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5月8日发(作者:)

维普资讯

sto ̄¥hair growth in the DEBR model lot q)e商a哪毗a.Br J DaTnm . 

19CilharA,Shala novR,A. ̄sy B.etel Al ̄ecla arealais aT-lymphoc 

1996.135(2):2ll一217 

medialed r m1Ⅱ 日e :lesiot'ml human T-lymphoertes n nsf盯 

7 Freysch.,nJdl—Paul P.Seiter S.驯盯M.m al Treatment恫th a几anti— 

alopecia areoLa to hmmn skin叮af【s orI蝴D mice J Investig Demtot 

C【H4vl0 眦I血mltibody Jtdaibits the∞蚌eI of elqceeia ea血in C3}1, 

Syrup J ,l999,4(3):2o7—210 

H日 J lm, ̄t Dermatol,200o,l15(4):653—6钉 

20 Bodeme,C,PeuclmuturM.Fmitaig S.etel Rde of c ̄,aotoxlc T cells m 

86IharA.LTlfmmn Y B kI.幽T.de1.Autoimmune hair】嘶(aloreem 

c ic alopecia areala

J Inv吲DeⅡn吐o1.20∞.1l4(1j:112-ll6. 

areata)transferred Tly ̄ohocrtesIo hutmn∞alp e ̄plants on SCID (收稿日期:2∞1一IJ—06) 

mice J Cliv.Invest,19%,I{J1【lj:62-67 

综述・ 

皮肤病、精神因素与神经一内分泌一免疫调节 

李雯 到贞富 

摘要某些皮肤病可以由精神固素诱发或加重。已知神经一内分泌系统的精细调节能保证机 

体行使正常的免疫功能,一旦调节紊乱则促使疾病发生。大量临床资料提示与精神因素相关的皮 

肤病患者体内存在免疫功能失调,推测精神因素可能通过神经一内分泌一免疫选径而诱导皮肤病的 

发生发展。本文就精神因素、某些皮肤病及可能存在的神经一内分泌一免疫调节机制作一综述。 

关键词精神因素 皮肤病 神经一内分泌一免疫调节 

精神因素一般指能引起抑郁、焦虑等负性情绪 质基础 以 EP为例,它对大多数免疫细胞有调节 

的外界刺激,或称生活事件,如配偶死亡、离婚、参加 

作用:可促进T细胞增殖和转化;在丝裂原的刺激下 

考试、等待手术、失业等。文献报道,生活事件与系 

抑制B细胞产生抗体;引起肥大细胞释放组胺;促 

统性红斑狼疮、糖尿病、溃疡性结肠炎等自身免疫病 

进NK细胞的成熟与活化;促进多形核白细胞趋化。 

有关。银屑病、斑秃等皮肤病患者常在精神紧张时 

故精神因素可引起高级神经中枢的变化,继而可能 

发病或皮损加重_l J。生活事件与免疫功能失常关系 

通过下位神经及内分泌系统影响免疫功能,触发或 

密切,可能因此改变的免疫指标包括:外周循环淋巴 

加重皮肤病。本文就某些和精神因素相关的皮肤病 

细胞数、T/B淋巴细胞比例、辅助性T细胞比例、抗 

与可能的神经一内分泌一免疫调节作一综述 

原刺激物反应(美洲商陆或刀豆素A)等。已证实免 

疫细胞能分泌多种神经递质或内分泌激素,如去甲 

银屑病 

肾上腺素(Adr),乙酰胆碱(Ach),5-羟色胺(5-HT), 

尽管不少人认为银屑病患者无特征性个性,但 

生长激素(GH),催乳素(眦),甲状腺激素(T3、T4), 

也有研究结果提示该病患者具有外倾不稳定神经质 

促甲状腺素(TSH),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a一促 

倾向,可见较多A型行为的特征。这种特征似乎提 

黑素(a—MSH),P物质(sP),血管活性肠肽(VIP),降 

示银屑病患者更易出现精神紧张。而临床医师已观 

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 内啡肽(p.EP)等。另一 

察到精神因素在该病起病或加重时可能的作用。 

方面,免疫细胞上亦存在众多的递质和激素受体。 

Farber等曾调查了2 144例银屑病患者,其中有 

这就为神经及内分泌系统作用于免疫系统奠定了物 

40%承认紧张或焦虑加重疾病。而后又调查了 

5 600例患者,仍有30%认为忧虑诱发了疾病- 。 

作者单位:430022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其他一些文献报道30%一50%患者在经历重大生 

皮肤性霜科 

本文所用主要缩写:Adr:去甲肾上腺素.Ach:己酰胆碱,5一町:5一 

活事件后发病 

妊色瞎,CRH: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GH:生长激索,PRL:催乳 

般认为,精神紧张引起的情绪反应经大脑边 

素,T3、T4:甲状腺激素,TSH:促甲状腺素,ACTH:促肾上腺皮质激素 

。-NSH: 促黑索,SP:P物质,VIP:血管活性肠肽,CGRP:降钙素基因 

缘系统处理后,引起下丘脑调节内分泌的变化。 

相关肚. EP: 内啡肽, :神经肚Y,NGF:神经生长因子.NGFr:神 

Farl ̄r则根据临床观察及一些实验室研究结果提 

经牛长因子受体,AD:特应性皮炎.AA:斑秃,SLE:系统性红斑狼疮 

出,神经源性炎症在银屑病发病中可能起作用。他 

维普资讯

首先注意到皮肤中某些神经肽尤其是sP在发病中 

可能的作用。他曾报道3例膝外伤患者手术切除皮 

肤神经后银屑病皮损消退,缓解期超过1年,而对侧 

膝关节皮损无变化 3_3。据此他推论神经肽是神经源 

性炎症的介质之一。 

近年来人们对皮肤内神经肽及其受体进行了较 

深入的研究 Ji {等 -发现,与正常对照相比.皮 

损表皮中SP、CGRP阳性纤维分布更加密集。sP、 

CGRP均可以趋化中性粒细胞,也可以促进角质形 

成细胞和内皮细胞的增殖分裂。此外,sP还可以激 

活T细胞,诱导内皮表达粘附分子。Park等发现,SP 

可以调节角质形成细胞合成IL-6 SP本身不能诱 

导角质形成细胞合成IL-6,但可以以时间依赖或剂 

量依赖的方式来降低小牛血清诱导IL-6的产量。 

这种下调作用可为sP拮抗剂Spantide所阻断。银 

屑病皮损处角质形成细胞也可表现出类似的、但稍 

弱的效应 J。神经生长因子(NGF)可以促进神经生 

长,引起SP、CGRP表达上调,激活T细胞并诱导炎 

性细胞浸润,促进角质形成细胞增生,形成银屑病特 

有的组织学特征。Raychaudhurl等发现,与正常对照 

及非皮损区相比,银屑病皮损区单位面积内表达 

NGF的角质形成细胞显著增多。NGF还可诱导2种 

细胞因子——Ⅱ 8及RANTES的合成。已知在各种 

炎症时,角质形成细胞表达后两者增多 。银屑病 

患者皮肤内神经肽SP、VIP、NGF相应的受体表达 

也出现异常 Staniek等研究发现正常皮肤即可表达 

sP受体,通常见于粒层,也可见于其他层。而在银 

屑病皮损内,最上层的角质形成细胞(非粒层)过度 

表达sP受体。正常人角质形成细胞及成纤维细胞 

均可表达VIP受体 J。某些细胞因子可以上调VIP 

受体的表达,后者与神经末梢释放的VIP结合后可 

促进角质形成细胞增殖,合成更多的细胞因子,加剧 

炎症 。角质形成细胞上还有两种对NGF亲和力 

不同的受体——TrkA和P75NTR Bull等 的研究 

结果表明皮损及非皮损内NGF受体的表达均显著 

减少。 

银屑病患者内分泌代谢的变化表现在血清13、 

_r4下降,血清GH、PRL及血浆 EP升高。PRL属生 

长因子家族,寻常型银屑病患者血清PRL显著升 

高,提示PRL在体内可能促进角质形成细胞增 

殖lI 。进展期患者皮质醇绝对值升高,肾上腺素绝 

对值水平降低.提示垂体一肾上腺轴参与发病。血 

清5.}rr有变化,但报道不一致。 

lo3 

二、白癜风 

许多白癜风患者承认在起病或疾病进展时有不 

同程度的精神创伤、过度劳累,寐则梦忧等精神紧张 

的情况。文献报道这个比例从20%~67%不等。 

即使在儿童患者中该比例也可达6%。精神因素引 

起白癜风发病通常有以下几种可能的机制:精神紧 

张时,交感系统活性增强,儿茶酚胺(CA)分泌增多, 

继发一系列生化反应,直接或间损伤黑素细胞,引起 

白癜风 此外,局部神经肽增多介导炎症细胞浸润、 

炎症介质增多,也可以损伤黑素细胞。 

临床医生观察到很多有趣的现象,白癜风损害 

常呈节段性分布;横断性脊髓炎的麻痹肢体一般不 

受累;伴糖尿病性神经病变的皮损能自行恢复色素。 

这些均提示神经系统可能参与白癜风发病。用间接 

免疫荧光技术研究白癜风皮损区、非皮损区内神经 

纤维、神经肽和神经元结构标志物的结果表明: 

CGRP和神经肽Y(NPY)可能参与发病1 ]。无论与 

健康对照组或非皮损区对照组比,CGRP免疫反应 

性神经纤维在皮损区表皮及真皮乳头层内明显增 

多。而皮损区内NPY免疫反应性神经纤维也明显 

增多。与此相对的是,神经纤维或神经细胞上低亲 

和力的NGFr密度降低,数目减少,提示外周神经释 

放NGF增多和(或)神经生长因子受体(NGFr)过度 

表达于黑素细胞。推测NGF/NGFr表达失调可能与 

黑素细胞受损有关。另有报道表皮中NGF可以促 

进黑素细胞树突生长。对砷岁以上中风伴白癜风 

患者用NGF治疗3—6个月后,部分患者白发转黑, 

用NGF局部封闭治疗也得到不错的疗效。除交感 

神经外,胆碱神经系统似乎也影响白癜风发病。Ach 

可以调节黑素细胞的活性,抑制其合成色素的能力 

白癜风患者的乙酰胆碱酯酶活性下降,导致Ach灭 

活不足,促使白癜风发病或加重。 

患者血清cA、 一MSH、口.EP、甲脑啡肽几种神经 

递质或激素也出现异常【12,13。活动期血清去甲肾 

上腺素及儿茶酚胺代谢产物的水平较稳定期显著升 

高,进展期或初发者(病程在1年内)血清去甲肾上 

腺素及肾上腺素水平较长病程患者明显升高。血清 

甲脑啡肽水平中普遍升高,尤其是在活动期。血口. 

EP水平在稳定时高于对照组,活动期时无差别。血 

a-MSH水平在活动期和稳定期均未见显著变化。患 

者NK细胞活性高于健康对照组,有类似生物节律 

周期性的变化,上述结果提示,应激状态下儿茶酚胺 

和内源性阿片肽可能参与白癜风的发病,且甲脑啡 

维普资讯

肽水平与疾病进展相关 

Linnet等研究AD严重程度、皮肤病生活质量 

三、斑秃 

与焦虑的关系后报道AD患者较对照组出现较严重 

斑秃(AA)发病与精神因素的关系也有较多报 

的焦虑,生活质量低下,但AD严重程度与焦虑无明 

告,28%~52%患者发病前有肯定的精神紧张。临 

显相关 J。研究者认为这可能是由于样本数量偏 

床观察AA患者脑电图、脑血流图均表现异常 发 

小且调查的时间在两个不同的季节的缘故。 

病前肯定有急、慢性情绪紧张者较不肯定者脑电图 

免疫组化研究表明,AD真皮乳头层血管周围 

异常率明显升高。AA患者脑血管紧张度明显高于 

sP阳性纤维明显增多,但CGRP、v 表达无变化。 

对照组,且脑血流图的改变与皮损部位、范围、病程 

放免法测得AD皮损中sP浓度降低,而VIP上升。 

无关,只与精神因素密切相关 

在正常人皮内注射CGRP、v 可引起不同程度潮红 

临床上可见许多AA患者伴发甲状腺疾病,包 

及风团反应,但在AD患者的试验中,这种反应低 

括甲状腺功能减退和甲状腺功能亢进。甲状腺激素 

下,提示存在皮肤内神经肽水平较高,种类失衡的现 

能使毛发从休止期进人生长期,并可加速毛发生 

象 

长_l 。AA患者血清 升高,用多种生发药物疗效 

五、系统性红斑狼疮(SkE) 

不佳,给予抗甲状腺功能亢进药物后有效 精神心 

精神因素对某些自身免疫病如SLE的发病产 

理疗法有助于改善病情,从侧面反映了精神神经因 

生影响,不同学者研究二者之间的关系得出类似结 

素在AA发病中可能的作用。Pefini等用抗抑郁药 

论 。SLE患者身体损害的严重程度与患者极 

及安慰剂对AA患者进行双盲对照性实验性治疗。 

度抑郁状态显著相关,严重短期的负性生活事件是 

两组患者精神症状明显好转。实验组患者毛发明显 

生长,对照组则未见此现象。 

其出现的直接原因 SLE患者体内存在PRL、促性 

腺激素释放激素、褪黑素等多种激素异常。目前对 

有关的实验室研究表明,神经肽及CRH参与发 

PRL的研究较深入。PRL与疾病的活动性及严重程 

病。AA患者头皮内sP、CGRP水平下降,VIP则无变 

化 皮内注射CGRP可见血管通透性下降1] Toy. 

度有关 _24。在体外PRL可以促进患者单个核细 

oda等的研究证实AA患者脱发区sP及sP降解酶 

胞产生IsG。而诱导的I 与疾病的活动性也显著 

表达异常。受累的毛囊中血管内皮表达粘附分子增 

相关 Bracei.Laudiero等则研究了神经肽与SLE 

多,许多肥大细胞脱颗粒_l 。正常毛囊表达I型、 

脏器损害的关系。他们发现SP、CGRP、NPY大量存 

U a型、U B型3种CRH受体。而AA患者中只密集 

在于狼疮鼠肾脏中。除了NPY以外,小鼠淋巴样器 

表达1I B型受体。故推测急性应激可能激活该受体 

官内神经肽浓度广泛降低。同时,小鼠脑内神经肽 

导致局部炎症_1 。AA患者血浆[3-EP水平及NK细 

水平异常。其学习记忆功能的变化与海马内NPY、 

胞活性明显异常,AA患者抑郁状态可引起血浆陆 

SP、CGRP的降低相平行。NPY、VIP在下丘脑中的 

EP降低,NK细胞话性降低,B细胞功能亢进,产生 

表达也减少 。 

抗毛囊抗体,导致脱发。此外胸腺素似乎也与AA 

综上所述,精神因素可能通过神经一内分泌一免 

发病有关。Fenton等l18 报道AA活动性越强,胸腺 

疫网络影响皮肤病患者的病’睛,但目前的研究中尚 

素水平越低。 

存在一些问题。①多数回顾性调查并没有区别急性 

和慢性应激在发病的作用,也未考虑个体的应对能 

四、特应性皮炎 

力 有关精神压力研究的方法学问题,阻碍我们得 

特异性皮炎(AD)自婴幼儿期发病,很多学者认 

出更明确的结论。③每种激素或神经递质对免疫功 

为情感障碍在其发病机制起一定作用。在研究精神 能的影响已有详尽报道,但是当体内若干激素或递 

动力学和儿童母亲关系的报道中,大多数的AD患 质共存时,在发病中起关键作用的分子以及分子间 

儿受母亲嫌弃,而在正常对照组中则很少出现 。 

的相互作用,尚待深入研究。③已知精神因素可以 

其极端表现为母亲拒绝触碰其患病子女,从而导致 

影响神经系统,外界刺激的传人、传出途径以及中枢 

子女对母亲的愤怒、焦虑或敌对情绪。种种情绪变 

神经系统整合信息的方式,仍是一个谜。④相同的 

化引起中枢神经系统兴奋性加强,继发引起内分泌 

应激可以使不同的个体产生不同的反应:发病、亚疾 

免疫功能的变化,加重病情。 

病状态或免于患病,提示个体对精神因素易感程度 

维普资讯

lo5 

的差异性,从分子生物学角度来看,是否存在“应激 

I3 Mor ̄aniea N ViI ML,Foppa S et a1.P1一alpha melat ̄?ae-stimu 

基因”导致了这种差异性,需要广大科研工作者共同 

latitt ̄hormone.bem-mdorphin,met-enkephalln and na killer cell 

aeti曲 力vit1]Jgo J Am Acad Dertmtd,1992.26(5 n 1):693—700. 

探讨。总之,对精神一神经一内分泌一免疫的深入研 

14'de ̄gez AG"Pne control ofkah"肋・ :肌ovem,ie ̄J 瑚fDerma 

究,必将为皮肤病的诊断和防治探索新思路.寻找新 

td 1993 101tl Supp1):¥4-鲫 

l5 R0圈R.Bel Bi ̄co E Isdar6 D,et al possible】mofve ̄retat net— 

方法,开创新的研究领域 

ropeptidergJc sensorr n in alcgecia zceata Neun:,re ̄,1997.8(5): 

fl撕一l】站 

参考文献 

16’I'oyoda IH,Makino T,Ka M,et al E叩 目m 0f tmn ̄-3:rifde-de一 

酬Ilg erl es in a]opeeia ar ㈨immm]dfistochemieal study J 

1_^l。^h丑dIe MS,K帆GG,㈧10d田er脚ne relatkm.@,ip we既 

咖 d 2001.I44(1】:46-54 

¥s肌d the咖9 and e0 ̄cerhafion 0s∞i s and other skin cctr,di- 

17 Kat:,,ar ̄a一妇t鲫^ n出LK,Th∞ des T℃^J 邮m a aI1dM- 

lfora,Br J Denmtd 1嘲.I30(2):l99—∞3. 

feet ̄Skin CRH Recur U T mi帅Induced by Acute Emc ̄onal 

2 Raydmu ̄ml SP.Rein G,Father EM e毗。 。 …and n籼mpb盯一 

Stress De ,Ⅻl,203【2j:157-161 

maeolo ̄,of psoriasis lnt J Bemmto1 1995,34(10):685J093. 

t8 E刚帆DA,TobiaDJ K ̄dall如 Rde theⅡw删B ∞din 协 

3 F. ̄ber肼 R n G L鲫jg卸SW Str ̄s and p. ̄Sasds,肼 ∞ im— 

meata Jfn僻 DemtatnI,I995,l肿(5 Supp1):S .¥26 

mI】J1oI mechagifsam Int J Dennato1 1991,30(1):8—12. 

19 Howtett S.Emotional dysfunell ̄] ehild—f ̄fih. and cIIjH. 

4 J岫E WY.Ravchaadharl SP Far ̄er EM Dooh labeled inm ̄unonuo一 

hood atopic dermatiifs.Br J Demmto1.1999,I ̄OC"1):38l・384 

—I∞sludy of cut口。0u in psoriasis Im J Detmatd 1998,37 

20I&met J,.1 ̄necGB An闽 ssm目n  ̄atxiety and derm ̄dogylife qu 盱 

f8):572-574. 

in nan目 th atopic denea6tls.Br J Dermaw/,l999.140(2):268-272. 

5 ParkⅧ,KiI1R GW effects of kI—e P and vasoactive inteatinal 

21Wattl M .tot ̄ein Ds.B TM,H al Y【 瑚d ctmelat ̄ Inof- 

pEpIide Oll iatelleulifn一6 s ̄thesls in euhured hunum k口址Ino J Des 

bidit7 in women with sy ̄terme lupus e ̄hematosus、J Rhemmtd,1999 26 

TrIBtol Sci,1999.2(1):l7-23 

(10):2l53.2158 

6 R d跚曲嘶SK.Rayehaud ̄uti sP,W r H.d al£ of黼e 

22 Da CostaD I ̄bkln PL.nnardL et .1he卫Dle 0f stre ̄infuncn ̄al 

growth fact 帆 ̄dothdial cell bido ̄.:prolJferatictl and adherence 

di ̄-.ility v. ̄men systetrife lupus erythetnat ̄: m 

molecule日Ⅱ 酬m on human denml mia们ascul盯棚d0击el dIs.arch 

stud'/Ar 血CareR∞,1999,12【2):儿2-9 

Dennat .20叫 293(6):29l-295 

23 J咖bi AM Rdgle W,ve出M et al Falhanced s咖ptt ̄actin【PP,L) 

7 Staniek V‘D。“伸H唧 J SehrtKtt D. E … sabstance P 

iⅡ幽de力b忡山svstenfic lupus ea ̄lhematosus:PRL leveIs are rehted to 

receptors in normal and D帅血 skin Pathobidog ̄ 1999 67【1 1:51-54 

the disere activity L .2OOI,10(8):554—561 

8 ICakar ̄M Fujlla ・Mm'ata S,d Vaseac ̄Jveint ̄tinal peptldemgIl— 

24 Rovensky J,Jttrankov ̄E R且u a L al Rehllor ̄hJp between目-一 

lares its receptor expression and fttncfi ̄s of human kemtin ̄vtes vSa b'pe I 

dccri ̄e,immune.and chtifcal vmiables iⅡD曲日也vdth ̄wstemie lupus 

vasoactive mtesa,m/ de tecepto ̄J Invest Dennato1 2001 J16(5,: 

酆吐 咖s J P&eumalol,1997,24(12):233o-23 . 

743 749 

25 Jambi AM Rl ̄de W,Vdk皿 a1.Prola ̄tin er,h ̄ces the jn 

9 Bull HA.Lt ̄]Je TA,‰哺S et al Expres.,.ion ne growth factor 

pr0d眦t啪of in penPh眦I blood ̄udear cells 帅patients with 

receptom㈨13 t 删s lnn Ⅲtl丑tH刖Br J 1)emmtd.1998.139【5):776- 

s №皿c lupos eDlhematc ̄us but nm from healthy oontrds Ann Rlmlm 

783. 

Dis.2001.60(3):242.御. 

10 a腻lddia AS El—Shefif AI E1.Oiali SI.Prdacifn:dces it ha㈣role n 

26 Bmeci- diem L,Aloe L,Ltmdeherg T. al Alter ̄tlevels 

the pa 0geJ瑚 ofIr ̄riasis?Detwatdcgy 1998,197(2j:119—122 

ropepfid ̄charaetmSzetI hmin lupus prone Neurc ̄i 1999. 

1l【d踮r a R,Hfistald ̄a E.Ll衄 N d al Vlliii ̄-related ̄,europep— 

2vs(I):57期 

tlde ̄ 眦血∞0fthe Arch Pfl面d Bi ̄hem,2000 1 3): 

27 B|一i—L ̄udJero L,AlosL,StenforsC,d al Bevdolm ̄nt 0f奸 c It,. 

Ⅻ 

口峙目讪B_Dm0 sin miceis ̄soeiated-s41h m neuropepti ̄ 

l2 Cueclif眦,Frat6nJ P,S明ta酬I『1o G.et al Higher plasma p.at ̄- 

。硼。哪h 0惜in h'dhmed kidn ̄'s and immuno ̄ulato,3.orgnv ̄Ne 9a 

cI ne目 n k levels Iii the earlyⅡh日se of nonsegm ̄lal'At山一 

Lett.1998.248(2):97.1∞ 

go Cen Res,20OO,13【lj:28-32 

t收稿13期:2001 ̄)8一tT) 

第l2届亚太地区性传播疾病/艾滋病大会通知 

由中华医学会主办,国际性传播痰病防治联盟(1nternaifotufi Utifon agai ̄t Sexually 3'ransmittedln ̄ections,IUS33)、中国医学 

科学院皮肤病研究所一全国性病麻风病控制中心 中华医学会北京分会协办的”第12届亚太地区性传播疾病/艾滋病大会” 

(The12IUSTIAsia-PaciifcCongress on ST[,HF ̄/AIDS)将于2OO2年l0月24—27日在北京北京国际会议中心召开。大会学术专题 

包括性传播疾病中有关梅毒、淋病 非淋菌性尿道炎/宫颈炎、尖锐湿疣、生殖器疱疹、艾滋病等的流行病学、基础研究 临床研 

究,防治对策 教育等领域 已邀请到美国、英国、芬兰l俄罗斯 澳大利亚 泰国、印度泄界卫生组织等十泉位国外知名学者及 

徐文严教授、邵一鸣教授l郑锡文教授、张孔来教授等国内知名学者做专题学术报告= 

论文摘要、会议交流均采用英语。医学继续教育讲座设中文翻译 具体事宜请与大会秘书处联系。联系地址:北京市东 

四西大街42号,中华医学会对外联络部IUS332002秘书处,邮编:100710,电话:(Ol0)65249989转1606 1608,传真:(叭0) 

65123754。电子邮件:rorm ̄eng@chJnamed.鲫n ca太会组委会网址:http:// c[if ̄mmed com en/iusti 

(孟庆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