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5月4日发(作者:)

龙源期刊网

从传播学角度看朋友圈“三天可见”

作者:王昌怡

来源:《传播力研究》2019年第17期

摘要:2017年3月份微信推出的最新版本中加入了“允许朋友查看朋友圈范围”的隐私设

置,在这一设置下有:三天、半年和全部三种选项。在2019年最近的一次更新中,微信团队

增加了“一个月”的范围选项。微信团队这样的设置有何用意?微信用户又为何纷纷限制自己的

朋友圈展示范围?这些问题或许可以从传播学的角度找到答案。

关键词:拟剧论;媒介情境论;微信朋友圈;三天可见

作为继QQ、MSN等社交软件之后的新型社会化媒体,微信的诞生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它

不仅改变了人们传统的线上交流方式,还改变了人们的社交习惯和社交思维。2011年面世的

微信,飞快取代了传统通讯时代的短信,彩信,甚至在一定程度上撼动了手机通话的功能。可

以这么说,微信已经成为了智能手机使用者手机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因为它已经融入了人们

的生活、工作甚至是家庭关系维系的一个重要纽扣。根据CNNIC发布的《2016年中国社交应

用用户行为研究报告》,重点即时通信应用的使用率中,微信以92.6%的整体使用率占据了第

一的位置。同时,根据CNNIC发布的《2015年中国社交应用用户行为研究报告》朋友、亲人

或亲戚占据了网民在日常生活中联系对象的前三名。这也反映出了微信朋友圈是由强联系组成

的,这种强关系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人们互动的频率和互动的内容。但是看似存在强联系的微

信朋友圈,却在2017年3月份微信推出的最新版本中加入了“允许朋友查看朋友圈范围”的隐

私设置,在这一设置下有:三天、半年和全部三种选项。在2019年最近的一次更新中,微信

团队增加了“一个月”的范围选项。微信团队这样的设置有何用意?微信用户又为何纷纷限制自

己的朋友圈展示范围?这些问题或许可以从传播学的角度找到答案。

一、从拟剧论的角度来看

(一)回应预期的破灭

戈夫曼认为,当一个个体出现在他人面前时,他的行动将会影响他人此刻的情境定义。因

此,个体会按照一种完全筹划好的方式来行动,以一种既定的方式表现自己,其目的纯粹是为

了给他人造成某种印象,使他们做出预期获得的特定的回应。从戈夫曼的观点出发,如果用户

在微信中所进行的自我呈现是为了引起他人的点赞、评论或者转发时,一旦用户发现结果并没

有达到他所预期的效果,即朋友圈中的好友并没有大量做出积极的点赞、评论的回应时,用户

将会采用朋友圈“三天可见”的设置来掩盖这种“表演失败”的尴尬。

(二)主我与客我的矛盾冲突

龙源期刊网

简言之,“本我”即真实的自我,是真实的情感存在,而“客我”是社会化的自我,是个体作

为社会存在的必要部分。但是随着朋友圈环境越来越复杂化,朋友圈不单单只是包含着朋友还

包含亲人、老师、老板和同事,当不同的社会场景融合在了一起时,主我和客我的矛盾也随即

产生。在父母面前,你或许更想做一个每天晚上10前睡觉,早上七点起床吃早饭的好孩子;而

在老板面前或许你更愿意表现出积极的加班兴趣,为公司赴汤蹈火在所不惜。如果你爱慕的对

象恰巧在你的朋友圈,你或许更愿意频繁的发布自己精心修饰过的自拍以期因此他的注意。但

是这一切也使得主我和客我之間的差别越来越大,使得用户需要投入大量的精力来打理自己的

朋友圈,因此越来越多的人选择朋友圈三天可见来减少减低自己对朋友圈的在意程度减少精力

投入。

(三)掩盖后台,回归神秘感

在戈夫曼的戏剧理论中,社会就像一个大舞台,人们在其中扮演者不同的角色,根据自身

所处的不同情景来调整自己的行为,而这个表演的舞台又根据特定的情境被分为前台和后台。

前台是用来展示自己理想中自我的地方,而后台则是相对私人化的场所,在后台观众不被允许

进入,表演者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放松行为也会更加的自然。但微信朋友圈带来了个人场景与

公共场景的融合,过去只有少数人才知道的生活被放在朋友圈之后,作为电子媒介的微信朋友

圈将不同人的打造的个人生活融入了公共领域,公众逐渐发行自己曾经拥有的神秘感消失了,

看起来就像是透明的一样的,一个你不太熟的同学却知道你上个星期刚刚交到了新男朋友,并

且可以随时根据自己兴趣去翻看你过去的朋友圈。因此,设置朋友圈近三天可见可以帮助用户

重新拥有神秘感,正如网上的段子“士别三天,当刮目相看”一样。

二、从社会情境论的角度看

(一)私人情境融入了公共情境

微信朋友圈带来了个人场景与公共场景的融合,过去只有少数人才知道的生活被放在朋友

圈之后,作为电子媒介的微信朋友圈将不同人的打造的个人生活融入了公共领域,梅罗维茨在

《消失的地域》中指出,电子媒介打破了印刷媒介建立起来的知识壁垒,曾经被隔离起来的情

景,权威开始消解同时私人情境也开始与公共情境的融合。如今的朋友圈与其说是自己表演的

舞台,不如说是大家一起表演的集市,因此朋友圈已经成为了一个半私人半公共的领域,因此

人们在进行表演时不得不有所顾虑,因此设置朋友圈三天可见不失为一个解决办法。

(二)中区的扩大加深用户隐私危机感

梅罗维茨延伸了戈夫曼的拟剧论认为,电子媒介的出现模糊了前台与后台的区别,在不断

地场景融合下,中区出现了。公众发现自己所在后台趋于不断地后退,而介于后台与前台的中

区正在不断扩大,久而久之用户产生了一种“信息裸奔”的危机感。例如,一个认识不到三天的

同事在拥有了你的微信后,将在短短一个下午通过你的朋友圈了解到你的“过去”。但是这其中

龙源期刊网

存在着一个“隐私悖论”:人们一方面害怕的自己的后台被不断曝光,一方面又乐于分享自己个

人的生活,为了缓解“隐私悖论”所带来的烦恼,人们选择了朋友圈三天可见来适当掩盖自己的

后台,试图在一定程度上缓解“隐私悖论”带来的困扰。

三、对朋友圈仅三天可见的评价

(一)减少后台暴露的不适应感

现如今,人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朋友圈里已经不仅仅是朋友,因此设置朋友圈三天可

见可以缓解后台被暴露的不适应感,保护自己的隐私。

(二)伤害朋友情感

尽管朋友圈中不仅是朋友,但是朋友圈中一定包括你的朋友,当一个好久不见的老友打开

你的朋友圈想看看你的朋友圈时,却发现打开之后是一条冰冷的横岗,确实有些伤感情

四、结语

社会心理学中有一个概念叫做“焦点效应”,我们很在意自己给别人留下了什么印象,而且

我们倾向于认为别人给予我们的关注比实际要多。简言之,或许别人对你的朋友圈并不感兴

趣,你精心修饰的照片,你的分享对于他人来说并不会跟他朋友圈中其他分享有什么特别之

处。减少对自我的过度关注不失为一个缓解“社交焦虑”的好办法。

参考文献:

[1]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http:

///hlwfzyj/hlwxzbg/sqbg/201712/t20171227_,2017.12.27

[2]中国互联网信息中.http:///wapweb/sjbg/201611/t20161109_,

2017.3.13

[3]彭兰.网络传播概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7:120-121.

[4]欧文·戈夫曼.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5.

[5]曾莹.新媒介对社会行为的影响[J].福建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6).

[6]约书亚·梅罗维茨著,肖志军译.消失的地域:电子媒介对社会行为的影响[M].北京:清

华大学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