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5月14日发(作者:)

望奎与22家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开启深度合作

本报讯(侯金冶)9月20日,望奎县经济社会发展高端论坛在县同源花园酒店举行,

望奎县与黑龙江大学、东北农业大学等22所省内外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签订了共建合作

关系协议。这项活动是这个县贯彻落实全市招商引资战略升级月活动的一项举措。

今年,望奎县加强与有关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和企业研发基地的合作与交流,借助大

专院校和科研院所实力强大、人才密集,有着雄厚的科技资源和研发优势,储备着成熟先

进的技术和科研项目,提升全县的产业发展层次和水平,实现资源产业优势的最大化。这

次应邀参加的22个省内外大专院校、科研院所主要领导和专家对县林枫故居、植物园等

旅游景区和经济技术开发区进行了实地参观和调研,专家们在论坛上围绕招商引资项目建

设、文化教育、经济发展规划、产业发展等方面进行了主题演讲,就如何发挥望奎区位、

资源、品牌等优势发展县域经济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3月,望奎县与东北农业大学以望奎现代化旱作农业示范区为合作阵地,共建望奎农

科技创新中心和农业综合试验示范基地,探索以望奎为核心的松嫩平原粮食增产、农民增

收的“双增模式”及种、养、加产业化发展全方位提档升级的望奎特色模式,共同组建了

校县合作共建管委会,每年定期进行会商,制定校县合作共建年度实施方案和总结年度实

施效果,并建立不定期的例会制度,及时解决合作中遇到的重大问题和突发事件等事宜。

同时,对校县科技人员进行编队,组建科技攻关小分队,采取农民点菜、专家下厨的方式,

针对望奎不同的农业区域,广泛开展农民科技培训和科技稳粮增产行动,专家与农民面对

面交流,手把手指导农民,真正把农业科技送到了农户家中,实现了农技人员直接到户,

良种良法直接到田,技术要领直接到人,以此提高农民的科技素质。到目前,全县已培训

农民10万人次,培训大学生村官140余人次。

红高粱“长”出新思路

李会保 特约记者 贺金龙 记者 张贵文

9月8日,星期六。

早饭后,庆安县民乐镇前程村农民柴国文坐上小四轮车来到民乐镇政府所在地富民村,

他不是赶集买东西,而是去赶镇政府组织的红高粱科技大集。与他一同去的民乐镇前程村

村民30多名,都是赶“科技大集”的。

富民村杨围子屯的一块百余亩高粱,“长”成了火红的丰收风景。柴国文走进高粱地

边,抓住高粱穗攥了攥,他说,好的穗至少能打一二两。9点左右,高粱地边集聚了二三

百名农民,他们看高粱,唠咋种高粱。柴国文和村民们都说,过去垄种高粱,平播还是第

一次见着。正常年景一公顷地保苗30多万株,产两万四五千斤,好像没啥事儿。

“这高粱能卖出去吗?能卖多少钱啊?”农民们纷纷议论,这是他们最关心的。

“去年11月26日,中央电视台财经频道经济信息联播节目报道过了,我也上网查询

了,今年我国红高粱市场需求量是300万吨,得缺100万吨。”一个头戴摩托车头盔、手

持喇叭的农民向人们高声说道。

有人说:“那不是民合村西刘发屯的霍占军吗?”霍占军笑着说:“是我,我种高粱

3年了,平播高粱就是我整的。去年我种的高粱一斤卖了9毛2,1公顷地挣了一万三千

多!”“这么多?”农民们瞪大了眼睛,有点儿心动了。霍占军还说,自己和河北、河南

等地几个大粮商都有联系,前几天有高粱收购商已和他沟通了,现在市场行情是1公斤2.8

元左右。他的话让农民托底儿了。

霍占军,可是当地平播红高粱“第一人”。几年前,他从收粮的河南、河北客商那里

获得信息,高粱市场价格上扬,很走俏。没有规模,不好成车,粮商就没打高粱收购的谱

儿。这让霍占军心里一动:民乐镇属半丘陵地势,特别适合种植高粱。他又上网查了高粱

的市场加工、供求信息等,决定尝试尝试。前年,他抱着试试看的心理种了几亩绥杂7号

红高粱,看看收成到底咋样。绥杂7号,矮秆抗旱耐涝抗倒伏;生育期短,平均穗产7~9

钱,便于储存运输。秋后高粱卖完了一算账,亩纯收入快到六七百元。去年,霍占军大胆

地采用高粱平播技术,将播种机的下籽播筒加密,亩产量增加了三分之一。播种、管理、

收割全程机械化,每公顷投入比种植玉米少投入1000元。

去年初,绥化市委提出发展乡(镇)村经济的战略,对于旱田区的民乐镇来说正愁没

出路呢。镇党委书记孙秀国下乡调研,看到了霍占军的平播高粱,就和霍占军唠起了高粱

的效益。经过几番调查和市场分析,觉得这可是一项强镇富民的好产业。如果把高粱“种

大”了,那镇村经济不就“种出”了强势发展的新路了吗?

这几天,镇党委、镇政府下了“死令”:镇村干部进屯入户组织动员各村农民来参观,

争取四五天让每家至少有一个人看红高粱,通过算账对比让他们动心。现在,农民到哪片

高粱地参观,霍占军就到那去担当科技讲解员、宣传员。和霍占军同村的农民知道这两年

他种高粱挣“火”了,对他的宣传特别信服。

孙秀国觉得,种植业结构调整,干部不能说了算,关键说得对,更关键的是带头种、

引导农民愿意种。引导不到位、服务不到位,是镇村干部的失职。四五天内动员全镇的农

民都来看一次,然后镇村干部再入户收集反馈意见,了解他们的意愿,一家一户签订种植

计划。孙秀国他们在发展高粱产业经济上那是下了决心,也充满了信心。今年,全镇种植

红高粱5000亩,除了农民种植大户的,有2000亩是北京六和集团种植的。明年,这个

镇将以民乐镇为核心,镇村干部带头种,种植面积力争达到7万亩。

说起六和集团来种高粱的前前后后,孙秀国感慨万千,付出的努力更是“好几筐”。

结识集团总经理秦大林,孙秀国是通过民乐籍在山西省农发行任副行长的老乡介绍的。当

时,秦大林说他们公司想在一个乡镇搞农村中心城镇综合发展的实验计划,打算以产业为

支撑,整乡推进现代农业发展和小城镇建设。这和孙秀国的“高粱梦”很合拍,双方找到

了合作的切入点。今年初,秦大林在庆安县及民乐镇进行项目考察时不慎将手机遗落了,

孙秀国一边派人为秦大林买了一部新手机,一边发动干部群众为他找手机,最终“完璧归

赵”。秦大林很感动:一部手机不值几个钱儿,关键手机卡里的号码是他的信息财源。丢

手机、找手机,这让双方合作的兴奋点在手机失而复得的过程中急剧升温。秦大林当即决

定投资,先期种植2000亩高粱,测试一下民乐镇的基地状况。串地、流转耕地、整地,

孙秀国带领镇村干部忙活一个多月,垫付7万元资金。当秦大林再次踏上民乐镇这片土地

时,2000亩整得干净平整的耕地等待播种。六和集团以每亩400元的价格租种,全部平

播。据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的技术人员粗略估算,亩产在700公斤以上。

种植红高粱,民乐镇干部群众“种出”了镇村经济发展、农民跨越性增收的新思路。

孙秀国说,有了7万亩地的高粱产量,就可以招商了,找市场,找企业。有了大企业

集团的联盟,以红高粱为产业基础元素,建设经济园区,发展一流的红高粱基地,建设一

流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六和集团已经抛出“橄榄枝”:放大红高粱种植基地,建设价格企

业,市场开发式助力中心城镇构筑,给力这个镇社会事业和民生建设。

这个开始着手组建以霍占军等人为骨干的红高粱销售经纪人,销全国。建立民乐红高

粱网页,网上“炒卖”高粱。注册带有地域特色的高粱品牌,让民乐红高粱红遍大江南北。

民乐镇西有一双龙泉,所产矿泉水所含的矿物质丰富,含量高。现在,就有人开始计

划建小酒厂了。庆安县城有一大高粱酒业,孙秀国计划用优质的红高粱、矿泉水做原料,

实行品牌与品种的强强嫁接,生产庆安的“茅台”。

这个镇有10万平方米的粮库,可为高粱储存提供场地支撑。

高粱的秸秆可生产木糖醇、酒精,提取后的废渣进行技术添加生产生猪饲料,使生猪

饲养大镇的可持续发展再添动力,绿色循环经济催生出更多的产业链条。

“种”大红高粱基地,然后“种”大中心城镇和中心村,“种”出民乐镇现代农业的

新风景。民乐位于庆安县城的南部,是区域中心。孙秀国他们计划,利用三到五年的时间

使红高粱产业迅速膨胀,以民乐镇为核心区,种植面积达到百万亩,种出县界。建设专业

大市场,形成辐射全国的红高粱交易市场。以红高粱为原料,建设酒厂、醋厂,集团化发

展。以红高粱文化为底色,整村整镇地推进新农村建设,打造区域经济发展中心,使民乐

镇与庆安县城错位联动,带动南部乡镇的“红色产业”与北部乡镇水稻主产区的“黄金产

业”相映发展。

红高粱,民乐镇乃至庆安县南部旱田区乡镇村经济强势崛起、缩短与北部富裕乡镇差

距的活力源。

小资料

高粱,禾本科一年生草本植物,别称蜀黍、木稷、荻粱、乌禾、芦檫。性喜温暖,抗

旱、耐涝。分为食用高粱、糖用高粱、帚用高粱等类。我国主要种植区为西北、东北和华

北,播种面积约占全国高粱总面积的2/3;以东北为最多。食用高粱谷粒供食用、酿酒,

糖用高粱秆可制糖浆或生食,帚用高粱穗可制笤帚。

高粱籽粒加工后即高粱米,20世纪50年代初曾是我国东北地区的主食。高粱可制淀

粉、制糖、制醋、酿酒和制酒精等。茅台酒、汾酒等名酒主要以高粱为原料。

高粱可药用,民间有治疗食积、消化不良、湿热、下沥等病症的药方。

现在,人们熟知的高粱被重新认知,经济用途更加广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