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月9日发(作者:)
粮食作物2011.11 摩i2础通抛 救灾专用水稻品种选育设计与实践 杨尧城 (浙江省嘉兴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嘉兴314016) 摘要:全球气候变暖,洪涝灾害频发,已成为威胁长江中下游稻区粮食安全的重大自然灾害。选育救 灾专用水稻品种是减少灾害损失,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途径。我们对救灾专用水稻品种选育目标。从 耐迟播,适宜轻型栽培,抗寒性强,品质优等方面进行分析,并介绍了在育种实践中一些结果。 关键词:水稻品种;救灾专用;育种目标 1 引言 5%~10%,其中小麦、水稻和玉米三大作物均会下降。 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以来,我国大部分年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人类正面临前所未有的自 实际上,然灾害袭击,我国的农业生产,特别是粮食生产将面 份受灾面积占作物播种面积的比重都接近或超过 很多年份的成灾面积比重超过20%。从时间趋势 临不稳定性增加。更为严重的是,气候变化对长期以 1/3,来形成的生产技术、培育的优良品种构成严重威胁, 上看,近年来自然灾害影响并没有太大改观.而且表 气候变化使技术效用降低、品种退化减产的风险增 现出一定的恶化趋势。这必然会影响粮食综合生产 加。据专家估计,过去气候变化对农作物产量损失的 能力,危及粮食生产和供给的安全性。资料显示,从 影响在3%~5%,未来气候变化对农作物产量损失的 新中国成立以来农作物受灾、成灾、绝收面积情况 影响可能会上升到10%~15%。据中国气象局有关专 看,虽然年际问有波动,但总的趋势是加重的。近3 74亿亩,因灾损失粮食超 家估算,如果不采取任何适应措施,到2030年我国 年农作物年均受灾面积5.种植业生产能力在总体上因气候变暖可能会下降 过365亿kg,农业直接经济损失950亿元。自然灾害 基金项目:浙江省公益性技术应用研究计划项目(2009C32050);浙江省重大科技攻关项目一浙江省优质专用水稻新品种选育与 产业化(“0406”计划)。 学除草用尿素、氯化钾各150 kg/hm 作追肥,以后看 防止收割过早刹青。收割前7 d左右田间断水。收获 苗施肥。在始穗期喷施谷粒饱1次。在水分管理上做 后防止暴晒。稻谷晒干后一般要存放1个月.等稻谷 到深水活蔸、浅水分蘖:够苗及时晒田,切忌过干暴 完成后熟后再进行加工,这样有利于提高加工品质 晒,以田间开丝毛裂为宜;有水孕穗、抽穗;湿润壮 和外观品质。 籽,防止脱水过早,出现秕粒。 4.4防病治虫、少用农药 注意防治好秧田稻蓟马及大田二化螟、稻纵卷 参考文献 【1】富吴伟,王国夫,马兴华.60Co—r射线辐射保持系嘉浙B的 M2代突变类型分析[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2002,2(2):43—44. [2]朱校奇,邓钢桥,庞伯良.湖南省水稻诱变育种的成就[J].核农 学报,2002,16(5):331-333. 征特性研究[J].中国稻米,2001(4):19. 【4]刘金秀,李清明,尹仕明,等.高档优质稻湘晚籼13号主要特 叶螟、稻飞虱、稻瘟病、稻纹枯病等病虫.做到用对口 治好稻瘟病,严格种子消毒的同时,要注意在水稻生 长的秧田期、分蘖盛期发现稻瘟病要及时防治,抽穗 农药,少用化学农药,不用高毒高残留农药。重点防 [3】赵正洪,张世辉,周斌,等.优质香稻湘晚籼13号的选育及特 期和齐穗期要重点防治两次,一般可采用加收米、好 米得、满穗、好苗防治。 4.5适时收割、后熟后加工 点及高产栽培技术【J].农业科技通讯,2008(5):79—81. [5】冯英梅,唐启源,邹应斌,等后期营养调控对食用优质稻产 量和品质形成的影响[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2,28(6):457—462. 稻谷黄熟粒达到95%左右是收割的最好时期, 一141—
一 舭辞拗挑 2011.11粮食作物 虽然不可避免,但是,我们可以充分发挥科技在救灾 嘉早32,7月20日播种产量分别达到6 869 kg/hm2、 中的作用,将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减小到较低程度。 6 873 kg/hm2.,7 194 kg/hm2.7 080 kg/hm2.7 459 kg/hm : 2选育目标设计 而7月30日播种产量分别为6080k ̄hm2、6656k(hm。、 hm2,6 244 kg/hm2、6 682 kg/hm ,比7月 长江中下游稻区是我国南方的主要产粮区,近 5 889 kg/5%、3.2%、18.1%、11.8%、 年来连续发生洪涝灾害.给国家粮食安全带来严重 20日播种分别减产11.4%,平均减产达l1.0%。品种间减产幅度存在较大 威胁,选育适宜救灾专用的水稻品种已迫在眉睫。这 10.几年各地在选用救灾品种上一般以早稻为主。然而 差异.减产幅度越小品种的产量稳定性越高.这对救 早稻品种作翻秋种植不同于正常季节种植,所以对 灾用是有利的。救灾专用水稻品种选育目标设计必须有新的定位。 2.1 耐迟播.具有一定的产量水平 浙江省地处东南沿海,是台风影响最多的省份 之一,每年7-9月常会受到台风登陆的直面袭击:每 年6月底至7月上中旬又易发内河、湖洪涝。在台 风、强降雨等恶劣天气条件下,内涝、洪水、山体滑 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频发,给粮食生产造成严重损 失。浙江省又是“七山一水二分田”的省份,粮田面积 本来就小,因而在自然灾害面前.全省粮食安全形势 就显得格外严峻。1998年长江流域发生的特大洪灾, 造成赣、鄂、湘、皖南等地7月底至8月初还有大片 水田被淹,当年江两省农业厅组织10万kg嘉育948 在8月上旬进行补播成功,尽管产量不高,但减少了 部分粮食损失,使农民口粮得以保障。因而,救灾专 用水稻品种的选育必须具有耐迟播的特性。 目前长江中下游稻区早稻品种以中熟类型为 主,感温性较强。这些品种作翻秋救灾用,一般适宜 于7月20日左右播种.过早播种因生育期明显缩短 产量不高,播种太迟因生育期延长,后期遇低温结实 率差产量很低。梅少华等在2010年湖北洪涝灾害发 生时所作的研究证明了这一点。他们以两优287和 鄂早l7为研究对象的研究结果表明,早稻品种翻 秋,过早播种,易出现早穗而影响产量。6月30日播 种比7月22日播种产量低,此后随着播种期的推 迟,产量又开始明显下降,尤其是7月30日以后播种, 大幅度地减产。7月30日和8月1日播种产量仅 3 721.5 kg/hm 和2 107.5 k#hm 。产量(y)和播种期(X) 间呈极显著的负相关,其回归方程为Y=7714.69— 419.99x,r=一0.9623 在7月22日至8月1日范 围内,播种期每推迟1 d,产量将减少420.Okg/hm 。 作者对由刘鑫、石建尧撰写的“浙江救灾用水稻 品种播期试验”中产量结果的分析也证实,现有早籼 中熟品种作翻秋栽培,以7月20日左右播种为宜。 中熟早籼嘉育253、金早47、天禾1号、甬籼57、中 142 以上分析表明,耐迟播的救灾专用水稻品种,应 在7月25日后乃至8月初播种,仍能正常抽穗扬花 结实,并具有一定的产量水平。 2.2根系发达,耐肥抗倒,适宜轻型栽培 救灾品种播种迟时间紧,因而直播是较好的栽 培方式选择。在救灾专用品种选育时,应注意选择植 株高度适中、茎秆粗壮、根系发达、耐肥抗倒的类型。 救灾品种试验中,有的参试材料产量偏低,不是因为 其产量水平不高,而是因为在直播条件下的较早倒 伏造成产量大幅下降所致。 2.3生殖生长期间抗低温能力强 救灾专用水稻品种由于迟播迟抽穗.所以极易 遭受秋季寒露风的影响。根据浙江省秋季的气温特 点,每年9月下旬开始受低温影响,因而要求籼稻必 须在9月20日左右安全齐穗,粳稻可适当迟些。早 籼品种作翻秋救灾用,因其感温性较强的特性,生育 期较不稳定。如遇秋季气温较常年偏低,全生育期会 有不同程度延长,若再加上后期低温影响较早.强度 大,生殖生长期间抗低温能力不强的品种,不能正常 抽穗扬花,即使能抽穗扬花,也易发生生理性早枯。 不能正常灌浆结实,仍然不能达到较理想的产量水 平。因此,生殖生长期抗低温是救灾专用水稻品种稳 产的必要条件。 2.4食用品质较优 中晚籼(粳)是每年7月份受灾的主要水稻类 型,这些品种一般品质较优,农民每年的口粮均依赖 于这季生产。因此,作为救灾专用水稻品种的选育目 标,除上述几方面外,必须注重优质。基于浙江省目 前已育成能在7月l5~20日播种的特早熟晚粳稻. 所以在这一时间段里可用的救灾品种,在粳稻种植 区域以特早熟晚粳稻为主,在籼稻种植区域以优质 中熟早籼稻为主;耐迟播救灾专用水稻品种应选择 品质较优的特早熟早籼稻。嘉育948在1998年长江 流域特大洪涝灾害中作为重要的救灾品种发挥作
粮食作物2011.11 因素。 舭斜技 一 189.16x一7123.7(r2=0.9418)。根据方程可以推算出, 两优287播种量为47.1 kg/hm 时,可获最高产量为 6 124.8 kg/hm :鄂早17播种量为138.1 kg/hm 时。 用,除了该品种生育期短.适应性广外.优质是重要 (y)随播种量(X)的效应方程分别为:Y=一0.6849x + 3救灾品种选育实践 3.1 生育期变化 2 kg,hm 嘉兴市农科院在对原有优质早籼育种材料鉴 可获最高产量为5 937.3救灾专用新品系产量表现 定、筛选的基础上,通过几年救灾专用水稻品种育种 3.研究,取得了一定进展。2009年供试材料于7月 2009年秋,嘉兴市农科院选择42份定型的特早 进行测产鉴定及 31日播种,因选用收割后的新种子播种,生育期明显 熟早籼新品系,以嘉育948为对照.推迟,早熟品种嘉育948于9月25日齐穗,其余供 试品系虽正常抽穗,但大多在1O月2日后齐穗。 2010年,试验仍于7月31日播种,尽管9月中下旬 气温比2009年偏低,但供试材料生育期变化显著。 凡用上年种子参试,则比2009年同期播种的齐穗期 反而有不同程度提早,嘉育948于9月19日齐穗. 比上年提早6 d;嘉育Z33于9月26日齐穗,比上年 提早7 d.嘉育Z34于9月24日齐穗更比上年提早 10 d。而早稻种植时生育期与之相仿的供试材料,选 用当年收获的新种子播种,大多在l0月5日后齐 穗,有的不能正常抽穗。同一品种新、陈种子作翻秋 种植,在秋季气温低于常年的年份,全生育期差异十 分显著,因此,救灾专用水稻种子贮备对救灾品种的 应用十分重要。 3.2抗寒性反应 据嘉兴市气象局的资料,2009年从1O月3日开 始,受冷空气影响,最低温度降至17cI=,1O月14日开 始最低气温下降至l4℃,不少抗寒性较差的材料已 发生生理性青枯。抗寒性较强的品种影响相对较小。 2010年l0月4~6日,最低气温急降至13℃以下,l0 月17~19日气温仍在17℃以下.1O月25日开始最低 气温已跌破1O℃。抗寒性较差的材料尽管已抽穗,但 从10月15日开始发生大面积生理性青枯.以致不 能正常灌浆结实,造成高空秕率,分蘖穗空秕率更 高。因此,救灾水稻品种在应用中,若用种量偏低.往 往因基本苗减少,增加分蘖比例延长齐穗期,对结实 率产生极大影响。 救灾专用品种必须具备生殖生长阶段抗低温能 力强的特性,这是稳产的重要条件;同时,在应用时 适当增加用种量,提高主穗比例减少分蘖穗,是救灾 品种在栽培上应注意的问题。梅少华等研究也表明 两优287和鄂早17产量随着播种量的增加而增加. 播种量增加到一定量后,产量下降,播种量和产量 呈抛物线关系,两优287和鄂早17翻秋种植产量 特征特性分析,试验于7月31日播种,8月15日移 栽;2010年又选择41份定型的特早熟早籼新品系. 以嘉育948为对照,继续进行测产及特性鉴定试验, 播栽期同2009年。同时,4个新品系参加浙江省特早 熟救灾品种区域试验,其中嘉育Z33又作了播种期 极限试验。 2009年定型的救灾专用特早熟新品系嘉育Z33 和嘉育Z34在2010年浙江省救灾用特早熟品种区 试中表现较好,区试产量分别达6 537.0 kg/hm 和 6 5l0.0 kg/hm ,抗至中抗稻瘟病。稻米品质指标达部 颁4级。2011年继续参试。在由余姚市种子管理站承 担的救灾品种播种期极限试验中,7月30播种的嘉 育Z33平均产量3 465.0 kg/hm ,比对照金早47产量 3 120.0 kg]hm2增产11.1%,品质提高二个等级(金早 47为部颁6级)。 2010年虽然秋季低温影响比常年早,强度大,光 温条件不如2009年,但在定型的救灾品系鉴定中, 嘉育ZlO08和嘉育ZIO1l表现较好。嘉育ZlO08平 均产量为5 040.0 kg/}lm ,比嘉育Z33早熟3.5 d,产 量略增;嘉育ZIO1 1平均产量为5 383.5 kg/hm ,比嘉 育Z33早熟3 d,增产8.7%:2个新品系抗寒性均较 强,在强冷空气影响后极少发生青枯,稻米品质较好, 2011年已进入浙江省救灾用特早熟品种区域试验。 参考文献 [1]刘鑫,石建尧.浙江救灾用水稻品种的播期试验【J].浙江农业 科学。20o9(6):1 lO4—1 1 lO. [2】梅少华,梅金先,等.洪涝灾害对水稻生产的影响评估及抗灾 对策研究【JJ.作物杂志,2Ol1(2):89—93. 【3】薛正平,李军,杨星卫.1998年洪涝灾害对我国粮食生产的影 响[J].上海农业学报,1998,14(4)83—86. 【4]尹成杰.自然灾害频发对农业影响加重(粮安天下)【M].北京: 中国经济出版社,第五章. [5】董俊.气候变暖自然灾害趋多,中国如何确保粮食安全[OL]. 中国新闻网.2007—7—31. [6]龚锡强.今年我国自然灾害发生的特点和对粮食生产的影响 『OL].国粮网,2008—7—29. 一143—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