶杨氏,生一子:得华。公有文武全才,官两淮制置使,理宗(1225—1264)御书“忠实”以赐之。”
族谱中的记载,除照抄了《元至顺·镇江志·卷十八》的“丘岳,字山甫。具文武之才,誓死报国,理宗(1225—1264)书‘忠实’二大字以赐,封东海侯。”的内容外,记载了丘岳公的生卒年吗?没有。
综上所述,同一个丘岳公,被记为“姜太公七十九世”、“叔亮公七十五世”、“穆公六十
3 世”、“穆公二十一世”、“遐公五十七世”、“淋公四十二世”等等。丘岳公的父亲也分别有所谓“何公,字汉规,号诚三”、“金亲”、“寿至”、“金貌”、“书田”、“灵鞠”、“富公”、“淑敏”、“载阳”、“应谷”的记载。同一个“字山甫,官两淮刺史,誓死报国,理宗御书‘忠实’二字赐之”的丘岳公,竟然被各地丘氏修谱人编造出了“十一个父亲”,这还是初步统计。“十一个父亲”生一个岳公,到底谁才是岳公真正的生身父亲?为丘岳公加上那么多无稽的父亲,不能彰显中华民族的孝文化。
“假作真时真亦假”。同一个“字山甫,官两淮刺史,誓死报国,理宗御书‘忠实’二字赐之”的丘岳公,不但平白无故的多出了“‘纯四,号光九,谥言璞’、‘号洗’、‘号嵩轩’”这诸多名、号、谥,各地丘氏修谱人还为丘岳公娶了“妣易氏”、“妣汤氏”、“妣严氏”、“妣程氏”、“妣钱氏”、“配傅氏”、“妣张氏,继娶杨氏”等八个老婆,又为丘岳公生出了“裕后”、“灵鞠、灵峰、灵年”、“付”、“寿”“迟”、“伟”、“融山”、“得富、得贵、得荣、得荣”等十三个儿子,到底哪几个名字是丘岳公真正的亲生儿子?到底谁才是丘岳公真正的配偶?
不说哪个名字才是岳公真正的生身父亲,也不说哪几个名字是丘岳公真正的亲生儿子。现在修《中华丘氏大宗谱》,我们自然而然的遇到了为每一位祖先进行“世序”定位的问题。请问:岳公到底是几世?丘岳公到底该套用“姜太公世序”、“叔亮公世序”、还是套用“穆公世序”?或者是“遐公公世序”、“淋公世序”?如果套用穆公世序,而穆公世系最早仅出现在1840年谱,比印公世系晚出218年,比遐公世系晚出68年,比叔亮公世系晚出26年。即便是1622年出现的印公世系距姜太公去世的周康王六年(公元前1015年)也有2636年之远,与1840年出现的穆公世系也只不过是五十步与一百步的关系,距事实真相十万八千里。这是一个无法回避的严肃问题。
鉴于从1622年开始各地丘氏开姓始祖的说法有多种,而如前诸种说法,在没有经史子集和比经史子集更早的考古发现等确凿证据可以证明其真实性的情况下,我们到底应该如何统一全世界丘(邱)氏的字派辈序?任何才能结束全世界丘(邱)氏内部辈序字派一盘散沙的局面?
如:古梅州石窟丘氏六世丘希质是古梅州石窟丘氏始祖后裔的第一个修谱人,他在1438年写的《河南丘氏族谱图引》记载“吾思厥祖,始自姓丘氏大祖,以上数世,居福建之上杭胜运里上南湖,宗枝世代,其谱谍失于著集,呜呼!先事往矣,继作之义其可已乎?„„仰惟始祖生高祖讳文兴,同伯讳文胜,宋季间(1271-1279)徙家来广东之梅州,即今程乡石窟都居焉„„”由此可见,古梅州石窟丘氏始祖没有名讳字号传于族谱,也没有上接世系。1846年,江西万载和湖南平江、浏阳两省三县联合修谱,开始将古梅州石窟丘氏始祖定位为穆公65世,1873年,江西兴国举人邱毓锟修谱开始将古梅州石窟丘氏始祖定位为穆公78世,1995-2004年间,广东梅县修谱却将古梅州石窟丘氏始祖定位为穆公73世,2007年版《闽东分谱》将古梅州石窟丘氏始祖定位为穆公78世,同为一个古梅州石窟丘氏始祖,因修谱地域不同,其穆公世序的定位也就有了天壤之别,大相庭径,以致同一始祖的同一辈后裔,他们的世序却出现了昭穆莫辨,伦次不分的混乱局面,如果修《中华丘氏大宗谱》依然不能解决这一问题,《中华丘氏大宗谱》的价值就大打折扣。
又如:广东饶平三饶的开基始祖是成实公,其曾孙丘必明1272年修谱尊成实公之父烋公为始祖,其烋公之上无上接世系。1838年,江西修水邱氏修谱,烋公之上依然还无上接世系。1841年,江西萍乡邱氏修谱,烋公被列为穆公56世;1846年,江西万载和湖南平江、浏阳修谱,烋公也依然被列为穆公56世。到了2000年,广东大埔丘氏修谱,将烋公列为穆公73世。2006年,广东揭西丘氏修谱,同时将烋公列为穆公73世和71世。2007年,四川泸县丘氏修谱,将烋公列为穆公69世。如果允许同一个烋公被分别列为穆公56世、69世、71世、73世的现象继续存在下去,《中华丘氏大宗谱》不仅必然成为一堆废纸,甚至还会成为一个彻头彻尾的历史笑话。
4 再如:灵鞠公世系,江西南城将灵鞠公为穆公五十七世,而胡南桂阳、浙江天台、广东乐昌将灵鞠公为穆公四十七世。
还如:上杭的二十七郎公世系,在福建江西一带,二十七郎公被称为惟禄,上接继龙-伯七郎-三五郎,1873年被兴国举人邱毓锟编为“穆公74世”。在粤东各地,二十七郎公被称为曰禄,上接必仁-淑敏-君与-成实-烋公,2000年被大埔丘陵、丘云编为“穆公78世”;2012年饶平分谱的浦坪支谱又将二十七郎公编为“穆公76世”。同一个二十七郎公,出现了三个完全不同的穆公世序,今天我们修《中华丘氏大宗谱》要不要统一?还是继续让这两种完全不同的穆公世序永远存在下去?如果继续让这两种完全乱伦的穆公世序永远存在下去,我们今天修《中华丘氏大宗谱》还能统一辈序字派吗?明明是兄弟辈,见面却以祖孙相称,情以何堪?
其它如湖南宁乡始祖广仁公、湖南涟源始祖广道公、江苏江阴始祖崈公、浙江绍兴始祖砺公、湖南桂阳始祖文进公、浙江宁波始祖文礼公、浙江兰溪始祖斌公、浙江湖州始祖友泉公、湖南安化始祖思道公、山东淄博始祖德成公、浙江诸暨始祖世居汴梁的闻公、广东梅县西阳始祖存心公、广东梅县白渡始祖三十郎公、福建永定始祖致政公、福建上杭黄坑始祖二十七郎公、福建上杭湖梓里始祖念二郎公、福建上杭稔田始祖万三郎公、福建上杭太拔始祖三五郎公、江西南康始祖文清公、文浩公、福建龙岩万八秀公、福建连江提领公、广东海丰陶河镇下家村的承珨公等等成千上万没有上接世系的始祖,他们的穆公世序如何定位?他们算穆公几世多少代?
四、丘氏世序定位方法
由于唐末至五代十国时期天下大乱,百姓族谱已经灭绝。我们倾尽中华丘氏宗亲联谊总会、中华丘氏族谱研究总会、中华丘氏大宗谱编委会之力搜罗全世界,现存最早的丘氏族谱是为广东蕉岭的古梅州石窟丘氏始祖世系的《镇邑丘氏族谱》,该谱由十一世东房丘滨、丘鈇、北房丘裕三人于明万历十八年(1590)纂修,由东房丘希质公后裔于清康熙八年(1669)刻印;丘(邱)氏现存署时间最早的谱序是为大唐贞观十六年(642)岁三水陈国公侯君集所作的《丘氏始创宗牒序》、唐总章元年(668)湖州剌史杨廓所作的《河南天水两郡合谱序》和唐嗣圣六年(689) 丘崇所作的《河南天水分郡立谱序》以唐朝丘行恭的父亲丘和为始祖。所以,我们根本无法确认姜太公到古梅州灵鞠公、岳公、烋公、古梅州石窟丘氏始祖、二十七郎公、三五郎公、仲仁公、广仁公、广道公、崈公、砺公、文进公、文礼公、斌公、友泉公、思道公、德成公、闻公、存心公、三十郎公、致政公、念二郎公、万三郎公、文清公、文浩公、万八秀公、提领公、承珨公等是穆公几世,是丘氏多少代。
因此,中华丘氏大宗谱编委会对各地无上接世系的开基祖的丘氏世序定位问题,提出了一个类似于公式一样的通用方法,以此来统一天下丘(邱)氏世序。其基本公式是:【姜太公生年加无上接世系的开基祖生年】除以人类一般衍传规律,其所得整数(小数点的下一位数,按照四舍五入法计算)就是丘氏世序。从丘氏91世起套用“中华丘氏统一字派”。
所谓姜太公生年,我们以山东淄博齐文化旅游节称2011年为姜太公诞辰3150周年来推定即姜太公生于公元前1139年。
所谓开基祖生年,是指上溯失考的开基祖有生年的,以其生年为基点,上溯失考的开基祖没有生年记载的,采用概算或推理的方法,按照30年衍传一代的人类普遍衍传规律来计算,姜太公衍传至今105代左右,就是按照人类一般衍传规律来推定的。
所谓人类一般衍传规律,是指古今中外谱学界公认的人类一般衍传规律为30年。
为便于理解和操作,现将“丘氏世序”的定位公式细化为三种:
1、上溯失考的开基祖有生年记载的【姜太公的生年(公元前1139年)加开基祖的生年】除以人类一般衍传规律﹝30年为一代﹞,其所得整数(小数点的下一位数按照四舍五入法
5 计算)即为丘氏世序数;
2、上溯失考的开基祖没有生年记载的,【以姜太公的生年加开基祖迁徙、开基时间、取得功名时间、或者任职时间往前推30年为大约生年】,除以人类一般衍传规律﹝30年为一代﹞,其所得整数(小数点的下一位数按照四舍五入法计算)即为丘氏世序数;
3、上溯失考的开基祖没有生卒、迁徙时间、开基时间、取得功名时间、任职时间或者修谱写序时间记载的,以上溯失考的开基祖后代第一个有生年记载的生年作为丘氏世序的定位时间,或者以上溯失考的开基祖后代第一个修谱写序时间往前推30年为大约生年作为丘氏世序的定位时间。
举例说:如广东饶平三饶始祖烋公,他生于北宋景德三年(1006)丙午,则用烋公生年1006加姜太公生年公元前1139年等于2145年,再用2145年除以人类一般衍传规律30年,则等于71.5,其所得整(数小数点的下一位数按照四舍五入法计算)为72,则广东饶平三饶始祖烋公的丘氏世序可以定位为丘氏72世。
又如:从中原南迁江西赣州的第一个开基始祖崇公616年生加姜太公公元前1139年生等于1755,再用1755除以30等于58.5,其所得整数(小数点的下一位数按照四舍五入法计算)为59,则崇公的丘氏世序可定位为丘氏59世。
再如:湖南洪江德一公四世孙衡公谱记其始祖“德一公”1224年生加姜太公公元前1139年生等于2389,再用2389除以30等于79.63,其所得整数(小数点的下一位数按照四舍五入法计算)为80,则德一公可以定位为丘氏80世。
又再如古梅州石窟大坑头丘氏始祖在丘氏世序中的定位,本当按照姜太公的生年公元前1139年加古梅州石窟大坑头丘氏始祖后裔中第一个有确切生年记载的均庆公生年1356年等于2495年,2495年除以全世界姓氏学界公认的30年传一代的人类一般衍传规律等于83.17,其所得整数(小数点的下一位数按照四舍五入法计算)为83,那么,均庆公辈的丘氏世序则可定位为“丘氏83世”。以上类推:宗仁公辈为丘氏82世,应隆公辈为丘氏81世,文兴公辈为丘氏80世,古梅州石窟大坑头丘氏始祖则可定位为丘氏79世。
还如上杭黄坑始祖二十七郎在丘氏世序中的定位:姜太公的生年公元前1139年加其宋末由宁化迁上杭开基的时间1279年,等于2418年,以其开基时间再往前推30年为其大约生年,则是2388年,再以2388年除以全世界姓氏学界公认的30年传一代的人类一般衍传规律等于79.6,其所得整数(小数点的下一位数按照四舍五入法计算)为83,那么,黄坑二十七郎公则可定位为丘氏80世。
上述方法也是一种没有办法的办法,但这个办法作为一种通用公式,不但可以适应国内,也可以适应全世界各个国家和地区没有上接世系的开基祖。最重要的是,用统一的公式定位丘氏世序,可以确保全国各地同一没有上接世系的开基祖后裔內部的世序一致,以达到昭穆不乱的目的。
撰稿:邱冠瑛
2009年4月于赣州梅林
说明:作者邱冠瑛系古梅州石窟丘氏二十三世,2004年6月起出任中华丘氏族谱研究总会研究员,《中华丘氏大宗谱》编委会常委,《中华丘氏》会刊、简报副主编,自2005年1月起出任中华丘氏谱馆副馆长,主持日常工作,起草了《中华丘氏大宗谱编纂总方案》和《中华丘氏大宗谱》各分卷编纂方案。是《中华丘氏大宗谱》框架结构的设计者。2012年9月9日出任中华丘氏宗亲联谊总会副理事长。
6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