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5月27日发(作者:)

我的课堂我作主

——新教材第七单元《音视频获取与编辑》教学反思

江苏省江阴高级中学初中部 蒋虹

《音视频获取与编辑》是苏版《初中信息技术》新教材增加的一块内容,小学信息技术

教材不涉及。因为是新教材实施的第一年,教学上没有任何经验可循,所以对这一单元的教

学有点犯难,原因在于:

第一、机房设备跟不上,这一单元涉及的软件非常多,比如音视频播放软件、格式转换软件、

音频视频编辑软件等,而且版本较新,这就要求我们在讲授这一单元前必须装齐所需的软件,

其实有些软件,如会声会影,由于受硬件的限制,装了以后运行速度也比较慢。

第二、音视频的处理在教学过程中必须用到耳机,而目前绝大部分学校的机房都不配备耳机,

这也使教师教学处于两难的境界。

第三、教学大纲上对这一单元的要求较简单,基本上所有知识点只需作了解,并且会考考纲

对这一单元在操作上不作要求。

介于以上原因,很多教师在教学时都跳过了该单元,认为此单元只需在会考复习前让学

生根据题库背两个选择题就可以了。其实这些做法在无形中剥夺了学生探求知识的权利,扼

杀了学生的创造力,也背离了新课程改革的精神,难道初中信息技术也要深陷“应试教育”

泥潭?

对于这一单元的教学,我的态度是肯定的,该单元的知识非常实用,最能联系实际生活,

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突出了信息技术课程的操作性和工具性,对于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起着

重要的作用。为了能使教学正常开展,我向学校打了“教学设备采购申请”(耳机),可学校

由于种种原因没有批下来,怎么办?排除万难——教,接下来就面临着在硬件受限制的情况

下,如何来处理教学的各个环节了,以下是个人的一点做法和反思,仅供有类似困难的教师

参考。

软件处理:

同一领域中的各个软件都具有共通性,学软件要“活学”,要学其解决问题的思路方法,

而非操作步骤。所以对于软件的选择,不一定非要按书上的要求。对于本单元的软件,我将

用Windows XP自带的“录音机”(初中信息技术会考考纲中音频部分操作软件要求考核“录

音机”)和“Windows Movie Maker”替换了书上的“Glod Wave”和“会声会影”,教学效果

也不错,其他软件,学生课堂上要用什么就让他们现装什么。这样既避免了课前为学生机装

软件的麻烦,又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何乐而不为!

课堂讲授部分的处理:

在教师机上装上音箱和带麦克风的耳机,这一点实现来应该不难。知识点引出要有悬念,

可将知识点的融于问题情境中,利用师生互动,全员参与,动手动脑,来完成知识构建过程。

课堂任务部分的处理:

任务设计部分是最难的,因为学生机不带耳机,音乐及音频的声音学生是听不到的,这

1

时我采用了“我的音乐你来用”、“我的视频你来做”的方法,即将“教师分析讲授”部分和

“学生课堂练习”部分联系起来,教师讲授部分是根据问题情境来引入的,问题分析时教师

的提供的音频和视频学生听到了看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也分析过了,教师不直接做出答案,

把问题情境设计为学生的课堂任务,采用“掐分掐秒”的方法,让学生根据教师给出的时间

点来做截取、删除、连接等操作。

课堂评价部分的处理:

以新课标的三维目标为指导,制作课堂评价电子表,对学生的各方面进行评价。

对于作业部分的评价,由于学生听不到声音,不知道自己处理的对不对,这时,教师可

以演示部分学生的作业来分析问题,绝大部演示不到的学生可引导其根据文件的大小来判断

正确与否。

大致的处理方法:

音频部分:

“音频的获取与加工”采用综合性任务,结合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引出:

创设生活情境:母亲节快到了,远在他乡的小明想送一份特别的礼物给你的妈妈,他为

妈妈写了一首诗(演示电子稿),想制作一首配乐诗朗诵(他想找“最初的雪花”这首曲子作

为背景音乐)通过电子邮箱发送给妈妈。可是他不知道该怎么做?你能帮助他吗?

师生共同分析,完成这件事大概要做哪些工作?

1、准备制作“配乐诗”的素材:背景音乐、诗朗诵;

2、分别对背景音乐及诗朗诵进行处理;

3、将背景音乐及诗朗诵进行混音;

以上三个任务融合本节的所有知识点,在第1任务中,可引入“声音的类型和播放”及

“获取声音的途径”,在第2、3个任务中包括了常用声音的编辑方法,如“删除片断”、“连

接声音”、“混合声音”等。其中录制诗朗诵及2、3任务的处理所用的是Windows自带的“录

音机”软件,音频转换时让学生现装了“千千静听”。在任务的处理中知识点的引入可从问题

开始,由结论拓展,如声音的获取方法本任务中只用了两种(网上下载和直接录取),但教师

可抓住机会与学生一起探讨其他方法,从而完善知识构建。

视频部分:

“视频的获取与加工”部分处理的灵感来源于“影视片花”的制作,任何一部大片在首映

前都要制作一段精彩的片花,片花制作过程中所用到的一些编辑方法正好切合教材中的内容。

但是考虑到从一部完整的电影入手来制作,从教学时间上、软硬件设备上都行不通,所以采

用了从影视片花引入,实际操作时用视频“北京欢迎你”代替,制作MV“北京欢迎你”视

频的片花。

教学上采用“激情导入”、“层层深入”、“水到渠成”的方法,即从学生喜欢电影的心理

入手,期间播放《功夫熊猫》和《功夫之王》的片花作为导入,引导学生观察视频文件的格

式与播放软件,引入并拓展“视频的类型与播放”,接着介绍这些视频教师是如何获取的,引

2

出“获取视频”部分内容,随后从《功夫熊猫》和《功夫之王》的制作手法技巧上引出“视

频的编辑”,这样一来知识的传授就水到渠成了。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对于新教材的使用我们不能再拘泥于传统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方

法,我们要做到把准确握新课标精髓,创造性地使用新教材。以上是本人根据学校及学生实

际,对新教材第七单元进行的教学处理及思考,纯属个人建议,还有很多不当之处,希望得

到各位同仁的赐教!

参考资料:

《初中信息技术》

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