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1月25日发(作者:)
大学生的“复制—粘贴”文化不容忽视
[摘 要] 互联网的发展导致了信息使用文化的变化,大学生的“复制—粘贴”
文化不容忽视。除了采用技术手段等打击策略,也启示我国各高校采用积极的预
防措施。
[关键词] 互联网 信息使用文化 剽窃 策略
20世纪末的技术进步导致了信息使用方式的广泛变化,万维网的出现创造
了在教育、商业组织和家庭中的全球信息和交流资料的广泛使用。这些发展的直
接结果就是信息使用作为一种文化的变化。对于当代大学生来说,远程交流和获
取信息已经成为他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互联网戏剧般地方便了他们从大量的电
子资源中操纵信息,他们学术论文中的“复制—粘贴”文化不得不引起关注。
一、互联网发展的三个阶段及信息使用文化的变化
第一阶段是上世纪80年代末期,互联网出现了,主要是被学术机构用以作
学术研究,使用者仅限在有一定教育水平的人,他们以合作团体的方式工作并从
免费的信息传播中进行科学发现。这种环境中的信息使用文化包含着复杂的礼
规、诚信,学者们可以从同行中得到共享信息和引用的致谢,确保了信息的归属
和永久的价值。
第二阶段是90年代早期,技术的进步不仅改变了谁使用互联网,也改变了
如何使用它。在技术发展的过程中,万维网和界面友好的浏览器出现了,宣告了
基于图形的操作系统如windows、文字处理软件、E-mail、聊天软件的降临,所
以互联网被更多地使用,并拥有了全球性的使用者。一个人只要拥有一台电脑、
一个调制解调器和一根电话线就可以跨越地理和时间障碍实现信息的迅速传播。
教育系统也视互联网为一种免费资源或虚拟图书馆,通过点击鼠标就可以得到大
量的资料,他们也开始花大量财力在硬件和软件上。在家里、学校和商业中使用
电脑都更加普遍了。新的一代用户也正在创造一种新的信息使用文化。
第三阶段也就是目前的阶段,以技术的变化为主要特征。技术变得更加价廉
和功能强大。移动电话也可用以发送E-mail、摄像和存储信息,手提电脑更加小
巧而速度更快。互联网的使用者跨越了社会上所有层次的人,获取信息已成为他
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他们习惯地剪切、复制、粘贴和迅速地传播信息,即创造
和消费信息。同时,原始智力的归属开始变得模糊不清,由于互联网上没有“审
计”, 公共领域被理解为“免费使用”, 互联网上的可用信息常被视为可以没有
版权保留,任何人都可使用它,信息价值却削弱了。大学生使用信息资料,特别
是电子或数字资源,通过鼠标的点击以及复制、粘贴过程来完成,常常是纯粹的
剽窃,发展了一种智力财富与媒体不再关联的信息使用文化,这种变化是技术本
身的发展和互联网在商业和教育领域大量应用的结果。
二、网络时代的“复制—粘贴”文化及主要的打击策略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