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4月7日发(作者:)

F

聚焦

Focus

/专题/

  近些年来,大棚作物发展势头迅速,但随着大棚栽培时间的延长,大棚内土壤盐分不断累积,盐害

逐年加重,既降低了蔬菜产量,也降低了蔬菜品质,严重影响了大棚生产的效益。

  什么是土壤盐害?土壤盐害也可称作土壤盐渍化,是土壤深层水的盐分随毛管水上升到地表,水分

蒸发后使盐分积累在表层土壤的过程。在表层土壤中的这些盐分包括钠、钾、钙、镁等的硫酸盐、氯化

物、碳酸盐和重碳酸盐。当表层土壤中的盐分含量太高或者超过作物能耐受的含量时,生长受阻,土壤

盐渍化的危害就表现了出来。

种玉米可以给大棚土壤“洗盐”?!

大棚植物出现生长困难,甚至死亡并不是因为

它们自身的原因,而是因为土壤“病了”。动物生

病会有异常表现,比如猪发蔫了、羊变瘦了、牛不

吃草了等。植物生病也有语言,比如叶片变烂、秸

秆发黄、果子发霉等。动植物都会用自己的语言告

诉人们自己的不适,那么土壤到底会用什么方式来

告诉我们“它们病了”呢?

尽管土壤不会说话,但是也有自己独特的语言。

健康的土壤都是松软的,而且蕴藏着丰富的养分,

松软的土壤有透气的空隙,为根系提供充足的氧气,

可以自由运输养分,为植物提供开花结果的营养。

而生病的土壤异常坚硬,这种变硬的土壤在学术上

14

F

聚焦

Focus

叫作土壤板结,这就是土壤生病的症状之一,它

用坚硬的身躯说出自己的不舒服,这就是土壤的

语言。

秘密。普查整顿发现,这些有问题的大棚土壤有

一个共同的特点——盐超标。据统计,大棚土壤

生病的现象已经到了触目惊心的地步,数量之大,

程度之深,让普查的专家十分吃惊。数据显示,

土壤亚健康

70%的大棚处于一个亚健康状态,其中有5%已经

处于一种严重中毒或者严重病害的状态,已经不

土壤生病直接影响了粮食蔬菜的产量和质量。

北京市房山区农业科学研究所高级农艺师朱文说

道:“植物生长良好,首先要有一个健康的土壤

环境,没有一个健康的土壤环境,就是再好的植物,

再好的品种也不行。”北京市昌平区土肥站高级

农艺师秦岭也表示,严重的土壤板结,干时死硬,

根系扎不进去,湿时土壤结构被破环,成烂泥状,

不通气、不透气,根系无法正常生长。而近些年

生病的土地越来越多,尤其是大棚土壤生病的更

多。温室大棚在我们国家已经有三十多年的历史

了,它不仅为老百姓的餐桌提供了丰富的品种,

也提供了许多反季节蔬菜和水果。可如今大棚里

的土壤却出现了问题,为什么会这样呢?几年前

的一次普查,终于让专家发现了这些土壤生病的

适合于生产了。

那怎么知道土壤里的盐是否超标了呢?1.土

壤表面有白色物质。北京市土肥工作站中级农艺

师文方芳表示,土壤板结严重时会在表面形成一

种白色结晶,耕作起来特别困难。2.土壤出现红

色藻类。这种藻类叫紫球藻,耐盐力强,只在盐

分很高的土壤里生长,是盐类发生的一个指标性

生物。如果土地大面积出现紫球藻,就不能种植

任何作物了。

例如北京市昌平区宋师傅家的草莓,刚开始

种时草莓长得很好,可是这几年是一年不如一年,

甚至出现草莓叶子发黄的现象。于是宋师傅给草

莓浇了水,可奇怪的是草莓还是发蔫,不得已只

能拔掉大棚里的草莓,这些都是土壤盐分超标造

15

P

专业视角

F

聚焦

Perspective

Focus

成的。盐能够阻断植物的吸水,让植物变得越来越旱,

这就是盐超标给植物带来的最主要的影响。在根系周

围的土壤中,盐的浓度太高,土壤中的盐就会通过根

系把植物体内的水分反吸过来,最终使得植物旱死。

大田里的盐很少是因为被大自然中的雨水洗掉了,这

是大自然自我调节的功能,所以大自然的土很少有盐

超标。

土壤盐害从何而来

土壤盐害是如何生成的?1.常年种植,没有空

闲期。设施棚里的周年生产,使得土壤没有休息的机

会,一年要种两茬,有的作物种植可能达到三茬、四茬。

2.土壤施肥多。很多农户认为,大投入就会有大产出,

因而在使用肥料的时候不管植物能不能够全部利用,

一味地加大肥料的用量。由于养分越来越多,植物根

本吸收不了,所以这些肥料往往会以金属离子的形式

存在于土壤之中。这些不被植物吸收的金属离子和一

些酸根离子结合,这就形成了我们所说的盐。3.大棚

多是滴灌。大田基本采用漫灌,这种方式的水量很大,

可以把土中的盐洗到土壤深层去。考虑到大棚不适宜

湿度过高,往往不采用大水漫灌,基本都是采用滴灌

的方式。滴灌的水量小,不容易渗透到土壤深层,不

利于土壤洗盐。4.封闭的大棚不利于洗盐。保护地有

一层保护膜,自然降雨不会流入大棚里,盐分不会被

洗掉。在这种人为的半封闭或者封闭的环境中,由于

大棚内温度较高,土壤中的水分容易蒸腾,温度越高,

蒸腾的速度就越快。蒸腾过程中,水和盐一起向上运动,

到了土壤表面,水已经蒸发掉了,但是盐只能留在土

壤表面。

大棚土壤“洗盐”措施

为了解决土壤盐害问题,科研人员思考了很多方

案。他们表示最好的方法就是大水漫灌,但这种方法

对于大棚来说并不现实。大棚温度高,水分蒸腾快,

且增加了大棚湿度,容易滋生病虫害,且如今的设施

农业是集约型农业,换土或将棚进行搬迁不现实,所

以找到一种简便经济的新技术迫在眉睫。在科研人员

多方走访后,终于找到了一个洗盐的突破口。他们发

现,尽管大棚一年四季都很忙,但在每年7月下旬-8

月底,大棚比较空闲,这段时间正好也是雨季,降雨

量占全年降水的80%~90%,因此这段时期要敞开大棚,

尽可能让大自然中的雨水冲洗土壤中的盐分。

雨水只能洗掉土壤的部分盐分,还是有些留在土

壤中。因此选择耐旱耐涝、生长迅速、养分吸收能力

强的作物成了关键。实验发现,玉米满足所有条件,

此外玉米扎根在20厘米的土层中,而盐分往往集中在

20厘米以上的土壤里。种植玉米,能够将0~20厘

米土壤的盐分都基本吸收掉。土壤里的无机盐对土壤

有害,但恰巧是玉米的最佳食物,这些无机盐在玉米

的生长过程中发生转变,化成有机质。如果再秸秆还田,

就增加了土壤可利用的有机质,这样不仅土壤盐分降

低了,整个土壤品质也都提升了,土壤变得健康了。

此外,因为种植玉米的目的是给土壤洗盐,所以并不

要求精耕细作。由于土壤中有过剩的养分,种植玉米

时也不再需要施肥。

经过测算,一年一次这么“洗盐”,可以让土壤

里的盐分降低30%~70%,而且当玉米秸秆还田时,

还会给土里增加几千公斤的有机物。利用玉米洗盐,

这项技术简单易学,意义非常重大。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