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4月7日发(作者:)

第3章 物质在水溶液中的行为

课时训练12 水的电离 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存在形态

基础夯实

1.下列物质中,能够导电的电解质是( )

A.铜丝 B.熔融的MgCl

2

溶液 D.蔗糖

解析:A是单质,C是混合物,所以首先排除掉。D是非电解质。因此答案选B。

答案:B

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 NaCl溶液在电流的作用下电离成Na和Cl

B.溶于水后能电离出氢离子的化合物都是酸

C.二氧化碳溶于水能部分电离,故二氧化碳属于弱电解质

D.硫酸钡难溶于水,但硫酸钡属于强电解质

+-+-

解析:NaCl溶于水(或熔融)即电离产生Na和Cl,在电流的作用下Na和Cl定向移动,所以NaCl溶液能导

电,可见电解质的电离不需要在电流作用下完成,故A不正确。溶于水能电离出氢离子的化合物除酸外,还

有酸式盐,故B不正确。CO

2

溶于水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部分电离,而不是CO

2

本身电离,因此碳酸是弱电

解质,CO

2

是非电解质,故C不正确。BaSO

4

虽难溶于水,但溶解的部分完全电离,且BaSO

4

在熔融状态下也能

完全电离,故BaSO

4

是强电解质,故D正确。

答案:D

--7-1+

3.一定温度下,测得纯水中[OH]=2.5×10 mol·L,则[H]为( )

-7-1

A.2.5×10 mol·L

-7-1

B.1.0×10 mol·L

-1

C. mol·L

+

D.无法确定[H]

+-

解析:无论在什么情况下纯水中一定存在[H]=[OH]。

答案:A

+-

4.水的电离过程为H

2

OH+OH,在不同温度下,其离子积分别

-14-14

为:K

W

(25 ℃)=1.0×10,K

W

(35 ℃)=2.1×10,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H]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降低

+-

B.在35 ℃时,[H]>[OH]

C.水的电离程度α(25 ℃)>α(35 ℃)

-

D.[OH]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

解析:35 ℃时的K

W

大于25 ℃时的K

W

,说明温度升高,水的电离平衡向右移动,[H]、[OH]都增大,但是仍

相等。

答案:D

在熔融状态下能导电,其本质原因是( )

A.是电解质

B.电离出自由移动的电子

C.存在电子

D.电离出自由移动的离子

解析:金属能导电是由于金属中自由电子的定向移动,电解质能导电是由于在一定条件下电离出自由移动

的离子。

答案:D

6.弱电解质和强电解质的本质区别在于( )

A.离子数目的多少

B.物质的量浓度相同时,溶液的导电能力

C.在水溶液中是否存在电离平衡

D.电离方程式的写法不同

解析:判断强弱电解质就是看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是否完全电离。

答案:C

7.同一温度下,强电解质溶液a,弱电解质溶液b,金属导体c三者的导电能力相同,若升高温度后,它们的导

电能力强弱顺序是( ) (导学号52160158)

A.b>a>c B.a=b=c

C.c>a>b D.b>c>a

解析:金属导体随温度升高导电能力减弱;强电解质不存在电离平衡,升高温度,溶液中的离子浓度不变,

导电能力随温度的升高而变化不大;弱电解质存在电离平衡,升高温度,弱电解质的电离程度增大,溶液中

的离子浓度增大,导电能力增大。

答案:A

+-

8.能影响水的电离平衡,并使溶液中的c(H)>c(OH)的操作是( ) (导学号52160159)

A.向水中投入一小块金属钠

B.将水加热煮沸

C.向水中通入CO

2

气体

D.向水中加食盐晶体

-+

解析:A项,向水中投入一小块钠,钠和H

2

O反应生成NaOH,使溶液中[OH]>[H];B项,将水加热,水的电离平

+-+-

衡右移,[H]=[OH];C项,向水中通入CO

2

,水的电离平衡左移,[H]>[OH];D项,向水中加食盐晶体,水的电

离平衡不受影响,故答案为C项。

答案:C

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强电解质一定是离子化合物,弱电解质一定是共价化合物

B.强电解质一定是易溶于水的化合物,弱电解质一定是难溶于水的化合物

2

的水溶液导电能力很弱,所以CO

2

是弱电解质

D.属于共价化合物的电解质在熔化状态下一般不导电

解析:部分共价化合物是强电解质(如HCl、H

2

SO

4

),A项错;有的化合物难溶于水(如BaSO

4

)却是强电解质,

有的化合物易溶于水(如CH

3

COOH)却是弱电解质,B项错;CO

2

的水溶液导电能力很弱,是因为CO

2

与水反应生

成的H

2

CO

3

部分电离造成的,C项错;D项正确。

答案:D

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1-1

A.常温下,在0.1 mol·LNaOH溶液和0.1 mol·L盐酸中水的离子积相等

B.常温下,在水中加入NaOH,水的电离受到抑制,水的离子积减小

-+-+

溶液中无OH,NaOH溶液中无H,NaCl溶液中既无OH也无H

D.在水溶液中导电能力强的电解质是强电解质,导电能力弱的电解质是弱电解质

-142-2

解析:常温下,纯水、酸、碱、盐的稀溶液,水的离子积均为1×10 mol·L,A项正确;常温下,在水中加

入NaOH,水的电离平衡向左移动,但水的离子积不变,B项错;任何物质的水溶液中都存在水的微弱电离,都

+-

存在H和OH,C项错;电解质溶液导电性强弱与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有关,D项错,答案为A项。

答案:A

11.某同学为探究K

W

的影响因素,做了以下实验: (导学号52160160)

(1)查阅资料,不同温度下水的离子积常数如下表。

10

t/℃ 0 10 20 25 40 50 90

0

-

K

W

/10

14

0.10.20.61.2.5.3855

2

mol34 92 81 01 92 47 .0 .0

-2

·L

由此推出,随着温度的升高,K

W

的值 ;水的电离程度 ;水的电离平衡向 移动,水的

电离过程是 过程。

(2)取三支烧杯A、B、C分别加入适量水,再向B、C烧杯中分别加入适量盐酸和NaOH,并分析完成下表:

+

纯水

加少量加少量

盐酸 NaOH

1.0×

-7

[H] 10 增大

-1

mol·L

1.0×

--7

[OH] 10 增大

-1

mol·L

+

[H]和

++

[H] [H]

-+

[OH]大[H]=[OH

-

小 ]

--

[OH] [OH]

比较

水的电不移动

平衡移

方向

1.0×10

14

-

综上所述,可得出如下结论:

①温度、 、 均能影响水的电离平衡。

②K

W

只受 的影响,而与其他因素无关。

+-

解析:水的电离吸热,在升高温度时,K

W

增大,在向水中加入酸或碱时,[H]或[OH]增大,抑制了水的电离,但

溶液中只要温度不变,K

W

就不变。

答案:(1)增大 增大 右 吸热

(2)减小 减小 > < 向左移动 向左移动

-14-14

1.0×10 1.0×10 ①酸 碱 ②温度

12.有下列物质:①氢氧化钠固体 ②铜丝 ③氯化氢气体 ④稀硫酸 ⑤二氧化碳气体 ⑥氨水

⑦碳酸钠粉末 ⑧蔗糖晶体 ⑨熔融氯化钠

⑩CuSO

4

·5H

2

O晶体。

请用序号填空:

(1)上述状态下可导电的是 。

(2)属于电解质的是 。

(3)属于非电解质的是 。

(4)上述状态下的电解质不能导电的是 。

解析:(1)上述状态下可导电的有:铜丝、稀硫酸、氨水、熔融氯化钠。(2)根据电解质的定义,氢氧化钠固

体、氯化氢气体、碳酸钠粉末、CuSO

4

·5H

2

O晶体虽不能导电,但它们溶于水或熔融状态下可导电,属于电

解质;熔融氯化钠可以导电,是电解质。(3)铜是单质,氨水是混合物,虽然它们能导电,但既不是电解质,也

不是非电解质;二氧化碳水溶液虽然能导电,但由于发生电离的是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的碳酸,二氧化碳

并未发生电离,故二氧化碳是非电解质;蔗糖在水溶液中和熔化状态下都不能导电,是非电解质。(4)属于电

解质,但在上述状态下不能导电的有氢氧化钠固体、氯化氢气体、碳酸钠粉末、CuSO

4

·5H

2

O晶体。

答案:(1)②④⑥⑨

(2)①③⑦⑨⑩

(3)⑤⑧

(4)①③⑦⑩

能力提升

13.在图(1)所示的装置中,烧杯中盛放的是Ba(OH)

2

溶液,当从滴定管中逐渐加入某种溶液(A)时,溶液的导

电性的变化趋势如图(2)所示。 (导学号52160161)

图(1) 图(2)

试根据离子反应的特点分析:A溶液中含有的溶质可能是 或 (至少写出两种),并写出相应

的离子方程式: 、

解析:从图(2)分析可知,随着A的加入溶液导电能力迅速降低,说明A必定能与Ba(OH)

2

发生反应,使溶液

2+-

中离子浓度变得极小,故不仅与Ba反应转化为沉淀,还要与OH反应生成水或其他弱电解质,当反应完全后,

过量A的加入,导电能力又显著上升,说明A应为强电解质,故A可能是H

2

SO

4

或CuSO

4

或MgSO

4

等。

+2+-

答案:H

2

SO

4

CuSO

4

MgSO

4

(任选两种即可) 2H+S+Ba+2OHBaSO

4

↓+2H

2

O

2+2+-2+2+-

Cu+S+Ba+2OHCu(OH)

2

↓+BaSO

4

↓ Mg+S+Ba+2OHBaSO

4

↓+Mg(OH)

2

14.(1)与纯水的电离相似,液氨中也存在着微弱的电离:

2NH

3

N+N

据此判断以下叙述中错误的是( )

A.液氨中含有NH

3

、N、N等微粒

B.一定温度下,液氨中[N][N]是一个常数

C.液氨的电离达到平衡时[NH

3

]=[N]=[N]

D.只要不加入其他物质,液氨中[N]=[N]

(2)完成下列化学方程式:

①在液氨中投入一小块金属钠,放出气体:

+-

②类似于“H+OHH

2

O”的反应:

++

解析:NH

3

分子电离产生H和N,H与NH

3

结合生成N,液氨电离产生等量的N与N,一定温度下离子浓度乘积

+-

为一常数;N类似于H,N类似于OH。具备上述知识后,就可顺利完成解题。

答案:(1)C (2)①2Na+2NH

3

H

2

↑+2NaNH

2

②N+N2NH

3

↑或NH

4

Cl+NaNH

2

2NH

3

↑+NaC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