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月27日发(作者:)

知识文库 第8期

微信平台对人际关系的影响

互联网的发展,人们沟通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信息

传播渠道也变得更加多样化。这些变化对人际关系带来了一

定的影响。微信作为一种新兴的交流工具,不仅能够满足人

们日常交流的需要并且具有视频音频等多样化的交流方式,

加上操作简便、成本低的特点,使其被越来越多的人使用。

本文通过对微信使用情况的调查,研究总结了微信平台对人

际关系的影响。

1 研究背景

人际关系是人们因交往而构成相互依存、相互联系的社

会关系。人际交往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也是社会发展的

基本前提。人际关系是每个生活在社会上的人生活的一部

分,贯穿于生命的始终。良好的人际关系,能让人掌握更多

社会的信息。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 ( CNNIC) 的报告,

截至 2015 年 12 月,中国网民人数已超过6亿,互联网使

用率高于50%。网络人际关系的维护成为现实人际关系形

成、发展和维护中越来越重要的部分。以计算机为中介的交

流传播逐渐占据人们的生活。

微信自2011年出现,具有操作简便且成本低、可视可

听、互动方便、隐秘性强等超越其他交流方式的优点。随着

不断升级更新,汇聚了大量实用性强的自媒体公众号,增加

了摇一摇、附近的人、小程序等新功能。现如今,已成为最

热门的社交软件。根据调查研究,关于微信对人际关系的影

响有以下结论:微信有利于维护现实交往中的亲密关系;微

信使新的人际关系的产生和发展;微信“朋友圈”有利于人

际关系的维护。

2 通过微信维护亲密关系的研究

亲密关系包括家人、恋人、朋友等,微信为具有亲密关

系的人提供了方便的交流途径,通过微信聊天、朋友圈互动

等维持或加深亲密关系。

2.1不同的亲密关系受到微信的影响程度不同

根据研究一次问卷调查的结果发现。微信对于维护恋

人、朋友之间亲密关系的影响更大,相对的,对亲人之间亲

密关系的维护作用不明显。

对于个别研究个体进行深入调查也有同样的结论。这些

被调查者都表示出通过微信与朋友和恋人交流频繁,互动

多。而与父母、亲戚的交流互动很少。调查结果现实,大多

数人通过微信或QQ和朋友、闺蜜联系,极少人会选择短信

和电话。但是与父母联系经常会打电话。多数情侣选择微信

或QQ与对方互道晚安、早安,了解彼此在做什么等等。

2.2微信行为与亲密度的关系

2.2.1使用表情符号、视频通话促进亲密度的加深

我们都知道,面对面的交流是网络无法替代的,它包含

了动作、表情、语气等内容还有眼神的交流。但是微信正逐

渐地帮助人们尽可能地实现完全的面对面交流。问卷调查显

8

知识文库 2018.4(下)

刘月婷

示,多数微信使用者经常使用微信自带或下载的表情包并且

认为这样能达到更好的效果。多数人认为分隔两地的亲人、

恋人通过视频通话能够增进感情,拉近彼此的距离。

2.2.2微信交流次数与亲密度有关

调查结果显示,接近一半的人认为微信增加了他们与朋

友和家人交流的次数,并且亲密度相应地增加了。百分之五

十以上的微信注册用户表示每天至少用微信聊天10次以上,

超过百分之八十的人每天用微信聊天两次以上。相应的,调

查结果也显示随着交流次数增加,彼此之间的了解更深,关

系也更密切。

研究还发现,交流次数的显著提高除了微信自身的方

便、成本低等原因之外,“朋友圈”、讨论组、群聊、小程序

的游戏对交流次数的提高也起到一定促进作用。

2.2.3微信交流时间与亲密度有关

随着社会的发展,如今人们生活节奏越来越快。亲人在

一起聚集的机会很难得,朋友间也很少促膝长谈。微信的出

现,让人们可以利用起碎片化的时间,与亲人、朋友嘘寒问

暖,交流感情。调查结果显示,多数人认为微信使他们与朋

友、家人及恋人交流的时间变长了。

3 微信与新人际关系产生的研究

3.1微信提供了与陌生人认识的机会

通过微信进行认识新朋友总体来说可以分为两类,即由

网络到现实生活和有现实生活到网络。前者包括“附近的

人”、“摇一摇”、“漂流瓶”,后者包括“面对面建群”、“扫

一扫”、“雷达”加朋友。“扫一扫”加好友是如今最便捷准

确的加好友方式,只需要对准二维码就可以获取对方的账

号。“雷达”加好友是通过手机定位功能,共处一室的人们

只要同时打开雷达加好友,就可以获得所有人的账号,然后

互相加好友即可,多被运用在大型聚会、会议上。“面对面”

建群与雷达加好友类似,在同一场合的人们点面对面建群的

标志然后输入统一的密码就可以加入同一个群聊。

“摇一摇”是利用手机定位以及信号传输,将同一时间

摇动手机的人匹配,并且优先匹配距离最近的人。顾名思义,

“漂流瓶”则是通过网络的海洋将你的“瓶子”送到有缘人

哪里。“附近的人”是通过手机定位搜索到附近打开定位的

所有微信用户,然后可以自主选择感兴趣的用户加为好友。

调查发现,大部分人通过以上方式加到感兴趣的人之后

会通过朋友圈初步了解对方,再进行深入交流,从而产生和

发展新的人际关系。

3.2通过微信产生的心人际关系的特点

3.2.1交流对象的隐秘性

通过微信产生的新的人际关系往往是陌生人,不了解互

相之间的身份背景、工作职位、性格爱好,甚至性别年龄也

(下转第10页)

.. All Rights Reserved.

知识文库 第8期

民族舞蹈的学习积极性。

3.3 舞蹈专业学生要能够修身养性,培养自己的民族自

面对形形色色的外来艺术和文化,不少青少年头脑发

热,开始了不同的“追求潮”,在这种形式下,舞蹈专业学

生要修身养性,培养自己的民族自信,对待外来的艺术和文

化做到“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只有这样,舞蹈专业学生

才能够更好的发扬和传承中国民族舞蹈艺术。一方面,面对

国外舞蹈和艺术的冲击,舞蹈专业学生要能够分辨是非,拥

有一双发现美和感知美的眼睛,从而更好的选择适合自身发

展的舞蹈艺术。另一方面,舞蹈专业学生和教师在学习中国

传统舞蹈艺术的过程中,要增强传统舞蹈艺术的时尚性,将

国外舞蹈艺术的闪光点与中国传统舞蹈艺术相结合,从而创

造出更好的作品,使中国民族舞蹈艺术得到更好的发扬和传

承。

4 总结

中国民族舞蹈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及传统艺术的一种

外在表达形式,不仅能够向世界展现中国之美,更能够向中

国人展现自身文化的博大精深。在形形色色国外文化和艺术

的冲击下,如何更好的传承和发扬中国民族舞蹈艺术,成为

中国高等院校舞蹈教育的重中之重。为了更好的传承和发扬

中国的民族舞蹈艺术,舞蹈专业教师要能够将中国民族舞蹈

艺术定位在较高的位置,更要致力于培养舞蹈专业学生对中

国民族舞蹈艺术的积极性,引导学生修身养性,面对外来文

化做到“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只有这样,中国的民族舞

蹈艺术才能够在历史车轮前进的过程中得到发扬和传承。

(作者单位:贵州凯里学院音乐与舞蹈学院)

要发扬和传承中国民族舞蹈艺术的意识时,其热情和信念会

进一步影响舞蹈专业学生,使其对中国传统的民族舞蹈艺术

产生浓烈的兴趣和热爱,进而更好的来传承和发扬中国民族

舞蹈艺术。其次,教师在确定教学目的的过程中要能够将学

习和实践民族舞蹈艺术作为第一目标,当主管专业和学校能

够给予足够的重视度和支持时,民族舞蹈艺术在舞蹈专业的

发展会更加顺利。再者,学生在进行课程选择和专业性学习

时,教师的态度会对学生产生较强的影响,当教师在进行教

学设计和教学目的确定时,将民族舞蹈艺术作为重中之重,

学生也会主动加强自己学习民族舞蹈艺术的意识,从而使学

生能够在学习的过程中更加积极,具有更强的主观能动性。

3.2 舞蹈专业教师及校方要培养学生对民族舞蹈的学习

积极性

对于舞蹈专业来讲,与其他专业一样,学生是学习的主

体,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具有学习舞蹈的积极性,能够在民

族舞蹈艺术学习的过程中发挥主观能动性,就能够更好的发

展中国传统舞蹈,实现中国民族舞蹈的传承和发扬。为此,

作为舞蹈专业的教师以及舞蹈学校校方要能够致力于培养

学生对民族舞蹈的学习积极性。首先,校方要经常组织舞蹈

专业学生观看关于中国民族舞蹈的视频以及演出,让学生在

观赏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中国民族舞蹈的美,进而更加热爱

中国的传统民族舞蹈。其次,校方要经常组织舞蹈专业学生

进行中国民族舞蹈艺术大赛,让学生能够将所学的民族舞蹈

真正的实践出来,一方面,当学生获得奖项时,为了得到更

多的荣誉,学生对舞蹈学习的积极性就会更高,另一方面,

.. All Rights Reserved.

在民族舞蹈艺术大赛中,舞蹈教师和专业学生在自身与其他

团队的交流沟通的过程中,能够找到自身团队的不足,从而

更加有利于团队的进步,有利于培养舞蹈专业学生对于中国

(上接第8页)

是未知。调查结果显示,大多数人通过微信建立新的人际关

系后不愿意展现真正的自己。

3.2.2大多数通过微信确立的关系具有不稳定性

调查结果显示,多数人通过微信认识的人往往只是过

客,交友动机也只是消磨时间、摆脱暂时的寂寞,只有个别

人会重视通过微信建立的人际关系。另外,由于人们的防备

心理,一旦觉得不舒服便会删除对方,从此不再联系。因此,

通过微信建立的人际关系是不稳定的。

3.2.3与陌生人的关系越来越亲密

曾经有关于手机的研究结果显示,现代社会人们的亲密

关系可以再陌生人之间产生,通过微信建立的人际关系也有

同样的现象。调查结果显示,多数人认为对陌生人倾吐自己

的秘密、心声以及坏情绪更安全,多数人认为通过微信认识

的人并不会在现实生活中与自己有交集。因此,通过微信产

生和发展一段十分亲密的人际关系是有可能的,经过毫无掩

饰的交流,或许会遇到互相理解、互相欣赏,能够互相鼓励

和帮助的朋友或者恋人。

4 “朋友圈”与人际关系的研究

微信“朋友圈”具有较好的隐秘性,例如只有共同好友

才能看到对方的评论。人们可以在“朋友圈”发布自己的动

10

知识文库 2018.4(下)

态,分享自己喜欢的音乐、电视电影,可以转发重要信息,

发表舆论看法,相应的,还可以浏览其他人发表的内容。如

果对一些内容感兴趣或者认同赞赏,可以随手点赞,被赞者

也不用做出回应。可以说,“朋友圈”是一个朋友、亲人之

间互动的十分便利的平台。

调查显示,百分之六十以上的人认为“朋友圈”有利于

维护现实生活中的亲密关系。同时,有部分人认为“朋友圈”

会对人际关系产生不利影响。这些人表示,“朋友圈”的内

容不会受到所有人的赞同,因此,维护了一些关系的同时也

破坏了另一些。

5 结语

人与人之间的人际关系不是相对独立的、无关的存在,

而是关系的整个社会运行和发展必不可少的环节。传统的人

际关系由于时间、空间的限制,对社会的影响相对较小。但

在网络普及的今天,人际关系对社会生活、政治构建的影响

正在越来越大的体现出来。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也是信息的传

播,研究人际关系和人际传播对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

义。

(作者单位:重庆科技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