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4月27日发(作者:)

山西中医2008年11月第24卷第11期 SHANXI J OF TCM Nov.2008 Vo1.24 No.11 .11. 

保肝理脂汤 

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1 20例 

梁晓夏 

摘要:目的:观察中医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治疗疗效。方法:选取符合诊断标准的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240例。随机 

分为2组,治疗组120例予保肝理脂汤治疗,对照组120例予甘利欣胶囊、脂必妥口服,4周1疗程,用2个疗程。结果:治疗 

组治愈6l例,好转45例,无效14例,总有效率为88.33%;对照组治愈29例,好转55例,无效36例,总有效率为70.00%。 

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保肝理脂汤治疗非酒精神脂肪肝疗效优于西药治疗。 

关键词:非酒精性脂肪肝;保肝理脂汤;中医药疗法 

中图分类号:R575.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0—7156(2008)11—0011—02 

Clinical Observation of Regulating Lipin to Protect Liver Decoction on Non-alcoholic Fatty 

Liver,A Report of 120 Cases LIANG Xiao—xia(Henan University,Kaireng,475000,China) 

Abstract:0bjective:To observe the curative effect of Chinese herbal on non—alcoholic fatty liver.Method: 

240 cases consistent with diagnostic code of 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were chosen and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ran-- 

domly.120 cases in the treatment group were treated by Regulating Lipin to Protect Liver Decoction,and 120 cases 

in the control group were treated by Diammonium Glyeyrrhizinate Capsule and Zhibituo.One treatment course was 

4 weeks,and they were treated two treatment courses.Result:In the treatment group,61 cases were cured,45 

cases were effective,and 14 cases were ineffective.And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was 88.33%.In the control 

group,29 cases were cured,55 cases were effective,and 36 cases were ineffective.And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was 70.00%.There was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P<0.05).Conclusion:It is better for 

Regulating Lipin to Protect liver Decoction to treat 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than only western medicine. 

Key words:non—alcoholic fatty liver,Regulating Lipin to Protect Liver Decoction,TCM therapy 

非酒精性脂肪肝病是一种病变主体在肝小 

功能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 

叶,以肝细胞脂肪变性和脂肪贮积为病理特征,但 

性。 

无过量饮酒史的临床综合征,现代医学目前尚缺 

2治疗方法 

乏有效的药物。2005年1月至2007年12月,笔 2.1治疗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法,减体重、清淡饮 

者采用自拟保肝调脂汤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病 

食,采用化瘀理气法,给予自拟保肝调脂汤,药用: 

120例,临床效果满意,报道如下。 

生山楂、牡蛎、决明子各30 g,丹参、虎杖各25 g,泽 

1 临床资料 

泻、连翘、首乌各20 g,片姜黄、佛手各15 g,甘草 

所选病例均为我院门诊患者,诊断标准符合 

10 g,大黄9 g。每日1剂,水煎服,每日2次,每次 

中华医学会肝脏病学分会脂肪肝和酒精性肝病学 

100,mL口服,4周为1疗程,连用2个疗程。 

组制定的《非酒精性脂肪肝病诊断标准》…,中医 

2.2对照组:给予甘利欣胶囊3粒,脂必妥3片, 

诊断为“瘀血停着”之胁痛。治疗组120例,男84 

每日3次,口服。 

例,女36例;年龄28—58岁,平均38.62岁;其中2 

3疗效观察 

型糖尿病16例,肥胖6l例。对照组120例,男82 

3.1疗效评定标准治愈:临床症状、体征消失; 

例,女38例;年龄26~59岁,平均37.83岁;其中2 

肝脏声像图基本恢复正常,脂肪肝特征消失;肝功 

型糖尿病15例,肥胖59例。排除病毒性肝炎、自 

能恢复正常;TC下降>20%,TG下降>40%。好 

身免疫性肝炎。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情、肝 转:临床症状、体征好转;肝功能指标下降I>50%, 

TC下降10%~20%,TG下降20%一40%。无效: 

作者简介:梁晓夏,男,1957年8月生,副主任医师,河南大学 

未达到以上标准。 

(开封475000)。 

12・ 山西中医2008年11月第24卷第11期 SHANXI J OF TCM Nov.2008 Vo1.24 No.11 

3.2治疗结果:治疗组治愈6l例,好转45例,无 三酯及B一脂蛋白水平;革决明具有干扰脂质合成 

效l4例,总有效率为88.33%;对照组治愈29例, 

和抑制胆固醇沉积的作用;姜黄能降低甘油三酯、 

好转55例,无效36例,总有效率为70.00%。两组 

胆固醇的含量,减轻肝脏的损伤,有抗动脉硬化的 

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作用;首乌能显著降低血清总胆固醇水平,阻止胆 

4讨论 

固醇在肝内沉积,对过氧化物所致的脂肪肝、肝功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习惯、饮食结 

能损害、肝脏过氧化脂质含量增高和血清丙氨酸 

构等多种因素影响,非酒精性脂肪肝病发病率有 

氨基转移酶及谷氨酸氨基转移酶升高均有显著的 

上升的趋势,我国发病率在8.2%~12.9%,原来被 对抗作用;丹参能降低血清总胆固醇和甘油三酯 

认为多见于中老年人,现已向中青年甚至20岁以 

水平,对肝内脂肪沉积也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并能 

下的年轻人蔓延,尤其以30岁以上人群最多见。 

改善肝脏微循环,使缺血缺氧的肝细胞代谢障碍 

随着对该病研究的深入,现认为非酒精性脂肪肝 

减轻,有利于肝细胞恢复和再生,还能软肝缩脾, 

病不再是良性病变,它可发展为肝纤维化、肝硬 预防实验性肝硬化的发生,并使已形成的胶原纤 

化,不仅可导致肝病相关残疾和死亡,而且与动脉 维降解和肝纤维化重吸收;虎杖有明显降血脂和 

硬化性心脑血管病的高发密切相关,为此必须重 减少肝脏类脂化合物沉积的作用,降低血清游离 

视该病的治疗 。 脂肪酸及丙氨酸氨基转移酶、谷氨酸氨基转移酶的 

非酒精性脂肪肝病属中医胁痛范畴,本病形 水平 。临床观察显示,保肝调脂汤有活血化瘀、 

成条件与痰、湿、瘀、毒积等病理产物以及肝气郁 

疏肝理气之功,显著降低TG、TC指标,促进脂质过 

滞有关,其发病机制多为长期嗜食肥甘厚味致痰 氧化与转运功能,改善肝脏功能,有降脂保肝、抗肝 

湿内生、日久化热蕴毒、阻滞肝脏;或情志抑郁、气 

纤维化肝硬化作用。 

机不利、痰浊内停、肝脉瘀滞、血流不畅、胁络痹 

参考文献: 

阻,瘀血停积,从而出现一系列临床症状。现代医 

[1] 中华医学会肝脏病学分会脂肪肝和酒精性肝病学组.非酒精 

学目前尚缺乏有效的药物,笔者采用化瘀理气法, 

性脂肪肝病诊断标准[J].中华肝脏病杂志,2003,11(2): 

71. 

自拟保肝调脂汤,方中山楂为君药,具有活血散 

[2] 王雁翔,王灵台.非酒精性脂肪肝病的治疗现状[J].中西医 

瘀、消食化积的作用,为化瘀之要药;味咸,人肝 

结合肝病杂志,2003,13(5):319. 

经,牡蛎软坚散结,以水滋木,则肝胆自得其养;丹 

[3]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中册[M].石家庄:河北科学技术 

参活血化瘀,草决明清肝利胆,大黄活血化瘀,推 

出版社,1985:67—125. 

陈致新,消积导滞;连翘治十二经血凝气聚,又善 

[4]林小田,王昱.脂肪肝诊治及食疗[M].广州:广东科学技术 

出版社,2002:l,100—131. 

理肝气,既能舒肝气之郁,又能平肝气之盛 ;佛 

(收稿日期:2008—08一l8) 

手疏肝理气;虎杖清热解毒,清肝利胆,活血化瘀。 

本文编辑:李艳萍 

现代药理研究山楂能明显的降低总胆固醇、甘油 

《中医的现在与未来》征订启事 

由我国著名中医基础理论学者、天津市精粹国医经验研究所所长张维耀编著的《中医的现在与未来》(第二版)已 

由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全书10o万字,分为9章:1.命运攸关的抉择;2.试评中医经典著作;3.中医理论体系的 

形成;4.理论核心的演变;5.脏象学说的实质;6.中医系统论假说;7.中西医结合是里程碑;8.中医现代化方向;9.人才 

决定现代化的成败。 

2006年6月10日,《人民El报》海外版载文评论此书,认为该书“具有里程碑的意义,是因为它具备了三个条件:其 

该书对经典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作出了整体性的规范;其二,确定了现代中医学门类应该具备的要素和经典中 

医学的根本区别;其三,阐明了由中医学基本概念构成的现代中医基本原理和假说。该书系统介绍了经典中医学规范 

体系和未来发展方向,论述严谨,证明有据,剖析深入。”所以说此书是中医学发展史上里程碑式的著作,是经典中医学 

和现代中医学的分水岭,对当前中医学、中西医结合研究中的不规范和误区,提出了极具参考价值的论点,在当前发扬 

中医学还是废弃中医学的大讨论中有较大的指导意义。 

该书是中医学、中西医结合研究者,中、高级中医师,各级管理人员的必读之书。定价:185元,求购册数较多可优 

惠,书到后付款。联系地址:天津市南开区黄河道467号博爱门诊;邮编:300110;电话:022~27641818;联系人:张子 

超,胡雯,张晓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