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6月11日发(作者:)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说明书

(21)申请号 CN2.6

(22)申请日 2008.03.28

(71)申请人 南开大学

地址 300071 天津市卫津路94号

(72)发明人 范志金 吴琼 范志银 张海科 左翔 马琳 杨知昆 郑琴香

(74)专利代理机构

代理人

(51)

C07D285/06

C07D401/12

A01N43/828

A01P3/00

(10)申请公布号 CN 101250166 A

(43)申请公布日 2008.08.27

权利要求说明书 说明书 幅图

(54)发明名称

噻二唑甲酰胺衍生物及其合成方法

和用途

(57)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制备一类含4-甲基

-1,2,3-噻二唑-5-甲酰胺的衍生物

及其合成方法和农用生物活性及其筛选方

法,本发明涉及含1,2-二唑的杂环化合

物,具体为4-甲基-1,2,3-噻二唑,

它们具有如上的化学结构通式,其中:R1

为氢;R2为4-甲基吡啶-2-基、4-甲

基-5-溴吡啶-2-基、3-甲基吡啶-2

-基、3-氯-5-三氟甲基吡啶-2-基、

2-氯-5-三氟甲基苯基、2-甲氧基苯

基、3-氟-4-甲基苯基、环丁基、环丙

基甲基等取代基;本发明公开了这些化合

物的化学结构以及合成这些化合物的合成

方法及其对农业病虫草害的防治作用和诱

导抗病效果。同时公开了这些化合物与商

品化的抗病毒药剂以及杀菌剂组合使用在

防治农业和园艺病毒和病原菌中的应用。

法律状态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IPC(主分

类):C07D 285/06专利

2022-03-11

号:ZL2申请

日:20080328授权公告

日:20100818

法律状态

专利权的终止

权 利 要 求 说 明 书

1. 含氮含硫杂环化合物4-甲基-1,2,3-噻二唑衍生物,其特征在于具有以下的化

学结构通式:

其中:R1为氢;R2为4-甲基吡啶-2-基、4-甲基-5-溴吡啶-

2-基、3-甲基吡啶-2-基、3-氯-5-三氟甲基吡啶-2-基、2-氯-5-三氟甲基苯基、2-甲氧

基苯基、3-氟-4-甲基苯基、环丁基、环丙基甲基等取代基。

2. 权利要求1所述的4-甲基-1,2,3-噻二唑衍生物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总的

合成路线是:

其中:R1为氢;R2为4-甲基吡啶-2-基、4-甲基-5-溴吡啶-

2-基、3-甲基吡啶-2-基、3-氯-5-三氟甲基吡啶-2-基、2-氯-5-三氟甲基苯基、2-甲氧

基苯基、3-氟-4-甲基苯基、环丁基、环丙基甲基等取代基;

具体步骤是将4毫摩尔的胺类化合物R1R2NH加入到50

毫升圆底烧瓶中,并用20毫升经绝对无水的四氢呋喃将其溶解,加入1.1毫升三

乙胺作傅酸剂,冰浴下缓慢滴加入4毫摩尔的4-甲基-1,2,3-噻二唑-5-甲酰氯,

常温搅拌反应4小时后,向反应体系中加入加入饱和氯化钠水溶液,用乙酸乙酯萃

取产物;再分别用稀盐酸、饱和碳酸氢钠水溶液、饱和氯化钠水溶液洗涤有机层,

无水硫酸钠干燥,过滤,200~300目硅胶柱层析(洗脱剂为60~90度的石油醚∶乙

酸乙酯),根据产物的不同,体积比为2∶1~8∶1之间选择一定的比例,根据所得

纯品计算收率,测定熔点、进行元素分析或IR、MS、1H NMR及UV

等理化数据的测定,合成化合物的用量可以按相应比例扩大或缩小。

3. 权利要求1所述的4-甲基-1,2,3-噻二唑衍生物在制备包括抗烟草花叶病毒剂

在内的抗植物病毒药剂中的应用。

4. 权利要求1所述的4-甲基-1,2,3-噻二唑衍生物在制备包括诱导烟草抗烟草花

叶病毒的植物激活剂诱导农业和园艺植物抗植物病毒中的应用。

5. 权利要求1所述的4-甲基-1,2,3-噻二唑衍生物在制备抑制植物病原真菌生长

药剂用于植物病害防治中的应用。

6. 权利要求1所述的4-甲基-1,2,3-噻二唑衍生物与BTH、TDL、4-甲基-1,2,

3-噻二唑-5-甲酸、DL-β-氨基丁酸、病毒唑、宁南霉素、安托芬、病毒星1号、病

毒星2号和XY-13、XY-30以及噻酰胺、甲噻酰胺和水杨酸中任意1个或2个化合

物组合用于诱导烟草抗TMV的用途和这些组合物用于直接防治TMV的应用。

7. 权利要求1所述的4-甲基-1,2,3-噻二唑衍生物与现有的杀菌剂如霜脲氰、福

美双、福美锌、代森锰锌、乙磷铝、甲基硫菌灵、百菌清、敌可松、多菌灵、腐霉

利、异菌脲、克菌丹、乙霉威、酯菌脲、氟酰胺、苯菌灵、环唑醇、磺菌威、苯锈

啶、恶酰胺、三唑酮、甲基托布津、甲霜灵、精甲霜灵、苯霜灵、土菌消、烯酰吗

啉、氟吗啉、十三吗啉、氟硅唑、烯唑醇、戊唑醇、恶霉灵、恶醚唑、嘧菌胺、嘧

菌酯、丙环唑、苯并噻二唑、水杨酸、噻酰菌胺、噻酰胺、甲噻酰胺等中的任意一

种或两种组合用于对农业植物病害和园艺植物病害的防治,本发明的4-甲基-1,2,

3-噻二唑衍生物在组合物中的比例为1%-90%,加工的剂型包括可湿性粉剂、缓释

剂、粉剂、微胶囊悬浮剂、可分散浓剂、种子处理乳剂、水乳剂、大粒剂、颗粒剂、

微乳剂、油悬浮剂、油剂、用农药包衣的种子、浓悬浮剂、悬乳剂、水溶性粒剂、

可溶性浓剂、水分散性粒剂等。

说 明 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涉及含1,2-二唑的杂环化合物,具体涉及含1,2,3-噻二唑衍

生物。

背景技术

1,2,3-噻二唑类杂环化合物具有广泛的生物活性(Bakulev V A,

Dehaen Chemistryof 1,2,3-thiadiazole,2004,John Wiley & Sons,Inc.),

全世界商品化的农药产品中有3个化合物属于这类结构,BTH和噻酰菌胺(TDL)以

及TDZ,BTH和TDL是典型的植物激活剂,植物激活剂可诱导植物的免疫系统而

产生在物理、化学和生理生化防御机制上广谱、持久和滞后的系统获得抗病性,是

真正意义上的“绿色农药”,是今后植物保护和农药学研究重要领域和方向。BTH

是先正达公司的产品,是目前开发最成功,诱导活性最好的化合物,TDL即3′-氯-

4,4′-二甲基-1,2,3-噻二唑-5-甲酰苯胺是日本农药株式会社开发的新型稻田防治

稻瘟病的杀菌剂(倪长春,抗性诱导型杀菌剂噻酰菌胺(tiadinil)的开发沿革.世界农

药.2007,29(1):18-23),2003年其ブイゲツト-粒剂(Tiadinil颗粒剂)、ブイゲツト

プリンス粒剂(Tiadinil·氟虫腈颗粒剂)和ブイゲツトアドマイヤ-粒剂(Tiadinil·吡虫

啉颗粒剂)以及Vget-Dynaman Ryuzai(Tiadinil噻酰菌胺60%+Clomeprop稗草胺

11.6%+Indanofan茚草酮4.6%+杜邦的苄嘧磺隆2.5%)颗粒剂在日本已取得正式登

记,诱导活性的研究证实该化合物能诱导烟草植株抗性基因的表达并产生对TMV

抗性(Yasuda M,Nakashita H and Yoshida il,

a novel class of activator of systemic acquiredresistance,

induces defence gene expression and disease resistance in .2004,29:

46-49)。发明人从基础研究出发,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270883和20672062)、

“973”计划(2003CB114402)和天津市自然科学基金(07JCYBJC01200)以及天津市科

技支撑计划国际科技合作项目(07ZCGHHZ01400)的资助下,建立了系统完善的植

物激活剂筛选体系,成功设计合成并发现N-(5-甲基-1,3-噻唑-2-基)-4-甲基-1,2,

3-噻二唑-5-甲酰胺(以下简称甲噻酰胺)的生物活性(范志金等,新型[1,2,3]噻二

唑衍生物及其合成方法和用途,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明专利,受理日期:2006

年2月20日,申请号:2.5);毒性试验结果发现,该化合物属低毒或

微毒,目前正在进行田间药效验证工作,为加快研究进展,为新型绿色农药的创制

提供更多的新化合物,本发明对拟合成甲噻酰胺的衍生物并进行生物活性的筛选。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新的N-(5-甲基-1,3-噻唑-2-基)-4-甲基-1,2,

3-噻二唑-5-甲酰胺(以下简称甲噻酰胺)的合成方法,提供这类化合物抑制病原真菌

的活性和诱导抗病的活性及其测定方法。

本发明解决该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具有杀菌活性和诱导活性的[1,2,

3]-噻二唑衍生物的化学结构通式如下图所示,部分具体的化学结构式表示见表1:

其中:R1为氢;R2为4-甲基吡啶-2-基、4-甲基-5-溴吡啶-2-基、3-甲基吡啶-2-基、

3-氯-5-三氟甲基吡啶-2-基、2-氯-5-三氟甲基苯基、2-甲氧基苯基、3-氟-4-甲基苯基、

环丁基、环丙基甲基等取代基;

表1本发明合成的部分1,2,3-噻二唑衍生物的化学结构特征

本发明的4-甲基-1,2,3-噻二唑衍生物的合成方法如下:

具体分为以下步骤:

A.4-甲基-1,2,3-噻二唑-5-甲酰氯的制备:

将9.66克(0.067摩尔)合成的或购买的4-甲基-1,2,3-噻二唑-5-甲酸和29毫升二

氯亚砜加入到100毫升三口圆底烧瓶中,80度下加热回流6小时,减压蒸除过量

的二氯亚砜,减压蒸馏得2000Pa,94-96克淡黄色馏分9.25克,收率85%,中间

体4-甲基-1,2,3-噻二唑-5-甲酰氯密封保存在干燥器中备用,该化合物的用量可

以按相应比例扩大或缩小;

B.4-甲基-1,2,3-噻二唑衍生物(wq-c系列)的制备:

将4毫摩尔的胺类化合物R1R2NH加入到50毫升圆底烧

瓶中,并用20毫升经绝对无水的四氢呋喃将其溶解,加入1.1毫升三乙胺作傅酸

剂,冰浴下缓慢滴加入4毫摩尔的4-甲基-1,2,3-噻二唑-5-甲酰氯,撤去冰浴,

常温搅拌反应4小时,反应结束后,向反应体系中加入加入饱和氯化钠水溶液,用

乙酸乙酯将产物萃取出;之后,分别用稀盐酸、饱和碳酸氢钠水溶液、饱和氯化钠

水溶液洗涤有机层,无水硫酸钠干燥,过滤,200~300目硅胶柱层析(洗脱剂为

60~90度的石油醚∶乙酸乙酯),根据产物的不同,体积比为2∶1~8∶1之间选择

一定的比例,根据所得纯品计算收率,测定熔点、进行元素分析或IR、MS、

1H NMR及UV等理化数据的测定,合成化合物的用量可以按相应比

例扩大或缩小;

C.4-甲基-1,2,3-噻二唑衍生物对病原真菌生长活性影响的测定:

本发明的4-甲基-1,2,3-噻二唑衍生物杀菌活性或抑菌活性的测定方法如下:

采用菌体生长率测定法,具体过程是,取5毫克样品溶解在适量二甲基甲酰胺内,

然后用含有一定量吐温20乳化剂水溶液稀释至500微克/毫升的药剂,将供试药剂

在无菌条件下各吸取1毫升注入培养皿内,再分别加入9毫升培养基,摇匀后制成

50微克/毫升含药平板,以添加1毫升灭菌水的平板做空白对照,用直径4毫米的

打孔器沿菌丝外缘切取菌盘,移至含药平板上,呈等边三角形摆放,每处理重复3

次,将培养皿放在24±1度恒温培养箱内培养,待对照菌落直径扩展到2~3厘米后

调查各处理菌盘扩展直径,求平均值,与空白对照比较计算相对抑菌率,供试菌种

包括多种农业上常见植物病原菌,如:F:番茄早疫病菌(Alternaria solani);D:花

生褐斑病菌(Cercospora arachidicola);I:苹果轮纹病菌(Physalospora piricola);L:

黄瓜灰霉病菌(Botrytis cinerea);T:水稻纹枯病菌(Pelliculariasasakii);C:黄瓜枯

萎病菌(Fusarium oxysporum);A:甜菜褐斑病菌(Cercospora beticola);G:小麦赤

霉病菌(Gibberella zeae);AK:马铃薯晚疫病菌

(Phytophthora infestans(Mont.)deBary);U西瓜炭疽病菌:(Colletotrichum lagenarium)

等;

D.本发明的4-甲基-1,2,3-噻二唑衍生物对小麦叶锈病生长活性影响的测定:

本发明的本发明的4-甲基-1,2,3-噻二唑衍生物对小麦叶锈病

(Urediospore of ita ia triticina Eriks)的杀菌或

抑菌活性的测定方法如下:

采用活体植株法(in vivo),具体过程是,将精选的感病种子,用自来水浸泡4h,清

洗干净,置于28度恒温摧芽24小时,播种,当小麦幼苗长至1叶1心时,即可用

于实验,将备用小麦幼苗先喷水,随即喷上孢子粉,将保湿架用塑料布盖严,控制

温度20+2度,湿度为RH90%以上,保湿24小时。将保湿的小麦叶片喷洒待测的

化合物,当对照充分发病时,调查所有叶片的孢子堆数,计算出每个处理,包括空

白对照的叶平均孢子堆数,按下式计算出供试化合物对小麦叶锈病的抑制效果:

E=CK

>-

TCK×100

>

其中:E为相对效果,单位:%

CK为空白对照叶平均孢子堆数,单位:堆

T为处理组平均孢子堆数,单位:堆;

E.本发明的4-甲基-1,2,3-噻二唑衍生物诱导抗病活性的测定:

本发明的4-甲基-1,2,3-噻二唑衍生物诱导烟草抗烟草花叶病毒(TMV)活性的筛

选方法如下:

I.标准植物诱导抗病激活剂的选择:选择噻酰菌胺(TDL)(纯度大于99.5%)为标准的

植物诱导抗病激活剂;

II.新化合物诱导烟草抗TMV活性的筛选方法:离体直接抗病毒活性的测定采用半

页法进行;活体诱导是将苗龄一致的普通烟,3盆为一组,分别于接种前7天前处

理过的烟苗,处理方式包括:喷施供试化合物溶液2到3次,每次10毫升,或土

壤处理,每次10毫升,第7天于新长出的烟叶上摩擦接种TMV,将烟苗置于其生

长适宜温度及光照下培养3天后,检查发病情况,综合病斑数目按下式计算出供试

化合物对TMV的诱导抗病毒效果,每一处理设3次重复,对照分空白对照和标准

药剂处理对照2种;测试化合物的相对效果分为4级:A、B、C、D,具体数据为

A级:诱导效果>70%,为优;B级:诱导效果70~50%,为良;C级:诱导效果

30~50%,为差;D级:诱导效果<30%视为无诱导效果:

R=CK

>-

ICK×100

>

其中,R为新化合物对烟草抗TMV的诱导效果,单位:%

CK为清水对照叶片的平均枯斑数,单位:个

I为经化合物诱导处理后叶片的平均枯斑数,单位:个;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对甲噻酰胺进行了先导结构的优化,并对新合成的新

化合物进行了抑菌活性的筛选和诱导活性的测定。

本发明将通过特定制备和生物活性测定实施例更加具体地说明含4-甲基-1,2,3-

噻二唑类衍生物的合成和生物活性,但所述实施例仅用于具体的说明本发明而非限

制本发明,尤其是其生物活性仅仅是举例说明,而不是限制本专利,具体的实施方

式如下:

实施例1

4-甲基-1,2,3-噻二唑-5-甲酰氯的制备

将9.66克(0.067摩尔)合成的或购买的4-甲基-1,2,3-噻二唑-5-甲酸和29毫升二

氯亚砜加入到100毫升三口圆底烧瓶中,80度下加热回流6小时,减压蒸除过量

的二氯亚砜,减压蒸馏得2000Pa,94-96克淡黄色馏分9.25克,收率85%,中间

体4-甲基-1,2,3-噻二唑-5-甲酰氯密封保存在干燥器中备用。

实施例2

化合物N-(4-甲基吡啶-2-基)-4-甲基-1,2,3-噻二唑-5-甲酰胺(试验代号:wq-c-2)的

合成及结构鉴定

将0.43克(4毫摩尔)2-氨基-4-甲基吡啶加入到50毫升圆底烧瓶中,并用20毫升经

绝对无水的四氢呋喃将其溶解,加入1.1毫升三乙胺作傅酸剂,冰浴下缓慢滴加入

0.65克(4毫摩尔)4-甲基-1,2,3-噻二唑-5-甲酰氯,撤去冰浴,常温搅拌反应4小

时,反应结束后,向反应体系中加入加入饱和氯化钠水溶液,用乙酸乙酯将产物萃

取出;之后,分别用稀盐酸、饱和碳酸氢钠水溶液、饱和氯化钠水溶液洗涤有机层,

无水硫酸钠干燥,过滤,减压脱溶,200~300目硅胶柱层析(洗脱剂为60~90度的

石油醚∶乙酸乙酯体积比2∶1),得到白色晶体0.44克,收率46.8%;熔点94度。

元素分析结果:C:51.22/51.27,H:4.30/4.30,N:23.96/23.91;MS(m/z):

233.09(M-1),235.05(M+1);1H NMR(溶剂:CDCl3,化

学位移):2.424(3H,s,CH3),3.003(3H,s,CH3),

6.951~6.968(1H,d,J=5.1Hz,pyridine-H),8.072~8.101(2H,m,pyridine-H),

8.467(1H,s,N);IR(cm-1):3266(NH,st),1674(C=O,st)。该化合

物的元素分析结果在允许的误差范围内,1H NMR、IR和MS的数据

显示与其化学结构相一致。

实施例3

化合物N-(2-氯-5-三氟甲基苯基)-4-甲基-1,2,3-噻二唑-5-甲酰胺(试验代号:wq-

c-5)的合成及结构鉴定

将0.78克(4毫摩尔)2-氯-5-三氟甲基苯胺加入到50毫升圆底烧瓶中,并用20毫升

经绝对无水的四氢呋喃将其溶解,加入1.1毫升三乙胺作傅酸剂,冰浴下缓慢滴加

入0.65克(4毫摩尔)4-甲基-1,2,3-噻二唑-5-甲酰氯,撤去冰浴,常温搅拌反应4

小时,反应结束后,向反应体系中加入加入饱和氯化钠水溶液,用乙酸乙酯将产物

萃取出;之后,分别用稀盐酸、饱和碳酸氢钠水溶液、饱和氯化钠水溶液洗涤有机

层,无水硫酸钠干燥,过滤,减压脱溶,200~300目硅胶柱层析(洗脱剂为60~90

度的石油醚∶乙酸乙酯体积比8∶1),得到白色晶体0.28克,收率21.7%;熔点

173度;MS(m/z):320.09(M-1);IR(cm-1):3256(NH,st);1658(C=O,

st);1585,1475(Ar-C=C);1333(C-F,st);UV吸收峰值:266nm(max);

1H NMR(溶剂:CDCl3,化学位移):3.064(3H,s,

CH3),7.412~7.445(1H,m,Ar-H),7.576~7.604(1H,d,J=8.4Hz,

Ar-H),8.195(1H,s,N),8.815~8.820(1H,s,Ar-H);该化合物的

1H NMR、IR和MS以及UV的数据显示与其化学结构相一致。

实施例4

化合物N-(5-溴-4-甲基吡啶-2-基)-4-甲基-1,2,3-噻二唑-5-甲酰胺(试验代号:wq-

c-9)的合成及结构鉴定

将0.65克(3.5毫摩尔)2-氨基-4-甲基-5-溴吡啶加入到50毫升圆底烧瓶中,并用20

毫升经绝对无水的四氢呋喃将其溶解,加入0.97毫升三乙胺作傅酸剂,冰浴下缓

慢滴加入0.57克(3.5毫摩尔)4-甲基-1,2,3-噻二唑-5-甲酰氯,撤去冰浴,常温搅

拌反应4小时,反应结束后,向反应体系中加入加入饱和氯化钠水溶液,用乙酸乙

酯将产物萃取出;之后,分别用稀盐酸、饱和碳酸氢钠水溶液、饱和氯化钠水溶液

洗涤有机层,无水硫酸钠干燥,过滤,减压脱溶,200~300目硅胶柱层析(洗脱剂

为60~90度的石油醚∶乙酸乙酯体积比4∶1),得到纯品0.50克,收率45.5%;

熔点98度;MS(m/z):312.99(M-1),315.14(M+1);IR(cm-1):

3371(NH,st);1684(C=O,st),2994(CH,st);762(C-Br,st);

1H NMR(溶剂:CDCl3,化学位移):2.468(3H,s,

CH3),3.009(3H,s,CH3),8.205(1H,s,pyridine-H),

8.343(1H,s,pyridine-H);UV吸收峰值:231nm(max),288nm。该化合物的

1H NMR、IR和MS及UV数据与其化学结构一致。

实施例5

化合物N-(2-甲氧基苯基)-4-甲基-1,2,3-噻二唑-5-甲酰胺(试验代号:wq-c-10)的

合成及结构鉴定

将0.49克(4毫摩尔)2-甲氧基苯胺加入到50毫升圆底烧瓶中,并用20毫升经绝对

无水的四氢呋喃将其溶解,加入1.1毫升三乙胺作傅酸剂,冰浴下缓慢滴加入0.65

克(4毫摩尔)4-甲基-1,2,3-噻二唑-5-甲酰氯,撤去冰浴,常温搅拌反应4小时,

反应结束后,向反应体系中加入加入饱和氯化钠水溶液,用乙酸乙酯将产物萃取出;

之后,分别用稀盐酸、饱和碳酸氢钠水溶液、饱和氯化钠水溶液洗涤有机层,无水

硫酸钠干燥,过滤,减压脱溶,200~300目硅胶柱层析(洗脱剂为60~90度的石油

醚∶乙酸乙酯体积比8∶1),得到纯品黄色晶体0.62克,收率62.2%;熔点108度;

UV吸收峰值:279nm(max),321nm。元素分析结果(测定值/理论值):C:

52.86/53.00,H:4.35/4.45,N:17.01/16.86;MS(m/z):247.95(M-1),250.30(M+1);

IR(cm-1):3423(NH,st),1658(C=O,st);1490,1606,1454(Ar-C=

C);1H NMR(溶剂:CDCl3,化学位移):3.938(3H,s,

CH3),3.008(3H,s,CH3),6.936~7.059(2H,m,Ar-H),

7.133~7.185(1H,m,Ar-H),8.379~8.405(1H,d,J=7.8Hz,Ar-H),8.283(1H,

s,N);该化合物的元素分析结果在允许的误差范围内,1H NMR、IR

和MS以及UV的数据显示与其化学结构相一致。

实施例6

化合物N-(3-甲基吡啶-2-基)-4-甲基-1,2,3-噻二唑-5-甲酰胺(试验代号:wq-c-11)

的合成及结构鉴定

将0.43克(4毫摩尔)2-氨基-3-甲基吡啶加入到50毫升圆底烧瓶中,并用20毫升经

绝对无水的四氢呋喃将其溶解,加入1.1毫升三乙胺作傅酸剂,冰浴下缓慢滴加入

0.65克(4毫摩尔)4-甲基-1,2,3-噻二唑-5-甲酰氯,撤去冰浴,常温搅拌反应4小

时,反应结束后,向反应体系中加入加入饱和氯化钠水溶液,用乙酸乙酯将产物萃

取出;之后,分别用稀盐酸、饱和碳酸氢钠水溶液、饱和氯化钠水溶液洗涤有机层,

无水硫酸钠干燥,过滤,减压脱溶,200~300目硅胶柱层析(洗脱剂为60~90度的

石油醚∶乙酸乙酯体积比2∶1),得到纯品黄色晶体0.31克,收率33.0%;熔点

140~146度;MS(m/z):232.98(M-1),235.04(M+1);IR(cm-1):

3455(NH,st),1627(C=O,st);1H NMR(溶剂:CDCl3

化学位移):2.390(3H,s,CH3),3.027(3H,s,CH3),

6.934~6.978(1H,t,J=6.3Hz,pyridine-H),7.708~7.734(2H,m,pyridine-H);

UV吸收峰值:269nm(max);该化合物的1H NMR、IR和MS以及UV

的数据显示与其化学结构相一致。

实施例7

化合物N-(3-氯-5-三氟甲基吡啶-2-基)-4-甲基-1,2,3-噻二唑-5-甲酰胺(试验代号:

wq-c-12)的合成及结构鉴定

将0.50克(2.5毫摩尔)2-氨基-3-氯-5-三氟甲基吡啶加入到50毫升圆底烧瓶中,并用

20毫升经绝对无水的四氢呋喃将其溶解,加入0.69毫升三乙胺作傅酸剂,冰浴下

缓慢滴加入0.41克(2.5毫摩尔)4-甲基-1,2,3-噻二唑-5-甲酰氯后,常温搅拌反应

4小时,反应结束后,向反应体系中加入加入饱和氯化钠水溶液,用乙酸乙酯萃取

产物;再分别用稀盐酸、饱和碳酸氢钠水溶液、饱和氯化钠水溶液洗涤有机层,无

水硫酸钠干燥,过滤,减压脱溶,200~300目硅胶柱层析(洗脱剂为60~90度的石

油醚∶乙酸乙酯体积比2∶1),得纯品0.30克,收率37.0%;熔点161~167度;

MS(m/z):321.13(M-1),323.27(M+1);1H NMR(溶剂:

CDCl3,化学位移):3.002(3H,s,CH3),8.059(1H,s,

pyridine-H),8.641(1H,s,pyridine-H),8.387(1H,s,N);UV吸收峰值:

269nm(max);IR(cm-1):3214(NH,st),1663(C=O,st),1726(C=O,

st),751(C-Cl,st);该化合物的1H NMR、IR和MS以及UV的数据显

示与其化学结构相一致。

实施例8

化合物N-(3-氟-4-甲基苯基)-4-甲基-1,2,3-噻二唑-5-甲酰胺(试验代号:wq-c-13)

的合成及结构鉴定

将0.50克(4毫摩尔)3-氟4-甲基苯胺加入到50毫升圆底烧瓶中,并用20毫升经绝

对无水的四氢呋喃将其溶解,加入1.1毫升三乙胺作傅酸剂,冰浴下缓慢滴加入

0.65克(4毫摩尔)4-甲基-1,2,3-噻二唑-5-甲酰氯,撤去冰浴,常温搅拌反应4小

时,反应结束后,向反应体系中加入加入饱和氯化钠水溶液,用乙酸乙酯将产物萃

取出;之后,分别用稀盐酸、饱和碳酸氢钠水溶液、饱和氯化钠水溶液洗涤有机层,

无水硫酸钠干燥,过滤,减压脱溶,200~300目硅胶柱层析(洗脱剂为60~90度的

石油醚:乙酸乙酯体积比4∶1),得到纯品白色晶体0.62克,收率62.0%;熔点

105度。元素分析结果(测定值/理论值):C:52.42/52.58,H:4.19/4.01,N:

16.49/16.27;MS(m/z):249.94(M-1),252.24(M+1);IR(cm-1):

3298(NH,st);1648,1595(C=O,st);1538,1511(Ar-C=C);UV吸收峰值:

232nm(max);1H NMR(溶剂:CDCl3,化学位移):

2.275(3H,s,CH3),2.964(3H,s,CH3),7.101~

7.210(2H,m,Ar-H),7.441~7.477(1H,d,J=10.8Hz,Ar-H),7.601(1H,s,N);

该化合物的元素分析结果在允许的误差范围内,1H NMR、IR和MS

以及UV的数据显示与其化学结构相一致。

实施例9

化合物N-环丁基-4-甲基-1,2,3-噻二唑-5-甲酰胺(试验代号:wq-c-16)的合成及结

构鉴定

将0.28克(4毫摩尔)环丁胺加入到50毫升圆底烧瓶中,并用20毫升经绝对无水的

四氢呋喃将其溶解,加入1.1毫升三乙胺作傅酸剂,冰浴下缓慢滴加入0.65克(4毫

摩尔)4-甲基-1,2,3-噻二唑-5-甲酰氯,撤去冰浴,常温搅拌反应4小时,反应结

束后,向反应体系中加入加入饱和氯化钠水溶液,用乙酸乙酯将产物萃取出;之后,

分别用稀盐酸、饱和碳酸氢钠水溶液、饱和氯化钠水溶液洗涤有机层,无水硫酸钠

干燥,过滤,减压脱溶,200~300目硅胶柱层析(洗脱剂为60~90度的石油醚∶乙

酸乙酯体积比2∶1),得到纯品白色晶体0.49克,收率62.0%;熔点85度。元素

分析结果(测定值/理论值):C:48.74/48.70,H:5.34/5.58,N:21.22/21.30;

MS(m/z):198.35(M+1);UV吸收峰值:271nm(max);IR(cm-1):

3245(NH,st);1632,1558(C=O,st);2868,2994(CH,st);

1H NMR(溶剂:CDCl3,化学位移):2.906(3H,s,

CH3),1.764~1.852(2H,m,CH2),1.953~2.021(2H,m,

CH2),2.432~2.452(2H,m,CH2),4.503~4.585(1H,q,

CH),6.034(1H,s,N);该化合物的元素分析结果在允许的误差范围内,

1H NMR、IR和MS以及UV的数据显示与其化学结构相一致。

实施例10

化合物N-环丙基甲基-4-甲基-1,2,3-噻二唑-5-甲酰胺(试验代号:wq-c-17)的合成

及结构鉴定

将0.28克(4毫摩尔)环丙基甲胺加入到50毫升圆底烧瓶中,并用20毫升经绝对无

水的四氢呋喃将其溶解,加入1.1毫升三乙胺作傅酸剂,冰浴下缓慢滴加入0.65克

(4毫摩尔)4-甲基-1,2,3-噻二唑-5-甲酰氯,撤去冰浴,常温搅拌反应4小时,反

应结束后,向反应体系中加入加入饱和氯化钠水溶液,用乙酸乙酯萃取产物后,分

别用稀盐酸、饱和碳酸氢钠水溶液、饱和氯化钠水溶液洗涤有机层,无水硫酸钠干

燥,过滤,减压脱溶,200~300目硅胶柱层析(洗脱剂为60~90度的石油醚∶乙酸

乙酯体积比2∶1),得到纯品黄色液体0.75克,收率94.9%;IR(cm-1):

3265(NH,st);1635,1552,1534(C=O,st);2872,2927,3003,3083(CH,st);

MS(m/z):198.23(M+1);1H NMR(溶剂:CDCl3,化学位

移):2.923(3H,s,CH3),0.285~0.303(2H,m,CH2),

0.591~0.614(2H,q,J=10.8Hz,CH2),1.039~1.090(1H,m,

CH2),3.297~3.339(2H,t,CH2),6.006(1H,s,N);该

化合物的1H NMR、IR和MS的数据显示与其化学结构相一致。

实施例11

本发明的4-甲基-1,2,3-噻二唑衍生物的抑菌活性:

本发明测试的常见植物病原真菌的名称和代号包括F:番茄早疫病菌

(Alternariasolani);D:花生褐斑病菌(Cercospora arachidicola);I:苹果轮纹病菌

(Physalospora piricola);L:黄瓜灰霉病菌(Botrytis cinerea);T:水稻纹枯病菌

(Pellicularia sasakii);C:黄瓜枯萎病菌(Fusarium oxysporum);A:甜菜褐斑病菌

(Cercospora beticola);G:小麦赤霉病菌(Gibberella zeae);AK:马铃薯晚疫病菌

(Phytophthora infestans(Mont.)de Bary);U西瓜炭疽病菌:

(Colletotrichum lagenarium)等,这些菌种具有很好的代表性,能够代表农业生产中

田间发生的大部分病原菌的种属。菌体生长率法测定结果见表2,表2表明,本发

明合成的部分化合物对测定的部分病原真菌的生长具有不同程度抑菌作用:在50

微克/毫升时,wq-c-2和wq-c-9对U[西瓜炭疽病菌(Colletotrichum lagenarium)]的抑

制率均大于60%,wq-c-5和wq-c-9对L[黄瓜灰霉病菌(Botrytis cinerea)]的抑制率

也大于60%。

实施例12

本发明的4-甲基-1,2,3-噻二唑衍生物对小麦叶锈病的效果:

生物测定试验的结果表明,本发明发现的大部分1,2,3-噻二唑衍生物对小麦叶

锈病的防治效果较差。

实施例13

本发明的4-甲基-1,2,3-噻二唑衍生物诱导烟草抗烟草花叶病毒的效果:

诱导活性的测定试验的结果见表3,标准的植物诱导抗病激活剂BTH和噻酰菌胺

及本发明的大部分1,2,3-噻二唑衍生物均能诱导烟草产生对TMV的抗性,大部

分1,2,3-噻二唑衍生物的诱导活性与BTH和TDL相当。

表2本发明中的化合物的杀菌活性(/%)

<

colspec>

化合

浓度微克/毫升

F U D L

ntry> I T G C AK

entry> A

wq-c-

2 50 32.26 76.92 36.

36 30.77 25.49 ND

5.88 7.69 6.25 ND

w> wq-c-

5 50 22.58 38.46 45.

45 69.23 0 18.52 11.

76 0 25.00 ND

wq-c-

9 50 48.39 76.92 54.

55 78.85 5.88 13.58

47.06 30.77 37.50 ND

> wq-c-

10 50 29.03 76.92 3

6.36 57.69 41.18 30.86

y> 0 7.69 31.25 ND<

row> wq-c-

11 50 0 0 6.67

y> 17.14 0 ND 0

try> 0 0 16.67 wq-c-

12 50 0 0 13.33

ry> 37.14 16.13 10.34 0

ry> 18.75 0 33.33

y> wq-c-

13 50 0 28.57 20

ntry> ND 19.35 41.38 6.25

entry> 0 0 33.33

> wq-c-

16 50 0 0 6.67

y> 14.29 3.23 ND 0

0 11.11 33.33

wq-c-

17 50 0 0 0

ND 16.13 44.83 0<

entry> 0 5.56 0

ble>

ND:未测定

表3本发明中的化合物诱导烟草抗烟草花叶病毒的活性

药剂编号 500微克/毫升叶面诱导 250微克/毫升叶

面诱导 100微克/毫升灌根诱导

wq-c-

2 70 75 90

ry> wq-c-

5 55 ND ND

ntry> wq-c-

9 80 80 ND

try> wq-c-

10 85 ND ND<

entry> wq-c-

11 ND ND 90<

entry> wq-c-

12 ND ND 90<

entry> wq-c-

13 ND ND 95<

entry> wq-c-

16 ND ND 70<

entry> wq-c-

17 ND ND 98<

entry> TDL 50 ND 96

> BTH 95 95 95

y>

ND:未测定

实施例14

本发明的1,2,3-噻二唑衍生物诱导烟草后烟草体内苯丙氨酸解氨酶(PAL)的活性

变化

取经上述化合物诱导后新长出的并接种MV的烟草叶片待测,加3毫升0.2摩尔/升

硼砂缓冲液(pH8.8,含0.005摩尔/升的巯基乙醇,0001摩尔/升的EDTA)及约样品

重量1/10的聚乙烯吡咯烷酮(PVP),在冰浴中匀浆。10000转/分钟,4度下离心20

分钟,上清液作酶活测定。测定系统由2毫升0.2摩尔/升pH8.8的硼砂缓冲液。1

毫升0.02摩尔/升L-苯丙氨酸和0.8毫升酶液组成。测定OD290后,于37度水浴

反应1小时,再测定OD290值,对照为硼砂缓冲液3毫升加酶液0.8毫升。蛋白质

含量的测定采用考斯亮蓝G250法,以BSA为标准蛋白。PAL测定的结果见表4,

由表4可见,仅化合物wq-c-17诱导后烟草体内PAL酶的活性比TDL低以外,化

合物wq-c-17的活性TDL相当,其余化合物的诱导活性均高与TDL,而化合物

wq-c-2和wq-c-11的诱导活性高于BTH。

表4本发明的化合物诱导烟草抗烟草花叶病毒后体内的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

的变化

试验代号 比活力U/毫克蛋白·分钟 试验代号

比活力U/毫克蛋白·分钟

wq-c-

2 17.89 wq-c-

16 4.35 wq-c-

11 15.40 wq-c-

17 1.05 wq-c-

12 6.67 TDL 2.89

w> wq-c-

13 2.75 BTH 8.54

ody>

实施例15

本发明的4-甲基-1,2,3-噻二唑衍生物与其他抗病毒剂组合在防治烟草花叶病毒

中的应用:

初步的生物测定试验的结果表明,本发明的所有4-甲基-1,2,3-噻二唑衍生物与

现有的抗病毒药剂BTH、TDL、4-甲基-1,2,3-噻二唑-5-甲酸(TDLA)、DL-β-氨

基丁酸(BABA)、病毒唑、宁南霉素、安托芬、病毒星1号、病毒星2号和XY-13、

XY-30以及噻酰胺、甲噻酰胺和水杨酸中任意1个或2个化合物组合可以用于诱导

烟草抗TMV或用于直接防治TMV,这些组合物之间均表现出相加作用或增效作

用,没有发现具有颉颃作用的组合物。

实施例16

本发明的4-甲基-1,2,3-噻二唑衍生物与其他杀菌剂组合防治农业和园艺植物病

害的应用:

初步的生物测定试验的结果表明,本发明的所有4-甲基-1,2,3-噻二唑衍生物与

现有的杀菌剂如霜脲氰、福美双、福美锌、代森锰锌、乙磷铝、甲基硫菌灵、百菌

清、敌可松、多菌灵、腐霉利、异菌脲、克菌丹、乙霉威、酯菌脲、氟酰胺、苯菌

灵、环唑醇、磺菌威、苯锈啶、恶酰胺、三唑酮、甲基托布津、甲霜灵、精甲霜灵、

苯霜灵、土菌消、烯酰吗啉、氟吗啉、十三吗啉、氟硅唑、烯唑醇、戊唑醇、恶霉

灵、恶醚唑、嘧菌胺、嘧菌酯、丙环唑、苯并噻二唑、水杨酸、噻酰菌胺、噻酰胺、

甲噻酰胺等其它已知任何可作为杀菌剂中的任意一种或两种组合使用可以用于农业

植物病害和园艺植物病害的防治,防治对象包括卵菌纲的绵霉属、丝囊霉属、腐霉

属、疫霉属、指梗霉属、单轴霉属、假霜霉属、霜霉属等二十余个属产生的病害,

如稻苗绵腐病、番茄根腐病、马铃薯晚疫病、烟草黑胫病、谷子白粉病、葡萄霜霉

病、莴苣霜霉病、黄瓜霜霉病等多种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的其他病害等,使用的剂

型可以是可湿性粉剂、缓释剂、粉剂、微胶囊悬浮剂、可分散浓剂、种子处理乳剂、

水乳剂、大粒剂、颗粒剂、微乳剂、油悬浮剂、油剂、用农药包衣的种子、浓悬浮

剂、悬乳剂、水溶性粒剂、可溶性浓剂、水分散性粒剂等,本发明的4-甲基-1,2,

3-噻二唑衍生物在组合物中的比例可以是1%-90%,药剂的防治效果好,组合物均

具有一定的增效作用和相加作用,未发现具有颉颃作用的组合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