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4月19日发(作者:)

目 录

1 瞬时外向钾电流在糖尿病心肌病电重构中的作用 ………1

1.1 中文摘要………………………………………………………1

1.2 英文摘要………………………………………………………3

1.3 前言……………………………………………………………6

1.4 材料与方法……………………………………………………8

1.5 结果……………………………………………………………20

1.6 讨论……………………………………………………………29

1.7 结论……………………………………………………………38

1.8 参考文献………………………………………………………39

1.9 英汉缩略词对照表……………………………………………44

2

3

致谢……………………………………………………………46

糖尿病的发病机制及诊断治疗(综述)……………………48

瞬时外向钾电流在糖尿病心肌病电重构的作用

摘 要

目的:糖尿病心肌病(Diabetic cardiomyopathy, DCM)严重心律失常的发生率

非常高,其一旦发生不仅恶化心功能加重心肌损伤,而且极易导致患者死亡。

目前多数学者认为糖尿病心肌病恶性心律失常的发生与心室肌电重构现象

有关。Tomaselli在对心衰及心室肥大研究中发现心室电重构表现为动作电位

时程(Action potential duration, APD)和有效不应期(Effective refractory

period,ERP)延长,复极延迟

[1]

,但是其细胞离子流变化基础尚不完全清楚,

而多数认为是由瞬时外向钾电流(Transient outward potassium current,Ito)

减少引起

[2]

。目前对于糖尿病心肌病心电重构研究较少,尚不清楚在糖尿病

心肌病电重构中Ito 是否起重要作用。本研究通过链脲佐菌素

(Streptozotocin,STZ)腹腔注射建立糖尿病大鼠糖尿病心肌病模型,利用

膜片钳技术检测大鼠心室肌细胞Ito变化,从而了解其在电重构中的作用。

方法:本实验选用20只健康成年SD大鼠作为实验大鼠,随机分为两组:1)

对照组(n=10),2)DCM组(n=10)。对照组持续喂养普通饲料,DCM组持

续喂养高脂饲料12周。通过药物诱导建立糖尿病心肌病模型:在DCM组使

用1%链脲菌素腹腔注射,对照组则以等量柠檬酸缓冲液腹腔注射。通过病

理组织学证实为糖尿病心肌病心肌病理学改变。建模成功后分别对两组大鼠

采用改进的耐钙成年大鼠急性酶分离方法分离心肌细胞,运用膜片钳技术以

全细胞模式分别记录两组大鼠心室肌单细胞的Ito和膜电容,并运用Clampfit

10.1、OriginPro 8.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作图以及SPSS11.0软件分析比较两组

大鼠心室肌的Ito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DCM组血清TC,TG,LDL-C,

FBG都明显增高(P<0.05),而血清HDL-C则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DCM组大鼠左心室心肌细胞的Ito电流密度(+70mv时16.8±9.1 pA/pF)显

著低于对照组(+70mv时36.25±5.2 pA/pF)(P<0.05),DCM组的Ito的I-V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