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月29日发(作者:)

第十三节 刚果民主共和国

1. 概况

面积:2,345,410km

2

人口:66,514,504(2008年7月)

2. 地质概况

刚果中部和西部大部分地区以盆地为主,主要由中生代至新生代以及近代沉积物组

成。刚果盆地由上升程度不同的前寒武纪山脊包围:西部是大西洋隆起,北部是乌干达

至中非共和国活动带,南部是卡赛河和安哥拉地盾的东北部。盆地内缘周边围绕着泛非

期板状火山沉积岩。刚果的东南部下伏着泛非期的卢非力弧(Lufilian Arc)。沿盆地东

部,在东非裂谷体系的西断裂边缘,出现很多第三纪至近代时期的火山和一些碳酸盐岩。

图24 刚果民主共和国地质图

64

3. 地层和构造

太古宙地层出露于非洲近赤道带刚果克拉通地区的三个主要区域。西南部是卡赛河

和安哥拉地盾东北部,西北部是构成较新的西刚果活动带前陆的宽阔基底,东北部则出

露花岗岩-绿岩地层,并延伸到相邻的中非共和国、乌干达和苏丹。

在卡赛河和安哥拉地盾东北部区域出露的古代变质基岩,以一个南偏4度的断层为

界。太古宙地层东部以加丹加体系为界,而显生宙岩石覆盖了地盾的南部和西部边缘。

卡赛河和安哥拉地盾东北部的大部分区域都覆盖在出露极差的片麻岩和复片麻岩之上。

上栾义(Upper Luanyi)的花岗-片麻岩以及角闪岩相的结晶花岗岩是最老的岩石,可追

溯到约3,400Ma。这些岩层与相邻的坎达坎达(kanda kanda)灰英云闪长岩和花岗闪长

片麻岩被推测断层分隔开。坎达坎达片麻岩包括分散的白岗岩-片麻岩透镜体,这些全

白色的pink rocks很可能形成于麻粒岩相变质作用界限,或来源于附近的紫苏花岗岩、

卡赛河-洛马米河辉长苏长岩和紫苏花岗岩组合物作为侵入岩形成。尽管还不能确定这

些岩石的精确年龄,但已推测出坎达坎达片麻岩年龄约为3,400~2,820Ma。卡赛河-洛

马米河辉长苏长岩和紫苏花岗岩组合体构成了两种岩石序列:铁镁质岩石序列(辉长岩、

苏长岩、斜长角闪岩和斜长石),它最先构成了半深成侵入岩或喷出岩浆岩以及深成侵

入岩的非均质层序,而且这些岩石都经历了麻粒岩相的变质作用。第二个岩石序列是酸

性组合物,它构成了紫苏花岗岩-enderbitic组分的黑片麻岩和含铝土麻粒岩,这两者都

可能具有部分沉积母体。卡赛河-洛马米河组合物的酸性部分含有变粒岩岩脉。铁镁质

岩石和酸性岩组分都具有碎屑花岗岩结构和碎裂形变,分别表现为麻粒岩相变质作用

(或紫苏花岗岩化)和区域形变作用。这些事件都发生于约2,800Ma。

刚果克拉通的西北部是一个向上隆起的宽阔基底,它构成了泛非期较新的西部刚果

活动带前陆。它被称为夏于山(Chaillu Massif),并以巨大的花岗岩组合物的形式延伸,

从刚果共和国、刚果民主共和国,一直穿过加蓬境内到喀麦隆南部,而在加蓬境内大部

分山体都隐藏在新元古代上地壳之下。夏于山不仅体现出南-北向的叶理,还具有两种

花岗岩结构:灰花岗闪长岩-石英闪长黑云母或黑云母-斜长角闪岩类型,以及粉色的以

钾为主的复片麻岩,它以纹理切割灰花岗岩的形式出现。在花岗岩内部,片岩和绿岩以

隔壁的形式存在,还未完全被花岗岩化作用变形。夏于山的花岗岩形成于约2,700Ma,

因此它所包含的片岩和绿岩显然会比它更老。

刚果克拉通的东北部,广泛分布着太古宙的片麻岩和花岗绿岩地层,并延伸到相邻

的中非共和国、乌干达西部和苏丹南部。在这片广阔的区域中,太古宙岩石构成了以下

三种主要组合物:古片麻岩基岩,也被称为博穆河(Bomu)和西尼罗河片麻岩混合物,

其形成年龄可追溯到3,500Ma。西部班吉(Ganguan)分散绿岩带以及东部基巴里

(Kibalian)分散绿岩带,两者都代表了3,200~2,600Ma前绿岩侵位的两个时期;以及

2,900~2,700Ma前的花岗岩的两个主要侵位阶段。博穆河片麻岩杂合体出露于刚果民主

共和国和中非共和国边界处的博穆河和尼罗河汇流区周围。数种片麻岩组合物如博穆

河,贝瑞姆(Bereme),尼赞吉(Nzangi)和孟加(Monga)片麻岩构成了该区域的基

岩杂合体。其中最主要的组分是博穆河的斜长角闪-辉石片麻岩,它构成了刚果民主共

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