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21日发(作者:)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教学目标
1.分析人物形象,把握性格特点
2.掌握自然环境在小说中的作用
3.学习本文众多的艺术描写手段来刻画人物形象,表现主题的方法。
教学重点
1.分析人物形象,把握性格特点
2.掌握自然环境在小说中的作用
有关说明及资料
1.林冲的性格变化
明代的一些评点家,包括金圣叹、怀林有些人的评点,说林冲这个人物,用两个字来评价他:一个就是“忍”,一个就是“狠”。金圣叹说这个人简直不得了,太可怕了,“忍”也非常可怕。林冲在陆谦与高衙内一步步设下陷阱、阴谋迫害下,误入白虎堂、刺配沧州道、遇险野猪林……在一个接一个的打击迫害中,林冲的反抗性格逐步发展和增强。尽管如此,他依然想从妥协退让中寻求苟安,没有放弃“挣扎着回来”幻想。林冲思想性格上这种矛盾斗争,在“风雪山神庙”这一回中,达到高潮,发生了突变,在严酷的现实面前,他终于挣断了逆来顺受、忍辱求生的思想绳索,反抗性高度升华,走上了造反、起义的道路。第十回一开头,林冲告诉李小二“我恶了高太尉,生事陷害,受了一场官司,刺配到这里“。对自己遭受统治者陷害的冤情,讲述中虽含有怨意,但更多流露出的却是一种无可奈何的情绪。由此可以看出,林冲此时的思想性格,还没有完全摆脱忍辱负重、听天由命的软弱的一面。
当得知陆虞候又来陷害自己,林冲大怒离开酒店,买了一把解腕尖刀,前街后巷去寻。透过这一声怒骂和持刀急寻的身影,人们明显地感觉到林冲的反抗性格又向前跨进了一大步。但林冲寻了三五日,不见动静,“也自心下慢了”。这说明他性格中还残存着妥协的一面。最后,草料场被陆谦等人放火烧着了。作者借陆谦一行人自己的口,将陷害林冲的全部狠毒阴谋,在山神庙前和盘托出,小说主人公林冲和读者心头的一切疑团豁然开朗。事到如今,林冲再也无法忍耐下去了。当他听到“拾得他一两块骨头回京,府里见太尉和衙内时,也道我们也能会干事”等话语时,他怒火中烧,旧恨新仇,一齐涌上心头,拽开庙门,挺着花枪,大喝一声:“泼贼,哪里去!”这山崩地裂的一声大喝中,踏过艰苦思想斗争历程的林冲,思想性格终于爆发出质的飞跃。他转变了立场,抛弃了幻想,手刃仇人,同前所依附的封建
统治集团彻底决裂。这个“空有一身本事”“屈沉在小人之下”的英雄,面貌一新地站立起来了。他那英勇的反抗性格,在这促使他思想升华的矛盾高潮中,得到了充分展现。在无情的现实教育下,英雄丢掉了幻想,撇下了自家前程的包袱,终于克服了自身的软弱忍让的弱点,挺起腰杆,带着慷慨激昂的豪情,大踏步地走上了梁山农民革命的道路。
2.本文的艺术手段
为了表现主题,刻画人物形象,小说作者调用了众多的艺术描写手段。现分述如下:
环境描写。作者没有用大段的笔墨来描写景物,而是用“白描”的笔法在紧要之处轻轻敷设几笔,收到烘托环境、点染气氛的作用。“正是严冬天气,彤云密布,朔风渐起;却早纷纷扬扬,卷下一天大雪来”,“那雪正下得紧”。虽然笔墨省俭,粗画浅描,但景物却得到传神的表现。鲁迅对此非常赞赏,他说:“《水浒》里的一句‘那雪正下得紧’,就是接近现代的大众语的说法,比‘大雪纷飞’多两个字,但那‘神韵’却好得远了。”(《花边文学·大雪纷飞》)
行动刻画。作者没有在刻画人物形象和性格时大段地静止叙述和介绍,而是着意人物的行动刻画,从而让人物在自身的行动中来显示自己的性格。例如林冲听说陆谦追杀至此,不觉勃然大怒,“先去街上买把解腕尖刀,带在身上。前街后巷一地里去寻”,“次日天明起来,洗漱罢,带了刀,又去沧州城里城外,小街夹巷,团团寻了一日”。这买、带、寻的边疆动作,生动地表现出林冲报仇急切的激愤心情。又如林冲“轻轻把石头掇开,挺着花枪,左手拽开庙门”,这掇、挺、拽,动作蝉联而下,他不打草惊蛇,而是出其不意,从而使林冲细心谨慎的性格特征传神纸上。又如他击杀仇人时,动作干练利落,大有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其英武之态,活现眼前。特别是林冲把陆谦“劈胸只一提,丢翻在雪地上,把枪搠在地里,用脚踏住胸脯,身边取出那口刀来,便去陆谦脸上搁着”。狭路相逢,分外眼红,林冲的这一系列动作,是由内心烈火勃发出的剧烈的外在动作,是恨不及死的报仇行动,干脆、利落、果决、痛快,使林冲的性格在连贯性的动作中焕发出绚丽的光彩。对作者心目中的英雄人物的刻画着力于行动刻画,对反面人物也是如此。写陆谦三人惊呆,连用两次“走不动”,生动地表现了他们在胆破之余的痴呆动作。对于在精神崩溃时的人物,这样刻画,确是于事合理、于情不乖的传神笔致。
细节点染。作者善于提炼富有表现力的细节来揭示情节的合理性和人物性格的丰富性。文中有两段描写:
(林冲)把花枪挑了酒葫芦,将火炭盖了,取毡笠子戴上,拿了钥匙出来,把草厅门拽上;出到大门首,把两扇草场门反拽上锁了;带了钥匙,信步投东。
(林冲)恐怕火盆内有火炭延烧开来,搬开破壁子,探半身入去摸时,火盆内火种都被雪水浸灭了。
两处提到“火盆”细节,这不是作者信笔写来而是独运匠心的安排,知微显著,以小见大。就情节而言,盖上火盆,火种浸灭,是说明草场起火,不是因火盆之故致使自行失火,而是陆谦等人蓄意放火。无此交代,读者会生疑问;经此轻轻点笔,就让人不生歧义,明了必是陆谦蓄意放火。补此一节,情节就合情合理,严密周到,无懈可击。再就性格而言,林冲一盖火盆,二寻火种,是说明他的细心、慎密。这一细节完全不会发生在李逵或鲁达身上。他管草料场,仍然是战战兢兢,不敢造次,事事留意,处处小心,他生怕由于自己不慎而酿成大祸,吃罪不小。长期的曲折遭遇,培养了他心细如发的性格特征。这里的两处火盆细节,就是出色的点染。又如写陆谦、富安从李小二店里出来:“那两个低着头也却了”。这个“低着头”用在这里令人喝彩叫好!这就说明二人有意不抛头露面,避免被林冲或熟人认识。行为不轨,必然会低头过市,表现了人物阴鸷狡诈的性格特征。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