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5月31日发(作者:)

课程导学

一、预修课程

植物学、植物生理学、微生物学、动物学。

二、学习对象:

植物生产类(农学、园艺、茶学、应用生物科学等专业)、生命科学类本科生。

三、授课内容与各知识点关系:

为了便于学生系统学习,现将植物保护学课程的知识点关系特作说明,具体见下图。

绪论

理论篇

应用篇

植物病理学基础重要农作物病害

植物病害及其症状态水稻病害

植物病原旱粮和油料作物病害(麦类病害、其他自学)

植物病害流行和防治棉花病害(自学)

蔬菜病害

果树病害

蜱螨学基础

(自学)

茶树病害

昆虫学基础

昆虫形态学

重要农作物害虫

昆虫的体壁和内部器官

水稻害虫

(自学)

旱粮和油料作物病害(杂粮害虫、其他自学)

昆虫生物学与生态学昆

棉花害虫

虫分类基础

蔬菜害虫

果树害虫

有害生物预测预报

茶树害虫

(自学)

常见农田杂草识别与防治

有害生物防治的原理

与方法

四、学习主要内容

植物保护学是围绕保护植物免受有害生物危害之目标,综合利用多学科知识,研究和探索

经济有效治理技术和科学实施途径,提高植物生产的经济效益,维护生态环境,确保社会经济

可持续发展的强综合性应用科学。本课程重点需要通过学习掌握下列主要内容或知识点:植物

保护学各分支学科如植物病理学、昆虫学和杂草学等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与技术,以及有害

生物的治理策略与技术;另方面,重点学习掌握粮食作物、杂粮、蔬菜、果树和茶树主要病虫

害的危害特点、鉴别与诊断、发生发展规律及关键防治技术,以及农田常见杂草的识别与防治。

同时,通过对理论教学有关内容的学习,开展相对应的实验教学,以加强感性认识,学会基本

实验技能如绘图技巧,以及鉴别昆虫、植物病原与杂草的技能。

五、学习方法

【课堂学习】课前根据教学日历安排对有关内容进行预习。课堂中认真听老师授课,并认

真记录关键知识点的记笔。同时,在上课过程中遇到不明白或不懂的问题要及时提问或课后提

问与交流。

【课后学习】根据上课内容、教师课件以及课程网站内容,及时整理笔记,使知识点与上

课内容更系统。同时,根据老师布置的作业或者课程网站中有关训练题进行自我测试,既完成

作业,也测试自我知识点掌握程度。

【查阅文献与课程论文写作】为了很好完成课外讨论,结合撰写课程论文,要学会和掌握

如何利用学校图书馆等网络资源或文献数据库(如中国知网、Web of Science等),收集文献,

并在此基础上参考科技论文写作要求与规范撰写课程论文,并制作PPT,以便开展课程论文报

告与交流。

【实验课堂教学】按照实验内容事先进行预习,在老师讲解和指导的基础上认真观察各种

实验保存标本,训练有关实验操作如解剖昆虫、制作标本等。有问题及时提问,以得到解答。

认真完成有关实验报告。学会标本绘图技能。

【野外考察】在教师指导下,去教学实验农场采集各种有害生物标本,并进行现场识别。

对难以识别的带回实验室进行鉴定、识别。

【课外科研训练】结合本科生导师制的执行,自觉主动与老师联系,申请有关科研训练项

目,学会如何写申请报告、科研报告和科研论文等。

六、考核办法

考试形式多样,包括:期末闭卷考试占50%,课堂讨论与课程论文占20%,平时作业占10%,

实验操作10%。另外,课外野外调查或科研活动,以及参加学术报告等,占10%。

七、教材及参考资料

(一)教材

1) 叶恭银主编. 植物保护学. 杭州: 江大学出版社, 2006

2) 浙江大学《植物保护学》课程组编. 浙江大学《植物保护学实验指导书》(讲义)(第二版),

2007

(二)推荐参考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