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月27日发(作者:)

微专题——种子

1锚定高考,归纳整理核心考点

进入二轮复习后,对于“种子”在高考中出现的考点、出现频率、呈现方式及所占分值教师都要做到心

中有数,并以此为锚定点,总结考查方式,触摸高考脉搏,确定复习内容:

1.1数据统计,明确复习方向(表1)

表1近10年高考课标卷I有关“种子”试题的分析

年份

2004年

2005年

2008年

2012年

2013年

试题位置

第31题

第4题

第31题

第29题

第29题

试题分数

22分

6分

18分

11分

11分

考査内容

种子萌发实验,呼吸方式、反应式

小麦种子萌发过程中化合物变化及其鉴定

涉及种皮知识(本部分内容已经在考纲中删除)

种子萌发中的物质转化,最大呼吸速率、最大转化速

率的计算等

种子胚乳中脂肪染色、元素转化和干重增加条件等

1.2洞悉特点,触摸高考脉搏

通过分析“种子”相关的高考题,笔者发现高考命题具有“条件简约、信息充分、试题适合”等特

点,近几年“种子”试题的素材源于教材,甚至有的内容源自大学教材,这是高考取材的一般途径。当

然国外材料或生产应用等情境也可以成为高考“高起点、低落点”的样本。从试题呈现方式可以分析出

命题思路的变迁与关注点的变化,主要体现在更加注重情境、重点和设问;同时融合了教材中的一些基

础实验,更好地体现出题材、设问和答案的适配性及与考试大纲和教材的契合性。

因此,建议复习本专题时充分利用学案,在适当的时候把整合过的高考试题交给学生,在真题训练

中让学生更好地触摸高考脉搏,体会高考考查的特点,并就此明确“种子”专题的重点,并突破难点。

1.3头脑风暴,归纳总结拓展

根据教育部考试中心的命题理念与视角,可以推测未来高考“问题解决型、批判性思维题目”可能

加强,因此,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必要的思维训练。本专题复习前用头脑风暴法,由学生集思广益,汇

总这一部分该复习哪些内容,使教学更具针对性。

笔者所带学生归纳出以下内容:(1)种子的类型;(2)种子的结构;(3)种子中的化合物;(4)

种子成熟过程中的物质变化;(5)种子休眠和储藏;(6)种子萌发的条件;(7)种子萌发过程中有关

激素和有关物质变化;(8)种子呼吸图解;(9)种子萌发干、鲜重变化图解;(10)人工种子等。由

于这些内容是学生自己提出来的,所以他们带着求知欲和激情投入每一个问题的复习中。当然,不同内

容处理起来要详略得当,有的可能一带而过,但对于重难点则必须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去理解。

2梳理拓展,倡导“小微专题”复习

知识是构成能力的一种重要因素,复习时注重基础知识教学,深化知识点的内涵,深挖知识点的层次,

建议以生活史为主线,把“种子的前世与今生”中几个难点化成几个“小微专题”加以突破。

2.1确定专题,核心内容迁移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明确了种子植物的生活史,并把核心内容分解成如图1所示的小微专

题,其中核心知识的迁移、拓展均由学生通过小组讨论等形式自主完成。

结合种子的考査范围,可以分解成以下小微专题进行“各个击破”(附表)。

2.2种子为媒,串起“来源与去路”

课堂上把一粒种子作为主角,分析其来源和去路,整理归纳,分析综合,找出知识的内在联系,可以

使点、线、面结合形成知识网络,可通过表解形式、图解形式加以归纳。图2⑴是复习中构建的一个知

识网络图。

3优化教学,类比分析迁移深化

通过分析高考试题,不难发现纯知识性考查难度已经下调,应用性、探索性分析的考查有所提升,对

学生分析综合能力要求较高。如何构建科学的知识体系,使有关种子的知识进一步系统化,这是高考备

考的关键。

3.1建模结网,人人动手绘脑图

因为知识的积累、扩展、创新对能力有很大的依赖性,因此,在复习中必须把握好能力与知识的相

互依赖,使两者互相转化,共同增长。力争考点内容问题化,文字表达图像化。笔者课后要求学生进一

步进行整理归纳,分析综合,使课上复习到的点、线、面结合形成更加完善的知识网络。由于人有多种感

觉通道,因此在复习中要尽量让学生全部打开,复习课尽量做到“人人有事做,处处都用心”。课后,

笔者要求学生制作“种子”专题的脑图(图3),这是基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获得最大复习效益的方法。

3.2

诗化教学,形式多样不单一

二轮复习需要让生物课堂充满诗趣,内容丰富而不陈旧,否则学生容易“审美疲劳”,影响复习效

果。因此,笔者把关于种子的古诗词引入教学,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例如,用李绅《悯农》“春种

一粒粟,秋收万颗子”来开篇,植物从“粟”到“子”,完成了繁殖过程,为进化做出了贡献。复习到种

子发芽需要水时,可以引用孟郊《春日有感》“雨滴草芽岀,一日长一日”,而郑清之(宋)“春苗出土

含晓烟”,韩愈(唐)“二月岀惊见草芽”可以作为种子萌发条件的佐证。在复习种子贮藏时,笔者引用

张籍《雀飞多r粟积仓,禾在田”等古诗词,效果颇好

高考二轮复习只有对准考点,归纳整理,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才能适应新的情境试题。

通过专题复习温故知新,使学生原有知识链中薄弱的环节得到加强,错误理解得到纠正,掌握解决实际

的综合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形成科学的思维体系。

总之通过本专题复习,使学生掌握“种子”有关的基本知识,提高观察、思维、想象、记忆、表达和自学

等诸多能力。有了上述知识网络和基本概念的有效储存,在遇到问题时,便可迅速将知识分解、迁移、转

换、重组,使问题得到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