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1月28日发(作者:)

1 简介 ······························································································································· 1

2 产品规格 ························································································································· 1

2.1 规格列表 ······················································································································ 1

2.2 注意事项 ······················································································································ 2

2.3 友商实现对比 ················································································································ 2

3 配置前提 ························································································································· 3

4 配置环境 ························································································································· 3

4.1 服务器························································································································· 3

4.2 软件 ··························································································································· 3

5 组网需求 ························································································································· 4

6 配置指导 ························································································································· 4

6.1 准备备份服务器 ············································································································· 4

6.2 指定备份目的路径 ·········································································································· 5

6.3 立即备份CVM配置数据 ·································································································· 6

6.4 配置定时备份策略 ·········································································································· 8

6.5 备份恢复 ···················································································································· 10

i

1 简介

本文档介绍H3C CAS CVM虚拟化管理平台配置备份与恢复功能的使用方法和操作步骤。

H3C CAS CVM虚拟化管理平台定位于服务器计算节点、虚拟机、虚拟网络和虚拟存储等资源的集

中配置与管理中心,虽然H3C CAS CVM虚拟化管理平台本身的可用性不会对业务系统的运行造成

影响,但是,会造成整个虚拟化管理的不可用,例如,管理员无法查看业务系统虚拟机的运行状态、

无法创建新的业务系统虚拟机、无法通过配置界面直观地访问虚拟机操作系统等。因此,在实际应

用部署时,客户都希望H3C CAS CVM虚拟化管理平台能够提供高可用性手段,确保H3C CAS CVM

虚拟化管理平台的故障不会影响到虚拟化环境的管理。

目前,H3C CAS CVM虚拟化管理平台的高可用性通过如下两种途径来保证:

(1) 双机热备方案:使用2台服务器,都安装H3C CAS CVM虚拟化管理平台,分别作为主、备

管理节点。两者之间通过心跳链路确定主备状态,通过数据链路同步配置数据。主节点异常后,

备节点接管管理任务。

(2) 配置备份与恢复方案:使用1台服务器作为H3C CAS CVM虚拟化管理平台,管理员手工对

管理节点的配置进行备份,或者制定合适的备份策略,定时备份管理节点的配置数据。当管理

节点服务器出现故障无法恢复后,使用另外的服务器重新安装H3C CAS CVM虚拟化管理平

台,再导入先前备份的配置数据,恢复虚拟化业务管理功能。

与双机热备方案相比,无论是从构建成本,还是从组网复杂度,配置备份与恢复方案都要低很多。

但是,有利必有弊,配置备份与恢复方案不是一种实时的方案,即当H3C CAS CVM虚拟化管理平

台故障后,需要管理员手工干预进行恢复,而且,如果在上一次备份之后,H3C CAS CVM虚拟化

管理平台的配置发生了变化,此时,管理节点服务器故障会导致该部分配置丢失而无法恢复。因此,

CVM配置备份与恢复方案是一种“经济型”的管理节点高可用性方案。

2 产品规格

2.1

规格列表

一级规格 二级规格 说明

手工立即执行CVM配置备份。

支持备份到CVM本机磁盘目录和远端服务器(FTPSCP

式)。

支持配置定时配置备份策略,在指定的日期和时间自动执行

CVM配置备份。

支持设置备份数据的保留个数,防止对备份目的地磁盘空间

的无限占用。

支持历史备份数据的浏览功能。

支持历史备份数据的下载功能。

CVM配置恢复 支持从指定的历史备份数据恢复。

CVM配置备份

CVM配置备份与恢复

1

2.2

注意事项

(1) 如果将H3C CAS CVM虚拟化管理平台与H3C CAS CIC云业务管理中心及H3C CAS SSV

用户自助服务平台安装在同一个管理服务器上,执行CVM配置备份时,仅备份与CVM相关

的配置,不备份CICSSV相关的配置。

(2) 在实际应用部署时,尽量将配置备份到第三方备份服务器上,而不是备份在本地磁盘,避免本

地磁盘出现故障后,配置无法导出恢复的问题。

(3) 强烈建议配置基于每天的定时备份策略,且定义最多保留个数。原因有两点:一是防止CVM

管理平台配置的经常性变更,导致恢复前后的配置变化较大,加大管理员后期手工调整的工作

量。例如,备份之后新增了某个虚拟机,恢复之后,该虚拟机在后台正常运行,但在CVM

拟化管理平台上将看不到该虚拟机,即脱离了管理。如果配置了频率较高的定时备份策略,

以及时完成这些配置的备份,极大减少管理员手工干预的工作量和难度。二是CVM配置备份

本身消耗的计算资源和存储资源都较少,而且一般可以设定在业务量相对不繁忙的凌晨进行备

份,对整个虚拟化环境的影响微乎其微。如果总是能够在备份服务器上保留最新的管理配置数

据,对后期可能的灾难恢复造成的影响最小。

2.3

友商实现对比

规格 VMware 华为 H3C

管理节点配置备份与恢复功能 不涉及

双机热备 支持 支持

手工备份 不涉及 支持 支持

定时备份 不涉及 不支持 支持

FT

支持FTPFTPS两种数支持FTPSCP两种数

据传输协议。 据传输协议。

VMware vCenter Server支持安装在虚拟机上,通过虚拟机备份、迁移和FT等特性确保管理节

点的高可用性,而且VMware的计算节点本身也支持管理功能(vSphere Client,即使vCenter

Server出现故障,也可以通过vSphere Client来对单个ESXi Server进行管理。

华为FusionCompute(版本号为V100R003C10SPC600)的实现与H3C CAS基本类似,同时

支持双机热备和管理节点的手工备份,但不支持定时备份。

2

3 配置前提

本文档中的配置均是在实验室环境下进行的配置和验证,配置前服务器和软件的所有参数均采用出

厂时的缺省配置。如果您已经对被测试对象进行了配置,为了保证配置效果,请确认现有配置和以

下举例中的配置不冲突。

4 配置环境

4.1

服务器

本文档不严格与具体硬件服务器型号对应,如果使用过程中与产品实际情况有差异,请参考相关产

品手册,或以设备实际情况为准。本文档使用的服务器型号与配置如下表所示,该环境不作为实际

部署时的强制环境或推荐环境,只需要服务器能够兼容H3C CAS云计算管理平台即可完成本配置。

配置项 说明

服务器款型

服务器数量

CPU 28核,Intel Xeon E5-2650 0 @ 2.00GHz

内存 32 GB

本地磁盘 229.59 GB

网卡

H3C FlexServer R390

4

2 * Broadcom NetXtreme II BCM57810 Gigabit Ethernet

4 * Broadcom NetXtreme BCM5719 Gigabit Ethernet PCIe

4.2

软件

软件 版本

H3C CAS H3C CAS-C0205KVM Kernel 3.13.6

3

5 组网需求

管理数据备份与恢复数据流

IP192.168.5.180

备份服务器

Red Hat Enterprise Linux Server 6.5

PC

OS

Windows XP Professional SP332位)

IP

192.168.0.199

接入交换机

IP192.168.0.101

服务器#1服务器#2

VMVMVMVMVMVM

H3C CAS CVKH3C CAS CVK

IP192.168.0.102

IP192.168.0.202

服务器#3

H3C CASCVM

集群

1 CVM配置备份与恢复逻辑组网拓扑图

(1) 在服务器#1和服务器#2上安装H3C CAS CVK虚拟化内核系统,在服务器#3上安装H3C CAS

CVM虚拟化管理平台。

(2) H3C CAS CVM虚拟化管理平台(服务器#3)上,创建主机池和集群,将服务器#1和服务

#2添加到同一个集群中。

(3) 备份服务器是一个单独的硬件服务器,安装Red Hat Enterprise Linux Server 6.5(也可以是

其它类型和版本的操作系统,本配置以Red Hat Enterprise Linux Server 6.5为例)。

(4) H3C CAS CVM虚拟化管理平台(服务器#3)上,执行CVM配置备份功能(FTPSCP

方式,本配置以SCP方式为例),在备份服务器上验证备份数据是否存在。

(5) H3C CAS CVM虚拟化管理平台(服务器#3)上,配置定时备份策略,在备份服务器和备

份历史界面上验证备份数据是否存在。

(6) 模拟灾难发生的情景,在服务器#3上重新安装H3C CAS CVM虚拟化管理平台,验证备份恢

复功能是否生效。

6 配置指导

6.1

准备备份服务器

H3C CAS CVM虚拟化管理平台的配置数据可以备份在本地服务器磁盘,也可以备份到远端服务器

上。在实际部署时,推荐备份到远端服务器,以避免本地服务器磁盘故障导致数据无法恢复的可能

性。

步骤1 系统管理员准备好备份服务器硬件和电源等设施,在服务器裸机上安装Red Hat Enterprise

Linux Server 6.5操作系统。

步骤2 以超级管理员(root)登录备份服务器操作系统。

4

步骤3 配置备份服务器网卡IP地址为静态IP(本配置为192.168.5.180此处不建议配置DHCP

方式,原因是:H3C CAS CVM虚拟化管理平台与备份服务器之间是通过IP地址通信的,

如果IP地址发生变化,会导致CVM与备份服务器之间的网络连接不通,从而导致CVM

置备份失败。

步骤4 在服务器本地磁盘/root根目录下创建专门用于备份CVM配置数据的目录,如backup

[root@localhost ~]# mkdir backup

6.2

指定备份目的路径

步骤1 系统管理员登录H3C CAS CVM虚拟化管理平台,在导航菜单中依次选择<系统管

>/备份配置>CVM备份配置”标签页下,选择备份目的地为“主机本地目录”

或“远端服务器”,默认为“主机本地目录”,本配置以“远端服务器”为例。输入正确的

备份服务器IP地址、用户帐号、密码和备份位置,选择连接方式为“SCP方式”

2 配置CVM备份位置

步骤2 点击<连接测试>按钮,测试与备份服务器之间的连通性,如果出现“连接成功”的提示,

表明H3C CAS CVM虚拟化管理平台与备份服务器之间是网络可达的。点击<保存>按钮保

存配置

5

3 测试H3C CAS CVM虚拟化管理平台与备份服务器之间的网络连通性

如果有多个CVM虚拟化管理平台共用一个备份服务器,建议将目录设置为“/backup/CVM-IP

址”,以便区分不同的管理节点。其中,“CVM-IP地址”在CVM单节点部署时为CVM节点管理

IP地址,在双机热备部署时为CVM节点虚IP地址。

6.3 CVM

立即备份配置数据

步骤1 在导航菜单中选择<云资源>,在右侧配置工具栏中点击“备份CVM数据”按钮,在弹出的

“备份CVM数据”对话框中,选择<>按钮。

6

4 立即备份CVM数据

步骤2 root超级管理员身份登录备份服务器,通过命令行查看/root/backup/目录下的内容,发

现该目录下生成了一个形如“CVM_INFO_BACK_VVVVV_YYYYMMDDHHMMSS”的新

目录,其中,前缀“CVM_INFO_BACK_”是固定的,VVVVV”表示当前H3C CAS CVM

虚拟化管理平台的对外软件版本号,YYYYMMDDHHMMSS”为备份时刻的日期与时间。

[root@localhost ~]# cd /root/backup/

[root@localhost backup]# ls

CVM_INFO_BACK_C0205_24

[root@localhost backup]#

步骤3 H3C CAS CVM虚拟化管理平台导航菜单中,依次选择<系统管理>/备份配置>

在“备份历史”标签页下,可以看到备份历史信息。

7

5 查看备份历史信息

在备份历史中,管理员可以将备份的数据以压缩包的形式从备份服务器下载本地PC机目录,

可以指定备份数据进行恢复。需要注意的是,当指定备份数据进行恢复时,当前的CVM配置信

息将全部丢失,CVM的配置将还原到备份时刻的配置。

6.4

配置定时备份策略

在绝大多数应用场合,管理员需要对H3C CAS CVM虚拟化管理平台的配置进行定时备份,而不是

手工立即备份。定时备份的好处是可以做到完全自动化,在整个备份期间,无需管理员手工干预。

步骤1 系统管理员登录H3C CAS CVM虚拟化管理平台,在导航菜单中依次选择<系统管

>/备份配置>,在“CVM备份配置”标签页下,勾选“启用定时备份”,选择备份

频率、备份日期、备份时间和保留个数后,点击<保存>按钮。

8

6 配置定时备份策略

保留个数包括手工备份的个数,默认为1

如果配置了定时备份策略,且当前备份位置的备份个数已经超过了设置的保留个数,则将最早备

份的CVM配置数据删除。

步骤2 按照上述配置举例,每天凌晨0点将自动对CVM配置数据进行备份。root超级管理员身

份登录备份服务器,通过命令行查看/root/backup/目录下的内容,或者访问H3C CAS CVM

虚拟化管理平台,在“CVM备份配置”的“备份历史”标签页下,都可以看到自动备份的

CVM配置数据。

[root@localhost ~]# cd /root/backup/

[root@localhost backup]# ls

CVM_INFO_BACK_C0205_24 CVM_INFO_BACK_C0205_22

CVM_INFO_BACK_C0205_22 CVM_INFO_BACK_C0205_22

CVM_INFO_BACK_C0205_22

[root@localhost backup]#

9

7 定时策略备份结果

6.5

备份恢复

H3C CAS CVM虚拟化管理平台所在的服务器故障后,需要在备用的服务器上重新安装H3C CAS

CVM虚拟化管理平台,此时,先前备份的CVM配置将被导入到新的H3C CAS CVM虚拟化管理

平台。

步骤1 假设当前的H3C CAS CVM虚拟化管理平台硬件故障,在服务器#3上重新安装H3C CAS

CVM虚拟化管理平台。

步骤2 系统管理员通过浏览器访问H3C CAS CVM虚拟化管理平台,在导航菜单中依次选择<系统

管理>/备份配置>CVM备份配置”标签页下,配置成与故障之前完全相同的备

份位置。

10

8 备份恢复前设置备份参数

步骤3 点击“备份历史”标签页,H3C CAS CVM虚拟化管理平台将自动从指定的备份位置获取

所有的备份历史信息。

步骤4 在“备份历史”中,选择需要恢复的CVM配置数据,点击该数据所在行的“”图标,在

弹出的确认对话框中选择<>按钮。

9 配置恢复

11

CVM配置恢复后,H3C CAS CVM虚拟化管理平台将自动重启Web Service服务,此时,H3C

CAS CVM虚拟化管理平台Web配置界面可能会出现短暂的不可访问,请等待1分钟左右时间,

重新刷新Web配置界面。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