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1月28日发(作者:)

《探究铁及其化合物的氧化性或还原性》教学设计

一.课标要求:

1.了解铁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

2.了解常见离子的检验方法

二.教学方法:

1、目标导引,任务驱动:

分析课标,续写目标;分解目标,下达任务。

2、实验探究法,使学生能够了解事物的本质,有利于发展学生思维

能力。

三.化学核心素养体现

1)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

①通过氯化亚铁、氯化铁的氧化性和还原性的探究实验,使学生掌

握金属铁、氯化亚铁、氯化铁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

②了解Fe3+的检验方法;

2)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

运用氧化还原理论分析氯化亚铁、氯化铁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

3)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

①能依据实验证据推出合理的结论

②构建“铁三角”转化关系模型,运用模型解释化学问题

4)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

①设计氯化铁和氯化亚铁之间的转化探究方案

1

②与同学合作完成探究

5)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

运用化学知识对社会生产生活现象作出合理判断

四、教学过程

设计思想:以探究铁的化合价变化为为教学主线、

共分为五个环节:导入新 课、预测性质、设计方案、实施方案、实际运

用。

1、导入新课 2min

魔术导入(实验)“鸡尾酒”实验,先请大家喝杯黄酒,再来杯白酒,

混合变成了红酒,加入白色粉末又变白酒。(设计意图:为了激发学生的

兴趣,体现化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2新课教学 采用-目标导引,任务驱动教学模式,达成教学目标) 25mi

【任务一】自主学习53《资料在线》了解铁及其化合物,并从元素价态和

物质分类角度将其化学式填到坐标系中 (限时5分钟)

目的:(培养学生的分类思想,明确铁的三个价态,同时为导入氧化还原

做铺垫)

(过渡)这些化合物之间能否互相转化呢?不同价态含铁的化合物互相

转化属于哪类反应?在反应中各价态铁分别体现什么性质?引出探究主

题,0价的铁只具有 还原性 +3价的铁只具有 氧化性

+2价的铁既具有 氧化性 ,又具有 还原性

【任务二】思考并解决以下问题,寻找合适的试剂进行实验 (限时5

2

分钟)

1FeFeCl2 FeCl3三种样品的颜色特征是什么?

2FeCl3如何检验?(54页工具栏)

FeCl2能否KSCN溶液反应,有何现象?

3、如何证明物质具有氧化性或还原性?

4、从以下试剂中寻找常见的氧化剂,还原剂

氧化剂:_________ 还原剂:_______________

(实验试剂:铁粉、 FeCl3溶液、FeCl2溶液、双氧水、氯水、稀

硝酸、KSCN(硫氰酸钾)溶液、铜片、锌粒)(限时5分钟)

(这一任务的目的是为实验做试剂准备及方法导引,同时自学获得

+3价铁的检验方法)

【任务三】结合预测的性质以及试剂分类,设计实验方案来验证铁

及其化合物氧化性或还原性 。规范书写,准备展示(限时10

钟)

(实施方法:学生展示实验方案,两两PK,从中选择最优方案)

(实施方案有注意事项提醒,避免错误操作浪费时间)

【任务四】通过小组合作验证Fe的氧化性,Fe的还原性,各组

实施方案

3+2+

找好操作员,记录员,最后描述现象,小组讨论得出结论 ,把现象结论规范

书写到以上学案表格上,准备展示(限时10分钟)

(小组代表)1.描述实验(取样—操作—现象—结论)

2.铁家族物质自我总结:(拿到手牌的三个同学自我介绍氧

化性还原性,并和其他两个建立联系,得出“铁三角”

3

(展示阅读材料,介绍补铁剂和VC,解密“鸡尾酒”谜底)

(设计本环节目的:用铁的知识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体会知识

来源于生活、形成于课本、应用于生活,这是完整的科学探究脉络)

以后我们遇到这类与化学相关的社会问题,要遵循科学探究的脉络去理

性思考,千万不要人云亦云,这是一个有科学素养的公民所必备的科学

态度和社会责任!

教学效果分析

本节课采用的是“目标导引,任务驱动”教学模式,

所以验证效果最好的办法是看看每一个任务是否保质

保量完成,课堂目标的达成度就用达标检测来检测。

每个任务都有时间限制,在规定的时间内五分之四

的同学完成,并且能做到完美展示。只是在动手实验

是有部分同学出现消极等待的现象,这提示我们要加

大实验力度。

课堂达标题目,百分之九十的同学能达到90分以

上,还有就是都能在限时内完成。

《探究铁的氧化性或还原性》评测练习 限时5分钟

1.所含铁元素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的物质是( )

A. Fe B. FeCl C. FeCl D. FeO

2323

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铁元素是生物体中含量最高的生命必需的微量元素,人体缺铁,就会出现贫

血症状

B.人体只吸收Fe,适量服用维生素C 有利于铁元素的吸收

2+

CCO会使血红蛋白丧失载氧能力,使人体出现缺氧症状

D.实验室检验Fe常用KSCN溶液

2+

3.要证明某溶液中不含Fe,而可能含Fe,进行如下实验操作时,最佳顺序是

32

( )

加足量氯水 加足量KMnO溶液 加少量KSCN溶液

4

A①② B③② C③① D①②③

4. 下列变化过程中,需要加入氧化剂的是(

AHClH BHClFeCl CHSOSO DFeFeO

22242 34

5

5. 要除去FeCl溶液中的少量FeCl ,可行的办法是( :要除去FeCl 溶液中

2 33

的少量FeCl,可行的办法是(

2

A 加入KSCN溶液 B 通入氯气

C 加入铜粉 D 加入铁粉

《探究铁及其化合物的氧化性或还原性》

课后反思

新课程强调改变过去单一的接受式学习的影响,要注意把实验的

主动权交给学生,引导学生从实验中发现新问题,设计新实验,解决

6

新问题,将探索推向深入,也就是“在做中学”,在这一教学理念的

指导下,我主要反思本节课中三个问题:

一、 如何选择合适的教学素材。

选择的教学素材必须引起学生探索的欲望,不能太远也不

能太简单才行。

二、 如何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让学生通过看课本查资料逐步探索,每一步都有获得感,

最后实现目标。

三、 如何培养学生的化学学科观念。

化学的核心素养贯彻始终,并能让学生体会到,必要时可

以说出来。

总之,用心设计每一个教学环节,完成“创景激趣---自主

学习—合作探讨—组间质疑—展示作品”整个教学过程。

用心设计每一节课,培养学生终生受用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