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1月25日发(作者:)
《复制与粘贴图形》
■教材分析
(一)教材分析
“复制与粘贴”是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室编写的教材《小学信息技术》三年级第11课,
教材目的是学习复制、粘贴以及移动图形的方法,掌握对相同图形进行剪贴、复制的技巧,
简化作图过程,了解计算机作图与普通作图的区别。本课主要分为三个部分的学习,第一部
分主要介绍选定、复制、粘贴的步骤。第二部分主要学习将复制、粘贴后的图形移动到合适
的位置。第三部分主要学习图形的粘贴方式,即透明背景和不透明背景的区别。
(二) 教材处理
我在教材的基础上对本节课进行了重新设计,教材中教授的练习是“美丽的花园”,而巩固
练习时却变成了“奥运五环”“七巧板”。这样使我们的课堂教学支离破碎。我觉得,信息
技术课堂教学在设计练习时,每节课都要围绕“一个主题”展开,这样才能使我们的教学成
为一个整体,使我们的教学对学生更有吸引力。
因为了解到学生最近迷恋加上了湖南卫视的综艺节目《爸爸去哪儿》,个个成了里面小明星
的小粉丝,而且里面有一期节目是kimi在沙漠过生日,因此我将这节课的练习主题定为“给
kimi过生日”,设计了四个不同层次的练习“帮kimi准备蜡烛”“挂生日礼物”“给小伙
伴分食物”“植树造林”,让每一位学生积极地参与到给kimi过生日的情境中,在过生日的
流程中,潜移默化地全身心地投入到课堂教学中来。对于第一部分学习复制和粘贴的操作,
我通过让学生为小kimi点蜡烛来完成。接下来通过为小kimi“挂礼物”来解决透明背景和
不透明背景的问题,如果要粘贴不同的图形需要分别复制。通过为小朋友分食物,让学生动
脑思考并能想到可以一次复制一个对象,也可以一次复制多个对象。最后,我通过“植树造
林”来让学生巩固本节课的知识点,同时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三年级的学生,通过前面内容的学习,学生已经对画图软件有了一定的
认识,已经熟练掌握了“铅笔”“刷子”“椭圆”“曲线”等画图工具的使用,并且已经学会
了综合利用这些工具进行绘画。通过对学生的了解,学生最近迷恋上了《爸爸去哪儿》,还
成了kimi,angela,石头、天天、森蹀的小粉丝。根据儿童的天性和学生最近关注的内容,
所以创设了kimi过生日的情境导入,学生很喜欢。但是三年级的学生注意力不持久,爱动,
所以我把教学内容分成几个环环相扣的有趣的任务来完成,这样既激发了他们的兴趣,又调
节了课堂气氛,使学生能产生一种持久的探究动力,并且能始终积极主动不遗余力地投入到
任务的探究完成中去。因此,我采用了情境教学法与任务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
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使本节课能在生动、有趣、高效的状态下进行。
■设计思想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课堂一开始便播放《爸爸去哪儿》kimi过生日的视频片段,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学
生观察画面时发现,kimi过的是4岁生日,但是沙漠中只有一支蜡烛,我们怎么帮kimi准
备蜡烛呢,引导学生积极动脑踊跃发言,紧接着导入到了本节课的内容。
二、教师示范教学,教授教学重点
虽然信息技术课,提倡学生探究尝试,但是笔者认为,有些重点部分教师教授效果可能
会更好,不能因为探究而探究,因为学生容易“先入为主”,如果学生自己尝试后的演示有
不规范或者错误的操作方法,将来纠正可能会比较困难,所以在本堂课的重点部分,我选择
教师示范教学的方法,并且在讲解选定工具时,同时讲了“任意形状的裁剪”工具,为后面
“植树造林”环节,学生复制比较多的树后不好重新选择埋下伏笔。学生因为急于解决问题
注意力高度集中,教师通过讲解和操作示范,将操作过程一步步展示给学生看,让学生直接
感知、模仿和操作,这样学生很容易就领会了操作要领,留下深刻印象。
三、梯度练习,小组合作,实践探究
我们在设计练习时应根据学生的学习过程,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精心设计练习层次,
这既是学生能力转化的客观规律所制约,又是学生认知规律的反映。所以我把本堂课的内容
设计成了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四个小任务,并做到环环紧扣,逐步提高,这样不仅利于学
生加强实践,同时也促进了知识向技能的转化。
(一)基础性练习,掌握操作方法:学生在观看过老师的操作后,及时强化练习实践,
既让学生在实践操作的尝试练习中掌握了复制和粘贴的基本方法,又让学生在主动探究新知
识的同时发展了自己的思维,尝到成功的喜悦。
(二)巩固性练习,突破教学难点:巩固练习是学生学习和探究新知后,为巩固这些新
知识而设计的练习,它能促进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巩固和应用,进而形成能力。
(三)发展性练习,提升操作技能:发展练习是学生已掌握新知识后,为发展思维而设
计的练习。这堂课我设计的第三个练习是为小伙伴儿“分食物”,蜡烛上了,生日树挂好了,
接下来就要吃好吃的了。
(四)创新性练习,激发创新意识:创新性练习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也能使一堂课
的结尾出彩。让学生在有挑战性的练习中得到提高,体验到创新的乐趣。本堂课设计的创新
性练习,避免了以往课堂中创新性练习仅针对优秀学生的弊端,面向全体学生,层层递进,
步步深入,使不同程度的学生都能在这一练习中得到发展,而且练习的形式也比较新颖、生
动有趣,从而调动所有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掌握画图中复制粘贴的操作步骤,探索其细节与技巧的操作。
(2)掌握背景透明与不透明这两种不同的粘贴方式。
(3)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画图创作。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尝试操作,掌握复制、粘贴图形的方法。
(2)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动手能力。
(2)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
(3)促进其个性发展;培养学生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
4.行为与创新:
(1)灵活运用工具,帮助简化作图,掌握计算机作图与普通作图的区别。
(2)鼓励他们大胆创新,会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
■课时安排
安排1课时。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掌握画图中复制粘贴的操作细节及技巧操作。
难点:应用透明背景与不透明背景
■教学方法与手段
采用创设情境、任务驱动法、启发诱导,自主探究,合作探究以及有效评价相互结合的教学
方法。
■ 课前准备
多媒体设备,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与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1.教师出示视频片段(沙漠kimi过生日视频片段) 以学生感兴趣的
2.师:今天是小kimi的4周岁生日,你们知道过生日要场景导入,能够充
准备什么吗? 分调动学生的积
生(1):要吃生日蛋糕; 极性,同时使学生
生(2):要给小kimi送一些礼物; 对本节课的学习
生(3):要请好朋友一起吃饭…… 充满了期待。
3.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给小kimi过个快乐的生日。课
件出示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一下,蜡烛够吗?
生:蜡烛不够,蜡烛只有1根,小kimi4岁生日,应
该点4根。
师:蜡烛不够,现在你有什么办法吗? 预设问题出现,激
生(1):可以去买3根; 发学生积极思考,
生(2):现在上课,我们不能去商店买蜡烛,我们可以再产生解决问题的
画3根; 动力,热烈讨论。
生(3):我们还可以用复制的方法。
师: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复制与粘贴图形。
板书:第11课 复制与粘贴图形
(一)教师示范 复制粘贴 此刻,学生因为急
教师打开画图,示范操作并板书: 于解决问题注意
1.先用“选定”工具把要复制的图形选中;再演示“任力高度集中,教师
意形状的裁剪”工具把要复制的图形选中。(师:画图程序通过讲解和示范
一、
创设情境
激趣导入
二、
任务驱动
基础性练习
为我们提供了两个选择工具供我们使用) 操作,将操作过程
“点蜡烛”
2.单击“编辑”菜单,选择“复制”命令。 一步步展示给学
3.单击“编辑”菜单,选择“粘贴”命令。 生看,让学生直接
4.把粘贴好的图形移动到合适的位置。 感知、模仿和操
板书: 选定---复制---粘贴--移动 作,能加强学生对
知识的理解和记
(二)学生练习 忆,领会操作要
领,留下深刻印
(三)问题交流 象。
师:你在操作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问题?
【预设问题】
有的学生没有把蜡烛全部选定;
有的学生用铅笔框选;
有的不能选中整个蜡烛;
有的学生“复制”不可用。 通过学生演示及
学生演示操作 时纠正学生的错
可根据学生掌握情况,让学生上台再次演示:一选 定,误操作,解决学生
二复制,三粘贴,四移动。 遇到的问题,为下
师出示课件:复制一次,可以粘贴?次 面的任务练习铺
板书:复制一次,可以粘贴?次 垫基础。
学生再次练习,思考。
我们已经帮小kimi把蜡烛准备好了,现在我们就来帮kimi
把收到的礼物挂到礼物树上吧!
(一):出示“生日树”图片
通过小组合作学
习解决问题,既保
证了每个学生的
动手操作时间,同
时小学合作学习
解决问题,相互间
实现信息与资源
的共享,不断扩展
和完善自我认识。(二) 实践操作,合作探究:
注重培养学生的打开桌面上的“生日树”文件并把礼物变多后挂在生日树
自主学习能力和上。
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问题交流
师:你在操作过程中遇到了哪些问题?要注意什么?
【问题预设】
有的学生粘贴出来的是一根蜡烛,
三、
合作探究
巩固性练习
“挂礼物”
学生讨论解决
师:当我们需要复制新的内容的时候,一定要重新选定对
象。
板书:重新选定
师:有的同学在“挂礼物”的时候,生日树都给白色的东解决教学难点背
西遮住了,怎么回事? 景的透明与不透
师:在移动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在选定图形时将背景颜色一明这一问题,先让
起选择了进去,因此生日树就被遮住了,我们有什么解决学生个人自主尝
的方法吗? 试,自己发现问
题。并急迫想解决
(四)探究学习,解决问题 问题,把对解决时
请同学们先看看“小博士”是如何解决这个问题的。 间问题的愿望转
同座位两个同学一起学习 “小博士”内容【一个是视频文移到学习新知识
件,一个是纸质文件,学生可自己选择学习】。 的兴趣上来。
【教师控制电脑4分钟,给学生充分的学习小博士内容的利用学生的好胜
时间,同座位两个同学一起尝试操作。】 心、自尊感,组织
学生交流自学成果“如何将背景设为透明”。 学生参与竞争性
教师小结:当我们选择了选定工具后,工具箱下方就出现比赛,更好激发学
了一个辅助选择框,我们选择“透明”选项,然后再进行生的竞争意识调
复制操作时,复制的图形的背景就变成透明的。 动学习积极性,使
其熟练掌握操作,
学生操作:比一比,谁能挂的又多又快! 活跃课堂气氛。
(五)展示学生作品
展示学生的典型
作品,有效激发学
生的成就感和学
习兴趣。
巩固新知识,促师:生日树上已经挂满了礼物,现在就要给小朋友们准备
进学生对新知识晚餐了!
的理解、巩固和应(一) 打开桌面上的“分食物”图片文件,为小朋友分食物
用。 哦。
培养学生小组
合作探究精神
四、任务驱动
发展性练习
“分食物 ”
(二)学生练习,组内互相帮助讨论。
【预设,有学生直接把食物拖到盘子上;有学生一个一个
复制,有学生把食物放在一起然后复制粘贴】
(三)视情况,请一次复制多个对象的学生上台演示操作 学生演示,展示学
生的典型作品,有
(四) 展示学生作品 效激发学生的成
就感和学习兴趣。
(一)师:生日宴会在愉快地氛围中结束了,石头建议,
去公园玩玩,于是小朋友们浩浩荡荡地出发了。在去公园
的路上,小动物们发现周围只有这两棵大树,整个马路显面向全体学生,
得孤零零的,他们想利用这两棵大树和两个果子来植树造让学有余力的同
林,你们能帮帮他们吗? 学创作的更好,让
学习能力比较弱
的同学也能有所
收获,注重培养学
生的创新能力,学
生通过综合运用
复制、粘贴及其他
技能激情创作,充
分发挥学生的想
象力和创造力,有
助于发展学生的
思维,激发学生的
创新意识,让学生
在挑战性的练习(二) 学生操作,组内互相帮助讨论。
中得到提高、体验
到创新的乐趣。(三) 展示学生作品。
五、
分层练习
拓展创新
“植树造林”
板书设计
第11课 复制与粘贴
选定---复制---粘贴--选定
复制一次 粘贴 ? 次
重新选定
教学反思:
回顾本节课总体设计理念是以“兴趣”为起点,以活动为主线,运用任务驱
动法突出本课的教学重点,指导学生运用自主学习、实践探究、互动交流等学法
来完成知识的建构。
成功之处:
针对本课,我采用的教学策略是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成为新知识的“探究
者”,难点的“突破者”,让学生主动获取知识,通过课堂实践,学生学习的积极
性很高。
在教学内容的设计上,充分考虑到知识的层次性,知识由浅入深,活动由单
一到复杂,学生容易掌握,活动能够顺利地开展。而且活动的设计贴近学生的生
活,学生极易产生兴趣,并且环环相扣,学生很积极很快很好的完成任务,很好
地完成了预定目标。
对于本节课的难点,背景透明模式和背景不透明模式,学生在此部分练习中
发现问题,小组内查找原因,合作学习“小博士”,合作尝试使用背景透明模式,
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挂礼物”环节,在学生练习的时候我多次提到,谁能多帮kimi挂写礼物
呢?学生很容易就想到了复制和粘贴,而这一步是最容易出现问题的:学生会粘
贴出一根蜡烛来,这儿引发了一个思考点,也更让学生明白了“我要复制另外一
个图形,我必须先选定它,然后单击复制和粘贴,不然粘贴的只会是原先的图形”;
同时又出现一个问题,当把礼物挂在生日树上后,生日树被白色的东西遮住了,
怎么回事?怎么解决呢?学生的兴趣再次被激发,同座位通过合作自学“小博
士”,然后一个小组只在一台电脑上操作,避免了学生自己做自己的,同时做到
程度较好的学生带动基础较差的学生。从而合作探究出要选择“透明方式”才能
不将下面的内容遮住。这样,既让学生在实践操作的尝试练习中掌握了复制和粘
贴的基本方法,更让学生在主动探究新知识的同时发展了自己的思维,让每个学
生都尝到了成功的喜悦。
“分食物”环节,当出示分食物的图片的时候,一看到是他们平时喜欢吃的
汉堡、可乐、薯条,学生的情绪迅速高涨,纷纷跃跃欲试,积极投入到练习中了。
在学生练习时,我多次提到谁能最快完成。鼓励学生找到复制的快捷方法,除了
有学生用快捷键复制、粘贴外,还有很多学生想到了整体复制,即先把汉堡、可
乐、薯条放到一起,再将它们作为一个整体进行复制粘贴,这在很大程度上提升
了学生的操作技能,让学生明白:一次可以复制一个图形,也可以一次复制多个
图形。
在创新性练习中,利用两个树、一个苹果、一个桃子,植树造林,有的学生
只复制树,没有在意到两个果子,有学生先复制树,然后再往树上挂果子,有的
学生先往树上挂果子,然后再复制树,有的学生把树挂满果子后,再把树放在一
起复制......每个学生都很开心地投身到“植树造林”的活动中。有的学生在操作
时,由于树很难用选定工具选定,有学生想到了用“任意形状的裁剪”工具,做
到了活学活用。,伴着《爸爸去哪儿》的主题曲,学生“干”的热火朝天。
最后“收获卡”的填写不仅帮助学生梳理知识,而且能使每个孩子都体验到
成功的乐趣, “我教会了伙伴”和“我发现”更能使学生获得成就感。
不足之处:
没有设置专门的评价环节,而是教师口头对学生作品和行为进行及时评价,虽然
在努力做到多元评价,但是只是对作品进行了评价,并没有很好的引导学生提出
改进意见。对时间把握的不到位,致使“收获卡”环节比较匆忙。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