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4月23日发(作者:)

“刘著现象”是社会现象还是个人现象?

伪娘,ACG界名词,通常指的是有女性美貌的正常男性角色,

且变装后常常带有很强的萌属性,有的可能更胜过一般女性角色。

随着伪娘角色的增多,越来越多的男性动漫爱好者开始喜欢伪娘。

快男”比赛带热“伪娘”风,而选手刘著则发表声明“我不是伪

娘”,那究竟什么是伪娘?中国第一位研究性的女社会学家李银河

称,刘著属于心理性别与生理性别不认同(意即通俗所言的“性别

错乱”)。“伪娘”来自于日本动漫界的名词,是指正常男性角色通过

变装之后,有女性一样的美色。李银河表示,“伪娘”现象的出现,

不能以偏概全,其实包括这两类人:一类是以纯粹表演为性质,

本身性倾向没有问题,比如梅兰芳、李玉刚,他们只是表演艺术

家对于角色的反串。另一类是来自于LGBT人群里的跨性别者和

异装癖者,LGBT人是用来指称女同性恋者、男同性恋者、双性

恋者与跨性别者的一个集合用语。而“快男”刘著属于自我心理性

别不认同,意即通俗所言的“性别错乱”。在跨性别者和异装癖者

两种分类里,李银河解释为:异装癖类的男生未必对自己的心理

认同是女生,只是爱好女性的服装和打扮。“伪娘”与异装癖也是

不一样的,主要区别还是在于他们对自己的性别认知。他们的存

在证明了社会的多元性,我们对性倾向、性别认同的多样性。社

会应该对这样的少数人持一种宽容的态度。

通常人们对穿女装的男人有一种厌恶,对此李银河解释,这可

能是来自于我们的习俗。因为我们大多都是异性恋者,心理性别

与生理性倾向都是一致的,所以会对这样的少数群体产生一种不

舒服的情感。“但我认为应该去尊重他们,他们只是自身的心理性

别与生理性倾向发生了偏差。”

社会学家“伪娘”现象刺激人性阴暗面

对于眼下出现的“伪娘”潮,是小众青年群体颓废的心态体现,

他们以此填补内心的空白。此种现象对子孙后代的心灵无益。因为这

种亚文化迎合并且刺激了人性的阴暗面,直接的受害者,是一批缺乏

判断力的年轻人。

第三方调查近日就“伪娘”现象在多个网络论坛进行了调查。

58%的参与网友认为“伪娘”现象“反映了病态的扭曲的价值观”、

52%的网友认为这一现象会误导青少年价值观,44%的网友表现出强烈

的反感和鄙视。

也有15%的网友认为,“伪娘”现象是一种进步,它体现了社会

的宽容。不过,65%的网友认为,“伪娘”的走红是炒作出来的。

李宇春的出现开创了一种新的审美观,让“中性美”进入了人们的

视线,被封为“春哥”的李宇春成为了“中性”潮流的指向标,被众多女

性争相模仿。而在2010年“快乐男声”的选拔赛中,一批画着精致的

妆容、穿着裙子、踩着高跟鞋的男选手“竞相亮相”后,一种颠覆性的

男性审美观就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瞬间在全国各地蔓延。这群美丽的

男孩被称为“伪娘”,其中被称为“著姐”的刘著更是以惊人的“妩媚”而迅

速走红。看着网上那些娇媚美丽的男性照片,让人不禁惊呼我们已从

“哥时代”进入了“姐时代”。

在社会约定俗成的审美观中,男孩要有阳刚气,阴柔的女性化形

象是不符合大众心理的。如果说,“伪娘”盛行只是出于个人审美不同

的话,也无可指责,反而体现了多元化社会的宽容度在日益增加。但

是,时下在选秀节目中出现的所谓“伪娘”,绝不应该炒作和推崇。因

为这将给文化消费带来病态,将给青少年带来不良的影响。

其实,“伪娘”这个词由来已久,经常看日本漫画的人对这个词早

就不陌生了。但“伪娘”真正被大众所熟知,还是在前不久的“快男”选

秀节目上。选手刘著的爆红,带起了一场“伪娘”风。有人说,这也挺

正常的,以前不也有男人在舞台上扮演女人吗?的确,我国著名京剧

大师梅兰芳就是以扮女角闻名于世,李玉刚曾以女人的扮相和声音赢

得观众的喜爱,小沈阳也以格子裙、花头卡为观众所熟悉。但确切地

说,他们和“伪娘”这个词是不贴边的,充其量只是“反串”,用小沈阳

的话说,离开舞台,他们在生活中都是“纯爷们儿”。而“伪娘”,他们

除了在生理性别上是男人,在生活中他们基本都是以女人的生活方式

出现的。他们能引起社会的如此关注,并不是缘于他们在舞台上的表

演,而是他们的外表、声音、打扮与女人实在是相似得看不出差别。

成年人看“伪娘”不过是出于一种好奇,真正对“伪娘”产生兴趣并模仿

的一般都是90后独生子女,他们价值观还没有成型,容易受到社会

风气的引导,并以丑为美。如果任“伪娘”现象发展,很可能会导致这

些青少年价值观的扭曲。

一个人只要心理健康,不伤害自己、不伤害别人,有些个性化的

言行,会给我们的生活增加不一样的色彩。宽容不意味着认同,不意

味着你也跟那些人一样特立独行。

有一个老师担心这种现象会误导小孩子,造成小孩子性取向出现

问题,其实,这是多虑。

一个人只要有良好的性格,他自然会有判断力,而不是强调女生

就应该温柔象个淑女,男生就得坚强象个英雄,这种贴标签式的性格

教育,会扼杀孩子的天性。一个人的性格好坏跟其性别没多大关系,

良好的性格的核心品质,比如自信、人际关系和谐、宽容、有责任感

等,并不是只属于男人或女人。

现在学校的老师要改变自己的观念,不能一味禁止一切,这种武

断的做法更伤人。

有多少成年人在乎孩子的言行呢?小孩子在成年人眼里,等同于

幼稚,没有多少成年人愿意跟孩子一起思考人生。其实,小孩子思考

的很多问题,都值得成年人思考,而且现在的孩子信息量非常大,学

习动力极强,可父母往往只关注跟考试有关的东西,武断地忽略其他

信息,造成孩子只能在没有任何引导有情况下思考很多复杂问题。

与其害怕孩子受到某些社会现象的误导,不如直接跟孩子交流,

听听他们的心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