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月20日发(作者:)

运用串联法概括自然段的意思

运用串联法概括自然段的意思

喜羊羊教你一招

下面我们来讲一讲如何用串联法概括段意。

1.有的段落如果没有中心句,就要先概括出每一句的意思,然后把各句的意思合

并在一起,用自己的话综合、归纳。

2.可以画出一些重点词语,把它们连起来成为一句话,作为段意。

并不是所有的段意都能轻而易举地用摘句法找出来。我们来看看下面一段文字

讲了什么内容吧!

幼年时期的鲁迅,随着识字渐渐多起来,就开始攒钱买书。过年时,大人给了他

“压岁钱”,他总舍不得随便乱花,一点一点攒起来买书看。成年以后,鲁迅阅读的范

围更加广泛了,他对于买不到的稀有的好书,就亲自动手,一笔一画地把它抄下来。显

然,抄书使他受益匪浅。鲁迅的记忆力那么好,读过的书能够经久不忘,这与他抄书的

爱好是密切相关的。在鲁迅博物馆里,陈列着一盒修书的工具,鲁迅就是用这些极其平

常的东西进行修书,使得他的书历久常新,没有一册书里有无损,也没有一册书是破散

的。

☀️

思路点拨

1.短文中有没有中心句?

2.本段共有几句话,分别讲了什么?

3.六句话的意思合并起来是什么?

自己来挑战:

我抬头望去,金黄的油菜花儿开得那么旺盛。还有这一片那一片的麦苗儿,像绿色

的地毯,厚厚地铺在田野上。火红的花儿迎风招展,好像在对风儿点头。辛勤的小蜜

蜂,一会儿飞到这儿说些悄悄话,一会儿又飞到那儿跳一跳舞,可爱极了!

1.短文分别写了哪些事物?

2.本段的中心是什么?

- 1 -

运用串联法概括自然段的意思

第1步

•第1句写的是旺盛的油菜花,

第2句是麦苗,第3句是火红

的花儿,第4句是勤劳的小蜜

蜂。

第2步

•串联起来便是本段写的都是

田野上的生机勃勃的景物。

因此段意是:田野的美好景

色。

小勇士闯关

(一)

春天一到,饱经风霜、沉睡了一冬的黑皮大枣树,也有了生机。褐色的树杈上,开

始绽出新芽,真让人喜欢。初夏,枣树已有了宛如椭圆的绿叶,继而开出五瓣带有蜜糖

蕊的小花。晨风一过,异香中还有浓郁的香味,真可谓令人陶醉,简直令人流连忘返。

那时节,不仅是儿童们,就连成年人也总想在树下多待一会儿,享受一下大自然赋予的

甜味呢!到了金色的秋天,枣花孕育的小果变成小伞状的小枣儿。它们由小到大,由绿

变黄,由黄变成淡红色,味道有点涩。到枣子成熟时,吃起来甜中带酸,清香可口,还

有点健胃的作用呢!没有人不喜欢吃这又酸又甜的大红枣。

1.根据文章内容,用“√”选出正确的读音。(2分*2=4分)

露出(lòu lù) 朝阳(zhāo cháo)

..

2.在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2分*2=4分)

仿佛——( ) 给予——( )

3.找出能说明“流连忘返”这一词语意思的句子,并用“ ”划出。(1分)

4.根据文章内容填空。(4分)

①写枣的颜色变化是:绿——( )——( )——( )

②写枣的滋味变化是:涩——( )

5.本段的主要内容是什么?(3分)

(二)

- 2 -

①我父亲被称为一代漫画大师,在艺术上,他早已有很高造诣。他的漫画往往寥寥

几笔,就能使人物栩栩如生。尽管如此,但他精益求精,还是坚持不懈,努力提高自己

的艺术水平。

运用串联法概括自然段的意思

②父亲作画哪怕有一点小缺点,例如图章的位置不对,稍微影响画面的平衡,他就

宁可重新画过。我常常趁他不注意,偷偷地把这些十分宝贵的“废画”从纸篓里拣出来

(储藏 收藏 保藏 珍藏)着,久而久之,竞也藏了不少。

③那时我家住在嘉兴。有一天父亲带我到烟雨楼去玩。当我剥吃南湖菱的时候,忽

然听到邻座有几位游客谈到父亲的名字。我正要说话,父亲立刻示意我不要作声,而他

却聚精会神地去“偷听”他们的议论。其中有人说:“丰子恺画的人真怪,有的没有五

官,有的脸上只有两条横线,这难道是时髦吗?”其实这叫做“意到笔不到”,可以更

含蓄,更(发人深省 耐人寻味 意义深长 给人启示),更给人以遐想的余地,但是

父亲还是采纳了茶客的意见,从此在人物的刻画上下更大的功夫,注意通过生动的姿态

表达没有五官的面部神情。

1.在文中两个括号内分别选择恰当的词画横线。(2分)

2.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3分*2=6分)

精益求精:

坚持不懈:

3.选择下列一个恰当的成语概括段意。(2分)

第②段:( ) 第③段:( )

A.兢兢业业 B.大智若愚 C.严于律己 D.虚怀若谷 E.一丝不苟

4.第③段中加点的“这”指的是:

。 (3分)

5.下面这段文字是从原文中摘取的,把它放回去,应该放在现有的第 段和第

段之间。(2分)

父亲还喜欢听取批评意见,在他的“画师日记”里有这样一句话:“赞美的话不足

道,批评的话才可贵。”

6.在文中找出一个能概括全文中心的成语: 。(2分)

- 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