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月22日发(作者:)

尚书大传 尚书大传卷一

《唐传》1 案曰:《困学纪闻》卷二,云《大传》说《尧典》,谓之《唐传》。则伏生不

以是谓《虞书》。《唐传·尧典》1 尧年十六,以唐侯升为天子,遂以为号。《论语·泰伯》疏

2 辩章百姓。见《毛诗·采菽》正义、《史记·五帝纪》索隐、《后汉书》注3 辨章百姓,百

姓昭明。《癸辛杂识》前集引《尚书大传》第一曰云云4 主春者张,昏中可以种谷。主夏

者火,昏中可以种黍。主秋者虚,昏中可以种麦。主冬者鼎,昏中可以收敛。以上见《礼

书》卷三十五、《尚书·尧典》正义。又《周礼·司寤氏》疏引,谷作稷,收敛下多盖藏二字,

黍下多菽字。又《周礼·考工记》疏,《北堂书钞》、《太平御览》二十一时序部六、八百三

十八百谷部二、八百四十二百谷部六并节引昏虚星中,可以种麦。〖(注)虚,北方元武之宿,

八月昏中见于南方。〗《齐民要术》二5 主冬者鼎,昏中可以收敛,田猎断伐,当上告之天

子,而下赋之民。故天子南面而视四星之中,知民之缓急。急,则不赋籍,不举力役。故

曰敬授人时。此之谓也。〖(注)籍,公家之常徭。〗《太平御览》二十六时序部十一。又,《尚

书·尧典》正义、《北堂书钞》、《路史·后纪》十一引小异6 东方者何也?动方也。物之动也,

何以谓之春?春出也,故谓东方春也。《太平御览》十八时序部三。又《艺文类聚》三7 春

出也,万物之出也。《广韵》十八真8 南方者何也?任方也。任方者,物之方任,何以谓

之夏?夏者,假也,吁荼万物,养之外者也。故曰南方夏也。《御览》二十一时序部六9 夏

者,假也,吁荼万物而养之外也。〖(注)吁荼读曰嘘舒。〗《事类赋》注。末六字是郑注10 西

方者何也?鲜方也。鲜,讯也。讯者,始入之貌。始入者,何以谓之秋?秋者,愁也。愁

者,万物愁而入也。故曰西方者秋也。〖(注)秋,收敛貌〗。《御览》二十四时序部九11 北

方者何也?伏方也。伏方也者,万物伏藏之方。伏藏之方,则何以谓之冬?冬者,中也。

中也者,万物方藏于中也。故曰北方冬也。阳盛,则吁荼万物而养之外也;阴盛,则呼吸

万物而藏之内也。〖(注)吁荼,气出而温;呼吸,气入而寒;温则生,寒则杀也。故曰呼吸

也者,阴阳之交接,万物之终始。〗《御览》二十六时序部十一。又《艺文类聚》三,《记纂

渊海》卷三节引。又,《事类赋》五12 中春辩秩东作,中夏辩秩南讹,中秋辩秩西成,中

冬辩在朔易。《周礼·冯相氏》注贾公彦疏云:据书传而言13 便秩东作。《史记·五帝纪》集

解引《尚书传》14 辩秩东作。《史记·五帝纪》索隐引《尚书传》15 便在伏物。《史记·五

帝纪》索隐引《尚书传》16 分命和仲度西曰柳縠。《周礼·缝人》注贾疏云:是济南伏生《书

传》文17 寅饯入曰辩秩西成。传曰:天子以秋,命三公将率,选士厉兵,以征不义,决

狱讼,断刑罚,趣收敛,以顺天道,以佐秋杀。《御览》二十四时序部九18 辩在朔易,日

短。朔,始也。传曰:天子以冬,命三公谨盖藏,闭门闾,固封境,入山泽田猎,以顺天

道,以佐冬固藏也。《御览》二十六时序部十一19 〖(注)否,不也。〗《文选·羽猎赋》注引

郑玄《尚书大传注》20 孔子对子张曰:男子三十而娶,女子二十而嫁。女二十而通织蒨

绩纺之事,黼黻文章之美。不若是,则上无以孝于舅姑,下无以事夫养子也。《周礼》媒氏

疏,无「女二十而」四字;《通典》五十九嘉礼四。○又,《毛诗·摽有梅》正义21 妇人八

岁备数,十五从嫡,二十承事君子。《公羊》隐七年解诂;徐疏云《书传》文22 孔子曰:

舜父顽母嚚,不见室家之端,故谓之鳏。《毛诗·桃夭序》正义引《唐传》。又,《尚书·尧典》

正义,《通鉴前编》帝尧七十载注。○《尧典》正义曰:鳏者无妻之名,不拘老少,《书传》

以舜年尚少为之说耳23 男三十而娶,女二十而嫁。《书》有鳏在下曰虞舜。《大戴礼·本命

篇》卢辨注24 舜生姚墟。《风俗通》山泽第十。谨案《尚书》云云姚墟在济阴城阳县25 昔

舜耕于历山,陶于河滨。〖(注)历山在河东。〗《毛诗·魏谱》正义,又《尚书·大禹谟》正义。

〖(注)历山在河东,今有舜井。〗《水经》瓠子水注,《御览》四十二地部七「井作墓」引郑

玄云26 贩于顿丘,就时负夏。《史记·五帝纪》索隐。又《御览》八百二十九资产部九引上

句27 舜渔于雷泽之中。〖(注)雷,夏沇州泽,今属济阴〗。《史记·五帝纪》集解。《御览》

七十二地部三十七,又二百三十三资产十三引《传》28 正月上日受终于文祖,在旋机玉

衡,以齐七政。齐,中也。七政者,谓春、秋、冬、夏、天文、地理、人道,所以为政也。

道正而万事顺成,故天道,政之大也。旋机者何也?传曰:旋者,还也;机者,几也,微

也;其变几微,而所动者大,谓之旋机。是故旋机谓之北极。受谓舜也。上日,元日。《御

览》二十九时序部十四。又《史记·五帝纪》正义、《天官书》索隐。○《玉海》天文上引《大

传》,与此不同,盖误29 〖(注)浑仪中??为旋机,外规为玉衡也。〗《史记·天官书》索隐引

郑玄注《大传云》30 万物非天不生,非地不载,非春不动,非夏不长,非秋不收,非冬

不藏。故《书》曰「烟于六宗」,此之谓也。〖(注)烟,祭也,字当为禋。马氏以为,六宗

谓日月星辰泰山河海也。经曰「肆类于上帝,烟于六宗,望秩于山川,遍于群神」。《月令》

「天子祈来年于天宗」。如此,则六宗近谓天神也,以《周礼》差之,则为星辰司中司命风

师雨师也。〗《御览》十八时序部三,《仪礼经传通解续》二十六上因事之祭。○又《御览》

五百二十八礼仪部七、《续汉·祭祀志》中注、《北堂书钞》引,并无注31 古者圭必有冒,

言不敢专达之义也。天子执冒以朝诸侯,见则覆之。〖(注)君恩覆之,臣敢进。〗《周礼》玉

人疏32 古者圭必有冒,言下之必有冒,不敢专达也。天子执冒以朝诸侯,见则覆之。故

冒圭者,天子所与诸侯为瑞也。瑞也者,属也。无过行者,得复其圭,以归其国。有过行

者,留其圭,能改过者,复其圭。三年圭不复,少黜以爵。六年圭不复,少黜以地。九年

圭不复,而地毕。此所谓诸侯之朝于天子也,义则见属,不义则不见属。《礼书》五十二。

又《御览》八百六珍宝部五、《文献通考》节引,「留其圭」下有「三年」二字33 天子执

瑁以朝诸侯,见则覆之。故圭瑁者,天子所与诸侯为瑞也。瑞也者,属也。诸侯执所受圭

与璧以朝于天子。无过者,得复其圭,以归其国。其余有过者,留其圭,能正行者,复还

其圭。三年圭不复,少绌以爵。六年圭不复,少绌以地。九年圭不复,而地削。此谓诸侯

之朝于天子也,义则见属,不义则不见属。《白虎通·文质篇》。又《路史·后纪》十二、《山

堂考索》、《演繁露》、《玉海》并节引〗34 古者巡守以迁庙之主,行出以币帛皮圭告于祖,

遂奉以载于齐车,每舍奠焉,然后就舍;反必告奠,卒敛币玉,藏之两阶之间。盖贵命也。

《路史·后纪》十二疏仡纪有虞35 见诸侯,问百年。命大师陈诗,以观民风俗;命市纳贾,

以观民好恶。山川神祇有不举者,为不敬。不敬者,削以地。宗庙有不顺者,为不孝。不

孝者,黜以爵。变礼易乐为不从。不从者,君流。改衣服制度为畔。畔者,君讨。有功者

赏之。《尚书》曰:「明试以功,车服以庸。」《白虎通·巡守篇》36 〖(注)百年,老成人见尊

之之至也。〗《路史·后纪》十二疏仡纪有虞引郑康成注云37 舜修五礼五玉三帛。《广韵》入

声二十陌帛字注38 以贤制爵,以庸制禄,故人慎德兴功,轻利而兴义。《路史·后纪》十一

陶唐氏39 三年一使三公绌陟。《公羊》隐八年何休解诂疏云《书传》文40 五年亲自巡守。

巡,犹循也;狩,犹守也;循行守视之辞。亦不可国至人见为烦扰。故至四岳,知四方之

政而已。《公羊》隐八年解诂疏云《尧典》文41 古之帝王,必有命。民能敬长矜孤、取舍

好让者,命于其君,然后得乘饰车骈马,衣文锦。未有命者,不得衣,不得乘;乘衣者有

罚。《后汉书·王符传》注。又,《艺文类聚》舟车部引同,惟无命于其君四字,不得乘作不

乘车。又《礼书》卷十四引同,未有命者作民之未命者。又,《毛诗·都人士》正义、《礼记·大

学》正义、《御览》八百十五布帛部二、《路史·后纪》十一并节引,「好让」下有「举事力」

三字42 〖(注)饰,漆之;骈并也。〗《周礼·巾车》疏引郑注云43 〖(注)居士锦带。〗《礼书》

十四引郑氏释之曰44 古者有命,民有饰车骈马衣锦。《礼记·玉藻》正义引《唐传》云45 唐

虞象刑,而民不敢犯。苗民用刑,而民兴相渐。唐虞之象刑:上刑,赭衣不纯,中刑,杂

屦,下刑墨,以居州里,而民耻之。〖(注)纯,缘也。时人尚德义,犯刑者但易之衣服,自

为大耻。屦,履也。,巾也,使不得冠饰。〗《御览》六百四十五刑法部十一。○又《文选·求

贤良诏》注,《七命》注,《初学记》二十,《白帖》象刑,《荀子·正论篇》注,并节引46 唐

虞之象刑,上刑赭衣不纯,中刑杂屦,下刑墨,以居州里,而反于礼。〖(注)纯,缘也。时

人尚德义,犯刑者但易之衣服,自为大耻。周礼罢民亦然。上刑易三,中刑易二,下刑易

一,轻重之差。〗《公羊传》襄二十九年疏47 唐虞象刑,犯墨者蒙皂巾,犯劓者赭其衣,

犯膑者以墨其膑处而画之,犯大辟者布衣无领。《北堂书钞》象刑○《酉阳杂俎》卷八引首

九字,无蒙字。皂,旧讹为帛,今从《杂俎》引改。○《杂俎》下引《白虎通》:墨者额也,

取汉法火之胜金48 帝犹反侧,晨兴,辟四门,来仁贤。《文选·刻漏铭》注。又《毛诗·关

雎》正义引首句《书》曰「三岁考绩,三考黜陟幽明」。其训曰三岁而小考者,正职而行事

也;九岁而大考者,黜无职而赏有功也。其赏有功也,诸侯赐弓矢者得专征,赐瑽钺者得

专杀,赐圭瓒者得为鬯以祭。不得专征者,以兵属于得专征之国。(注)《春秋传》曰,鲁

赋八百,邾赋六百,以兵属于晋,由是也。不得专杀者,以狱属于得专杀之国。不得赐圭

瓒者,资鬯于天子之国,然后祭。〖(注)资,取。〗《仪礼集传集注》三十三上制之已。又,

《仪礼经传通解续·宗庙》、《路史·发挥》五、《礼记·王制》正义并节引。又《路史·后纪》十

三有虞纪,引作《周传·考绩训》49 尧南抚交址。《水经注》三十七淹水注50 尧时麒麟在

郊薮。《毛诗·麟趾》序正义引《唐传》云51 尧使契为田。《路史·发挥》卷四注引伏氏书

52 弃为田。《路史·后纪》十一云:伏书亦谓弃为田《唐传·虞传》1 案曰:《尚书正义》卷

二,云伏生虽有一《虞夏传》以外亦有《虞传》《夏传》。2 九共案曰:《困学纪闻》卷二,

云《虞传》有《九共篇》;《汉·艺志志考证》云《大传》篇有《九共》3 《书》曰:予辩下

土,使民平平,使民无敖。《困学纪闻》卷二,《玉海》卷三十七。○《路史后纪》十一引作

民以无敖4 《九共》以诸侯来朝,各述其土地所生美恶,人民好恶,为之贡赋政教,略能

记其语曰:予辩下土,使民平平,使民无敖。薛季宣《书古文训》十六引伏生称5 五年一

朝。《公羊》桓元年解诂徐疏云《虞传》文6 古者诸侯之于天子,五年一朝,朝见其身,

述其职。述其职者,述其所职也。《文选》二十六谢灵运《之郡初发都诗》注,又《上林赋》

注、张景阳《杂诗》注、《五等诸侯论》注《唐传·虞夏传》1 案曰:《礼记·王制》正义,云

伏生《书传》有《虞夏传》。2 尧为天子,丹朱为太子,舜为左右。〖(注)左右,助也,若

周之冢宰,典国事〗。尧知丹朱之不肖。〖(注)肖,似也。〗《史记·五帝本纪》索隐亦引此三

字必将坏其宗庙,灭其社稷,而天下同贼之,故尧推尊舜,而尚之属诸侯焉,致天下于大

麓之野。〖(注)尧受运,衡知天命之所在而授,又深知朱之不似,不欲命于天诛,如桀纣也〗

《御览》百四十六皇亲部十二引《传》并注。尧推尊舜属诸侯,致天下于大麓之野。〖(注)

山足曰麓。麓者,录也。古者天子命大事,命诸侯,则为坛国之外。尧聚诸侯,命舜陟位

居摄,致天下之事,使大录之。〗《路史·发挥》五引《虞夏传》及郑康成注云3 尧得舜,推

而尊之,赠以昭华之玉。《文选·石阙铭》注、《曲水诗序》注4 尧致舜天下,赠以昭华之玉。

《御览》八百四珍宝部三,又见《事类赋》九5 《尚书》曰尧将禅舜,纳之大麓之野,烈

风雷雨不迷,致之以昭华之玉。《水经·浊漳水注》引《尚书》6 舜耕于历山,尧妻之以二

女,属其九子也,赠以昭华之玉。《初学记》帝王部7 维元祀巡守四岳八伯。〖(注)祀,年

也。元年,谓月正元日,舜假于文祖之年也。巡,行也,视所守也,天子以天下为守。尧

始得羲和,命为六卿,其主春夏秋冬者,并掌方岳之事,是为四岳,出则为伯;其后稍死,

驩兜共工等代之,乃分置八伯。〗注见《仪礼通解续》二十六,亦见《周礼序》、《御览》皇

王部六、礼仪部十六,又《通鉴前编》节引坛四奥,沈四海,封十有二山,兆十有二州。

〖(注)奥,内也,安也,四方之内,人所安居也。为坛祭之,谓祭四方之帝,四方之神也。

祭水曰沈。〗注见《仪礼通解续》,又见《文选·宋郊祀歌》注。《御览》礼仪部十六亦引此

句祭者必封,封亦坛也。十有二山,十有二州之镇也。兆,域也,为营域以祭十二州之分

星也。坛沈封兆,皆因所宜为之名。《御览》八十一皇王部六引维元祀至此,下有浚川二字,

宜从之。○注见《仪礼通解续》乐正定乐名。(注)乐正,乐官之长,《周礼》曰大司乐。注

见《仪礼通解续》元祀代泰山。(注)元,始也。岁二月东巡守,始祭代气于泰山也。东称

代。《书》曰至于岱宗,柴。注见《仪礼通解续》贡两伯之乐焉。阳伯之乐。〖(注)阳伯,

犹言春伯,春官秩宗也。伯夷掌之〗《毛诗·小雅·鼓钟》疏引《虞传》。阳伯上有东岳二字。

《仪礼经传通解续》二十六,《通鉴前编》并同。○注见《仪礼通解续》,舞《株离》,〖(注)

《株离》,舞曲名,言象物生育离根株也。〗注见《仪礼通解续》,又《毛诗·鼓钟》正义,《周

礼·鞮鞻氏》疏引注株离至此其歌声比余谣,〖(注)徒歌谓之谣,其声清浊,比如余谣,然后

应律也。〗注见《仪礼通解续》名曰《摐阳》。〖(注)摐当为析。春厥民析。摐阳,乐正所定

名也。是时契为司徒,掌地官矣,后又举禹掌天官。〗注见《仪礼通解续》仪伯之乐,〖(注)

仪当为羲,羲仲之后也。〗注见《仪礼通解续》舞《鼚哉》,其歌声比大谣,名曰《南阳》。

〖(注)鼚,动貌;哉,始也;言象物应雷而动,始出见也。南,任也。〗注见《仪礼通解续》

祀大交霍山《尔雅·释地》疏引《虞夏传》。霍山为南岳,贡两伯之乐焉。〖(注)中,仲也,

古字通。春为元,夏为仲。五月南巡守,仲祭大交气于霍山也。南交称大交。《书》曰「宅

南交」是也。〗注见《通鉴前编》夏伯之乐,〖(注)夏伯,夏官司马也。弃掌之。舞《谩彧》。

《圣贤群辅录》谩彧作漫哉,舞下有武字。一无武字。《玉海》同其歌声比中谣,名曰《初

虑》。〗《群辅录》作祁虑。《玉海》同〖(注)谩,犹曼也;彧,长貌;言象物之滋曼彧然也。

初虑,阳土极阴始谋也。谩或为谤。〗羲伯之乐,〖(注)羲伯,羲叔之后也。〗舞《将阳》,

其歌声比大谣,名曰《朱于》。案曰:《群辅录》作朱华。《玉海》同。《诗考》作干〖(注)

将阳,言象物之秀实动摇也。于,大也。〗秋祀柳谷华山,贡两伯之乐焉。〖(注)八月西巡

守,祭柳谷之气于华山也。柳,聚也,齐人语。〗秋伯之乐,〖(注)秋伯,秋官士也。咎陶

掌之。〗舞《蔡俶》,其歌声比小谣,名曰《苓落》。案曰:苓,《群辅录》作零〖(注)蔡犹

衰也;俶,始也;言象物之始衰也。〗和伯之乐,〖(注)和伯,和仲之后也。〗案曰:注和仲,

《仪礼通解续》及《路史·后纪》引作和叔,非,今改正舞《玄鹤》,其歌声比中谣,名曰

《归来》。〖(注)玄鹤,言象阳鸟之南也。归来,言反其本也。〗幽都弘山祀,〖(注)弘山,恒

山也,十有一月朔巡守,祭幽都之气于恒山也。互言之者,明祭山北称幽都也。〗贡两伯之

乐焉。冬伯之乐,〖(注)冬伯,冬官司空也。垂掌之。〗舞《齐落》,〖(注)齐落,终也,言象

物之终也。齐或为聚。〗歌曰缦缦垂为冬伯。舞《丹凤》,一曰《齐落》;歌曰《齐乐》,一

曰《缦缦》。〖(注)和伯乐,阙。〗《圣贤群辅录》引。又《玉海》百二十五引《大传》,云见

《群辅录》。○注和伯乐阙四字,见《通鉴前编》。○案曰:一曰齐落、一曰缦缦二句,疑郑

注之文,非《大传》文也并论八音四会。〖(注)此上下有脱辞,其说未闻。〗《群辅录》归假

于祢祖用特,五载一巡守,群后德让,贡正声,而九族具成。〖(注)族当为奏,言诸侯贡其

正声,而天子九奏之乐乃具成也。〗以上《传》自维元祀至此,见《仪礼经传通解续》二十

六上因事之祭全引。又《通鉴前编》帝舜元载引《虞夏传》维元祀至用特止。○又《御览》

八十一礼仪部十六引维元祀至兆十有二州,《路史·馀论》卷八引舜元祀,《后纪》十二有虞

纪引维元祀至八伯,并云《虞夏传》。《毛诗·小雅·鼓钟》正义引东岳阳伯之乐,《尚书·尧典》

正义引说《舜典》之四岳及羲伯和伯,《周礼》鞮鞻氏疏引阳伯之乐舞株离并云《虞传》。○

又《周礼序》,《文选·上林赋》注、《长笛赋》注、颜延年《郊祀歌》注,《御览》皇王部六,

《礼记·王制》正义,《路史·后纪》十二,《通鉴前编》帝尧元载,《玉海》《诗考》《小学绀

珠》《圣贤群辅录》并引。○以上注自夏伯至此,并见《仪礼经传通解续》二十六8 五载一

巡守,群后德让,贡正声,而九族具成。虽禽兽之声,犹悉关于律乐者,人性之所自有也。

故圣王巡十有二州,观其风俗,习其性情,因论十有二俗,定以六律五声八音七始。著其

素蔟以为八,此八伯之事也。分定于五,此五岳之事也。五声,天音也。八音,天化也。

七始,天统也。《通鉴前编》帝舜六载引《书大传》。又《北堂书钞》乐,《隋书·音志志》,

《礼书》百十七,《路史·后纪》十二,《诗地理考》并节引〖(注)族当为奏,言诸侯贡其正

声,而天子九奏之乐乃具成也。关犹入也。〗入,《路史·后纪》引作统〖今《诗·国风》是也。〗

案曰:此因论十有二俗下注〖五声,宫、商、角、徵、羽也。八音,钟、鼓、笙、磬、埙、

篪、柷、敔、琴也。七始,黄钟、林钟、大蔟、南吕、姑洗、应钟、蕤宾也。歌声不应此,

则去之。素犹始也,蔟犹聚也,乐音多聚以为八也。五谓埙在北方,鼓在东方之属,天所

以理阴阳也。〗注见《通鉴前编》,全引。○又《隋书·音志志》,《礼书》百十七维五祀,定

钟石,论人声,乃及鸟兽,咸变于前,故更著四时,推六律六吕,询十有二变,而道宏广。

五作十道,孝力为右,秋养耆老,而春食孤子,乃浡然招乐,兴于大鹿之野,执事还,归,

二年,訁荧然,乃作大唐之歌《通鉴前编》帝舜五载引《虞夏传》。又《宋书·志志》,《路

史·后纪》十二有虞纪,《路史·发挥》五,《诗考》,〖(注)询,均也。五作,五教也。十道,

谓君令、臣共、父慈、子孝、兄爱、弟敬、夫和、妻柔、姑慈、妇听者也。兴,成也,乐

以致天神,出地祇,致人鬼,为成也。訁荧犹灼也。大唐之歌,美尧之禅也。〗注见《通鉴

前编》帝舜五载。○又《路史·后纪》十二引五作十道注乐曰:舟张辟雍,珝珝相从,八风

回回,凤皇喈喈。《玉海》音乐。又《六艺流别》卷一9 维五祀,定钟石,论人声,〖(注)

舜始欲改尧乐。〗乃及鸟兽,咸变于前。〖(注)百兽率舞之属。〗秋养耆老,而春食孤子,乃

氵勃然招乐,兴于大鹿之野,报事还,归,二年,訁荧然乃作大唐之歌。〖(注)訁荧,犹灼

也。〗大唐之歌,美尧之禅也。歌者三年,昭然乃知乎王世,明有不世之义。《招》为宾客,

而《雍》为主人。〖(注)《招》《雍》,皆乐章名也。宾入奏《招》,主人入奏《雍》也。〗始

秦《肆夏》,纳以《孝成》。〖(注)始,谓尸入时也。纳,谓荐献时也。《肆夏》《孝成》,皆

乐章名。〗舜为宾客,而禹为主人。〖(注)舜既使禹摄天子之事,于祭祀避之,居宾客之位,

献酒则为亚献也。〗乐正道赞曰:尚考太室之义,唐为虞宾,〖(注)尚考,犹言往时也。太

室,明堂中央室也。〗义当为仪。仪,礼仪也。谓祭太室之礼,尧为舜宾也。至今衍于四海,

成禹之变,垂于万世之后。〖(注)衍,犹溢也,言舜之禅天下,至于今,其德业溢满四海也。〗

《御览》五百七十一乐部九。又《御览》天部八、人事部四十六,《诗考》10 维十有三祀,

帝乃称王,而入唐郊,犹以丹朱为尸。于时百执事咸昭然,乃知王世不绝烂然,必自有继

祖守宗庙之君。〖(注)舜承尧,犹子承父,虽已改正易乐,犹祭天于唐郊,以丹朱为尸;至

十三年,天下既知已受尧位之意矣,将自正郊,而以丹朱为王者后,欲天下昭然知之,然

后为之,故称王也。晋祀夏郊,以董伯为尸。知当以丹朱为王者后,使祭其郊也。祖,或

为体。〗《仪礼经传通解续》二十二天神引传及注。○又《礼记·曲礼》正义载《异义》引《虞

夏传》舜人唐郊二句,《礼书》七十四尸、《通鉴前编》帝尧七十载引同11 维十有四祀,

帝乃雍而歌者重篇。《通鉴前编》帝舜十四载引《虞夏传》12 维十有四祀,钟石笙管变声

乐,未罢,疾风发屋,天大雷两。帝沈首而笑曰:明哉!非一人天下也,乃见于钟石。《北

堂书钞》石。○又《路史·发挥》五注引《虞传》,云维五祀,兴韶乐于大鹿之野,十四祀笙

管变,天大雷雨疾风,为逊禹之事也13 维十有五祀,祀者贰尸。《通鉴前编》帝舜十五载

引《虞夏传》14 维十有五祀,舜为宾客,禹为主人。乐正进赞曰:尚考太室之义,唐为

虞宾。《文选》王元长《曲水诗序》引《尚书大传》15 还归二年,而庙中茍有歌大化大训

六府九原,而夏道兴。《通鉴前编》歌大化大训六府九原,而夏道兴。〖(注)四章皆歌禹之

功。〗《困学纪闻》卷二于时卿云聚,俊乂集,百工相和,而歌《卿云》。《御览》人事部四

十六,又天部八。又《艺文类聚》天部上、祥瑞部上,《后汉书·崔鳷传》注,《文选》江文

通《杂体》、颜特进《侍宴诗》注并引,小异16 于时俊乂百工,相和而歌《卿云》。帝乃

倡之曰:卿云烂兮,〖(注)和气之明者也。〗纠缦缦兮,〖(注)教化广远,或以为云出岫,回

薄而难名状也。〗日月光华,旦复旦兮!〖(注)言明明相代。〗八伯咸进稽首曰:明明上天,

烂然星陈,日月光华,弘于一人。帝乃载歌旋持衡曰:日月有常,星辰有行,四时从经,

万姓允诚;于予论乐,配天之灵,迁于贤圣,莫不咸听;彭长乎鼓之,轩乎舞之,菁华已

竭,褰裳去之。于时八风循通,卿云丛丛;〖(注)丛或为蔟,言和气应也。〗蟠龙贲信于其

藏,〖(注)蟠,屈也。〗蛟鱼踊跃于其渊,龟鳖咸出于其穴,迁虞而事夏也。《通鉴前编》帝

舜十五载。又《御览》乐部九引帝乃倡之至末引传及注。○又《御览》八天部八引舜时卿云

见于时百工和歌舜歌曰云云。又《御览》九天部九,《御览》八百七十二休征部一,《事类

赋》二云注、卷十一歌注,《艺文类聚》四十三祥瑞部上,《文选·东京赋》注、《别赋》注、

《曲水诗序》注、潘正叔《赠陆机诗》注、《七命》注,并分别载歌。《艺文》四十三、《御

览》五百七十一并作再歌。舞之,《御览》作亻无之。循通,《御览》作循涌,贲作偾。他

书循通作修通,非。于其藏,《文选·七命》注于作越。旋持衡三字,《御览》无,今从《前

编》增。旋上依《宋书·符志志》当有拥字。《前编》亦脱17 附:今重定传文18 维五祀,

定钟石,论人声,乃及鸟兽,咸变于前,故更著四时,推六律六吕,询十有二变,而道宏

广。五作十道,孝力为右,秋养耆老,而春食孤子,乃浡然招乐,兴于大鹿之野,报一作

执事选,归,二年,浡然乃作大唐之歌,乐曰:舟张辟雍,珝珝相从,八风回回,凤皇喈

喈。歌者三年,昭然乃知乎王世,明有不世之义。维十有三祀,帝乃称王,而入唐郊,犹

以丹朱为尸。于时百执事咸昭然,乃知王世不绝烂然,必自有继祖守宗庙之君。维十有四

祀,钟石笙管变声乐,未罢,疾风发屋,天大雷雨。帝沈首而笑曰:明哉!非一人之天下

也,乃见于钟石。案曰:雷雨下,当依《宋书·符志志》补「桴鼓播地,钟磬乱行,舞人顿

伏,乐正狂走,帝乃拥璇持衡」,凡二十二字;又发屋下补「拔木」二字;「明哉」下补「天

下」二字;乃见于钟石下补「笙管乎」三字帝乃雍而歌者重篇。此下当依《路史·后纪》十

二补「乐正重赞,舞人复缀,乃更容贰节,备十有二变」,凡十八字《招》为宾客,而《雍》

为主人,始奏《肆夏》,纳以《孝成》。还归二年,而庙中茍有歌大化大训六府九原,而夏

道兴。维十有五祀,祀者贰尸,舜为宾客,而禹为主人。乐正进赞曰:尚考太室之义,唐

为虞宾,至今衍于四海,成禹之变,垂于万世之后。于时卿云聚,俊?集,百工相和而歌

《卿云》。帝乃倡之曰:卿云烂兮,礼案曰:礼字当作拚缦缦兮,日月光华,旦复旦兮!八

伯咸进稽首曰:明明上天,烂然星陈,日月光华,宏予一人。帝乃再案曰:再字一作载歌,

旋持衡曰:日月有常,星辰有行,四时从经,万姓允诚;于予论乐,配天之灵,迁于贤圣,

莫不咸听;鳷乎鼓之,轩乎舞之,菁华已竭,褰裳去之。于时八风循通,卿云丛丛,蟠龙

贲信于其藏,蛟鱼踊跃于其渊,龟鳖咸出于其穴,迁虞而事夏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