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2月19日发(作者:)

补充习题

1.

一大盒冰淇淋比一小盒冰淇淋的容量大百分之几?

2.火眼金睛辨对错。

(1)爸爸每月工资收入提高了10%,表示爸爸现在每月工资收入是原来的110%。((2)一件上衣现价比原价便宜25%,那么原价比现价贵25%。( )

(3)巧克力的单价比奶糖贵9元,那么奶糖的单价比巧克力便宜9元。( )3. 一种电子书原价500元,现在降低到350元,降低了百分之几?

参考答案:

1.(300-200)÷200=50%

2.(1)√(2)×(3)√

3.(500-350)÷500=30%

一组:郇美慧 75 郇玉杰 100 郇文慧100 祝震 100

平均分:93.75

二组:郇瑾秋 100 王雪雅100 郇志浩100 郇峻强100

平均分:100

三组:王雪莹 100 郇佳霖100 郇庆航75 郇双绮100

平均分:93.75

四组:王雪琳100 张凯銘75 郇玉萱 100

平均分:91.7

五组:郇盈馨100 刘配娴 100 祝龙海100 王瑞琪100

平均分:100

六祖:郇晓宇 100 李晓慧 50

平均分:75

小学五年级音乐教案

编花篮

教学目标:

1、学唱歌曲《编花篮》,用活泼、欢快的情绪演唱歌曲。

2、在创编游戏中让学生明白音乐来自生活,使学生更加热爱生

活、热爱大自然。

3、听赏《湖北小调》

一、情境导入

1、师:河南人特别喜欢花,他们还有一双灵巧的手,能编出

各种各样的花篮,有首歌就叫《编花篮》,让我们一起欣赏。

二、寓教于乐

1、听赏歌曲

(1)听录音范唱,师生随音乐节奏轻轻点头;

师:听了《编花篮》这首歌,你的心情怎么样?

生:高兴、活泼、开心、愉快、欢乐等;

(2)师:你们真会听音乐,让我们再次感受这欢快、活泼

的旋律。大屏幕播放《编花篮》,师生边听边打节拍。

师:从歌词中你听到了什么?

生:答。

师小结:《编花篮》这首歌曲调欢快,活泼,描写的

就是一群姑娘上山采牡丹的喜悦心情,就让我们带着这种心情,

先来读一读歌词吧!

2、读歌词

师:谁来读一读?

生:读

师:你的声音真好听,谁能读得更美一点!

生:读

3、哼唱旋律,解决难点

师:你读得真有感情,让们再来唱一唱吧!怎么坐唱歌

好听(抬头、挺胸、身体坐正),请小朋友们用“噜”“啦”跟

着老师的琴声轻轻哼唱。

师:觉得有什么难唱的乐句吗?

生:答

师:噢,老师知道了,你们提出的就是音乐中的装饰

音,怎么唱呢?让我们先来比较一下,加了装饰音的小音符和没

加装饰音的有什么不同。

师范唱:加倚音的音符和不加倚音的音符的区别

师:有什么不同吗,哪个更好听?

生:答

师:在唱这些小音符的时候,我们要唱得圆滑一点,小

音符唱得短而轻。请小朋友把有装饰音的乐句跟着老师模唱歌

谱。

师:现在请小朋友用“lu”再完整的唱一遍,相信你们唱

得一定比上次好。

生:唱

4、学唱歌词

师:听到小朋友们这么悦耳的歌声,老师都想把歌词唱

出来了,请小朋友伸出双手为老师打击拍。

师:你们也来试一试,大家跟着录音自学歌词。

生:唱

师:有什么不满意的地方吗?

生;说(互相解决,解决不了的老师帮助)

师:完整的把歌曲再唱一遍,注意刚才唱得不满意的乐句唱准确。

生:唱

加上插花,编花篮的动作唱一遍

5、处理歌曲的感情

师:小朋友学得真快,现在我们来听一听合唱团的小

朋友唱的和我们小朋友唱的有什么不同。

生;听录音

师: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吗?

生:比我们唱得更欢快、喜悦等。前面部分唱得很跳

跃,后面一部分唱得比较舒展。

师:大家说得真好,让老师也从小朋友的歌声中听到喜

悦,从表情上看到快乐,行吗?

生:有感情的唱。

三、创造表现

1、师:你们的歌声真美,刚才唱歌时,我们已经加上插花

的动作,想想还有什么好的动作,我们分四个小组创编,看哪个小组

创编得最棒、最有新意。

2、生分组创编

课件同时播放《编花篮》歌曲

3、汇报展示创编成果

4、听赏《湖北小调》

四、完美结课。

师:你们真会听音乐,大家知道,我国的民族音乐

丰富多彩,老师希望你们这些小花朵快快长大,把祖国的大花园

溜溜山歌

目的:

1、初步掌握“下滑音”的演唱。

2、 能用自然、诙谐的声音演唱歌曲《溜溜山歌》,表现出劳动的气氛 教学难点 歌曲中下滑音的演唱。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生在江苏民歌《茉莉花》的旋律中走进教室 二、导入 师:有谁知道刚刚那首歌曲的名字么?(生举手回答) 师:看来你对这首民歌很熟悉,是呀,这就是有名的江苏民歌《茉莉花》。

二、新授

(一)衬词 1、感受歌曲 师:很多民歌里都有衬词,今天我就给大家带来了一首家乡民歌,你来听听这首歌里有哪些衬词 (师演唱①) 生:溜溜或呀嗬嗨 师:你们的耳朵真灵!张老师是安徽人,这就是我家乡的一首民歌:溜溜山歌。再听听歌曲,一边听一边找找歌曲中出现了几处衬词 听范唱② 呈现歌词 生:四处

2、学唱“溜溜” 师:真是一群善于发现的孩子!是的,歌曲共出现了四处衬词。安徽人民是勤劳善良的,他们经常边唱着歌儿边劳动。让我们跟着歌声去寻找他们,一起享受劳动的乐趣!(范唱③) 师:瞧,树上有四颗果子,咱们把他们摘下来放进篮子里,

先摘最下面的两颗,跟我一起边唱边摘(学唱1 1) 弹琴,给固定音高 还有两颗果子长的高一点,我们把手伸高点摘(学唱5 5) 回到歌词 师:你能找到我们刚刚摘的两颗果子在歌曲哪里

么?

3、下滑音 师:你们发现了什么?(歌谱中有一条波浪线)这叫做“下滑线”,其实我们已经会唱下滑音了,不信你们唱一唱。(生回忆“溜溜”唱法,再次加深印象)下滑音的演唱就是这样。

4、学唱其他衬词 师:果子都摘下来了,真开心呀!我们跟着音乐再次回味一下摘果子的情景吧。(范唱④) 师:大家都在热火朝天的忙活着呢,跟我唱一唱第三处 “溜溜哪呀” 师:果子摘了好多呀,拎都拎不动了,咱们得再使把劲儿才行。“呀嗬嗨”(师模仿拎篮子感觉) 师:终于搬回来了!你们收获的真多呀!我也想加入你们的队伍,绿色部分你们来唱,其余的我来唱(生唱衬词部分⑤)

(二)学唱歌曲 1、感受旋律,跟琴哼唱 师:劳动了这么久,我们休息一会儿,请你们用LU轻声跟着我的琴声哼唱(弹一句哼一句)

2、学唱第一段 (1)听范唱,默唱 师:多动听的旋律呀!请你跟着范唱在心里默唱 范唱⑥ (2)跟范唱学唱 师:你们的小耳朵认真听了么?那么就请你跟着音乐轻声唱出来。范唱⑦ (3)跟琴唱歌,巩固歌曲 师:唱了一遍,你感觉自己还有哪一句可以唱的更好一点?(根据情况,拎出来练) 师:看来你们的小耳朵确实是一对会听音乐的耳朵!让我们跟着琴声唱一遍吧 (4)听范唱,感受情绪 师:我们都知道,大多数民歌都有着浓厚的生活气息,能够直接表达人们的心情。从这首歌曲中,你感受到怎样的情绪?听听想想 听范唱⑧(愉快的劳动) (5)跟伴奏演唱 师:说的真好!从大家专注的表情,我感受到了你们是一群爱动脑筋的孩子。就让我们带着这种情绪跟着伴奏唱一唱吧 生唱一遍 (6)字头咬字 师:从你们的歌声中,我感觉到了劳动的喜悦。下面听我来唱一唱和你们唱的有什么区别(师突出每一句第一个字头的演唱) 师:民歌讲究字头的演唱,要求咬清楚每句话的第一个字。你们这样唱一唱。 2、学唱第二段 师:这首歌曲短小但却寓意深刻,歌曲中唱到一棵树不成林,一根单纱难搓绳,让我们听听第二段又是怎样唱的 播放范唱⑧

3、对唱歌曲 (1)师生对唱 师:他们劳动的多欢呀!我想和同学们用对唱的形式表现出他们辛勤劳动的样子,我唱第一段,你们唱第二段。 (2)男女生对唱,分别站起来唱 师:你们也来试试这种演唱形式,男女生对唱,男生先唱。(你们合作的真好!)

4、完整演唱歌曲 师:经过大家的努力,我们不仅学会了一首好听的溜溜山歌,也获得了大丰收,这不正是团结的力量么。这首山歌的寓意也正是如此。让我们再一次发挥团结合作的精神,把这首山歌自信的唱出来吧!(跟伴奏完整演唱歌曲)

5、师方言演唱民歌 师:你们知道么,民歌大多来自于民间,用地方方言演唱的民歌更具有地方色彩。下面,我就用安徽方言来唱唱这首曲子。 四、拓展 师:在我们安徽有一个小小的县,叫做凤阳,在那里有几样东西很出名,其中之一就是他们的绝活--花鼓,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听听这首安徽民歌《凤阳花鼓》。 五、总结 师:今天我们学唱了一首安徽民歌(溜溜山歌),听了湖南民歌(浏阳河),陕北民歌(领唱秧歌)和山东民歌(沂蒙山小调),还有一曲(凤阳花鼓)。我国的民歌有如绚丽的百花遍野盛开,希望同学们课后利用好自己那对会听的耳朵,收集或学唱一首民歌,下节课上我们一起听一听。今天的课就上到这里。(生在《茉莉花》的音乐中走出教室)

布谷鸟叫了

教学目标:

1、学唱歌曲《布谷鸟叫了》,理解四分休止符、二分音符,牢记第一段歌词。

2、利用生动有趣的故事情境法学习知识,并参与表演加强记忆。

3、通过表演,培养学生热爱春天,热爱生活,热爱小燕子、布谷鸟的情感。同时,让学生知道生活是有大自然的万物生灵才显得更美。

4、听赏新疆之春。

教学要点:用柔和的声音演唱《布谷鸟叫了》,能编创动作表现歌曲。

教具:琴、歌片。

教法:听唱、故事、创编、表演、活动尝试。

教学过程:师生问好。

一、新学期教育与学生沟通,激励学生热爱音乐。

二、表演《布谷鸟叫了》

1、师边讲故事边在在黑板上进行绘画。将学生带进春天,带进大自然,带进火热的生活。

2、站学生来模仿“布谷鸟”的叫声或者动作。而且边做边随老师记忆歌词,体味歌词。

3、师范唱歌曲。让学生默声表演。看谁能把老师的歌表现的最好。

4、听琴,体会歌曲中的四分休止和二分音长,跟着音乐来拍手拍腿,感受歌曲的节拍,可以随琴自由演唱。

5、请大家互相合作,讨论一下歌曲中唱出了什么?你是怎样理解的。

6、听唱学习歌曲。注意旋律的的确起伏,边学习边让学生分小组拉起手。听第一段歌曲向左方向走,听第二段歌曲向右方向走。第三段反之。让学生在充分感受中记住歌曲的旋律。

7、唱会歌曲,牢记歌曲的第一段歌词,并启发学生小鸟唱出的是第二段歌词,我们唱出是第三段歌词。

8、动手操作,用彩笔标出休止符和长音的地方,看谁找的最准确。

9、听赏《新疆之春》。

四、小结:这节课我们来到了春天,来到了田野,让我们这些可爱的小鸟,把春天装扮得更美。把生活装扮得更美。

小鸟,小鸟

教学内容:学唱歌曲《小鸟,小鸟》

教学目标:通过教唱《小鸟,小鸟》,让学生感受歌曲中小鸟雀跃和展翅高飞的形象,激发学生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用富有弹性的、优美舒展的歌声唱好这首歌。

教材分析:《小鸟,小鸟》是一首优秀的童声合唱歌曲。它以小鸟为题,尽情抒发了少年儿童“爱春天、爱阳光、爱树木、爱花香”的心情和壮志凌云的崇高理想。

教学重点:能较熟练的演唱歌曲。

教学难点:6/8拍弱起小节的节奏练习及旋律演唱。

教学过程(本文来自优秀教育资源网斐.斐.课.件.园):

一、情境导入

出示几幅风景画,展示春天的景色,感受春天的美景。老师说:“小鸟非常的可爱,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无穷的乐趣,下面我们就来听一首歌曲《小鸟小鸟》,听后请你们说说自己的感受。”

二、寓教于乐

学生初听歌曲,感受歌曲情绪。

学生表达自己的感受:欢跃、亲切地;活泼地……

师:这样一首欢快的歌曲你们想不想知道它唱得是什么内容呀?(生你们想不想知道它唱得是什么内容呀?(生回答)下面就请大家认真听一听歌曲中都唱了什么?

学生听歌曲内容,听后复述:春天里有阳光,树林里有花香,小鸟在自由地飞翔,在田野,在草地,在湖边,在山岗,小鸟迎着春天歌唱……

生再次聆听歌曲,熟悉歌曲内容。

三:创造表现

展示小鸟欢快跳跃的节奏(提示休止符的停顿)

xx| x0xx x0xx | x0xx x0 |

爱春 天 爱阳光 爱湖 水 爱花 香

展示小鸟自由飞翔的节奏(提示附点的时值)

xx| x xx x xx| x. xx x. |

小 鸟 小 鸟 迎着 春 天歌唱

再听歌曲。学生看歌词轻唱感受歌曲。

学生轻声跟琴演唱歌曲,教师适当指导。

“啦啦……”先放慢速度唱,唱清楚后再连起来唱。

全班学生熟练演唱歌曲。(教师提问1、演唱时用什么样的声音来表现?2、用什么样的表情表现歌曲?)

在学生较好的演唱第一段后再演唱第二段。

处理歌曲:

全曲可用 mp - f - mp 等力度记号来处理。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并唱一唱,比一比,选择一组设计恰当的统一下来。

全班熟练演唱歌曲。

分男、女生演唱。

背唱歌曲,跟录音伴奏唱。

四:完美结课

进行保护自然、保护动物的教育。

在整个课堂实施过程中,我注重以学生为主体,关注学生所想、所说,不断用激励性的话语加以鼓励,努力为学生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学习氛围。

吹起羌笛跳锅庄

教学目标:

1、加深学生对少数民族善良、朴实、豪放、能歌善舞的特点的认识。

2、学会歌曲《吹起羌笛跳锅庄》。

3、在唱歌、伴奏、跳锅庄舞诸项音乐活动中能大胆投入、热情表现。

4、听赏《瑶族舞曲》。

教学过程:

1、导入 我国有56个民族,除汉族外的55个民族都称为少数民族,他们中有很多能歌善舞的民族,其音乐、舞蹈丰富多彩,是中华民族音乐文化中的宝贵财富,所以我们从小就应当学习、了解它并热爱它。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歌曲是《吹起羌笛跳锅庄》,老师首先向大家介绍一下羌族。

羌族主要聚居在四川省阿坝藏族自治州,这是一个以藏族为主的多民族居住地,因此各个民族的文化也就相互影响,歌中唱的“羌笛”是羌族的民间乐器,但跳的“锅庄舞”却是藏族的民间歌舞,从中也可以看出各民族文化的融合,

2、学唱歌曲《吹起羌笛跳锅庄》

(1)欣赏歌曲范唱录音(两遍),请同学们说说听后的感受。

(2)集体朗读歌词。

(3)随录音轻声哼唱歌词。

(4)学唱前16小节歌谱,引导学生“发现”后面8小节与前面8小节基本相同。

(5)背唱第一段歌词,并随伴奏带放声歌唱。

3、用课堂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4、学习几个锅庄舞的动作,欢快起舞 (1)根据录像或图片,随教师学会一两个锅庄舞的动作。

( 最好将教室里的课桌撤掉,学生可以在原位学习舞蹈动作。) (2)随录音做动作。 (3)边唱边跳。 (4)男女同学各站一排,随歌声起舞,男女同学动作可以不同。 (5)部分学生用打击乐器伴奏,其余学生围成一个大圆圈,随歌声跳起锅庄舞。

5、听赏《瑶族舞曲》。

6、小结:我们已经初步感受到了跳锅庄舞带给我们的欢乐,也初步了解了羌族,但这仅仅是开始,请同学们在课外收集羌族和锅庄舞的有关资料并互相交流。

让我们荡起双浆

一、教学目的:

1、通过学习本歌曲,能够用情绪饱满、优美亲切的声音演唱。

2、培养孩子们热爱祖国,热爱生活的情感,使学生感觉到生长在社会主义祖国无比幸福。

3、指导学生唱好二声部歌曲,在均衡、和谐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演唱、培养集体观念。

4、听赏《篝火、少先队员的聚会》。

二、教学重难点:

1、 弱起节奏OX XX。

2、 二声部的合唱部分。

三、教学准备:

音乐、录像等

四、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同学们在悠扬的《生长在祖国的怀抱中》的乐曲声中拍手走进教室。

2、采用音乐,师生问好。(略)

3、放录音《采茶扑蝶》片断,老师带领做律动。

(二)、节奏训练

板书:①4/4 O X X X ②2/4 O X X X

脚 手 脚 手 脚手 脚手

教师示范,学生模仿。同时比较两种节奏区别与联系。(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比较中领会)

(三)、导入新课

1、师放录相,屏幕上出现一群孩子在碧波荡漾的湖面上一边欢笑、一边划桨,尽情地、幸福地唱着《让我双桨》,至歌声消失、关闭。

师:同学们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划船小朋友们唱的歌曲好听吗?(生答略)。既然好听,那么我们今起来学习这首歌。教师出示大歌页。

2、作品及作者简介:歌曲创作于50年代中期。词作者乔羽是中国音乐文协主席,著名词作家。曲作者刘国著名的作曲家。

3、教师边弹琴边充满深情的范唱第一段词。

4、请三位同学分别有表情的朗读歌词。

5、教师先分别教唱二个声部的曲谱。

方法:教唱法与听唱法及随琴跟唱法。在较熟的基础上按谱填唱第一段歌词。

6、重点练习合唱部分。

方法:

①一声部唱,二声部默唱。( 相互交换 )

②二声部合唱(教师伴奏可跟随二声部)

7、听赏《篝火、少先队员的聚会》。

(四)、巩固练习:

1、竞赛唱。

分男女生唱、分小组唱、个人组对唱等形式。

2、跟伴奏带唱

教师指挥,要求唱得优美、动听、充满热情和自豪的感觉,启发培养学生表现美的能力。

3、表演唱

跟随录音,手握笔或尺作桨,启发学生想象在湖面上划船的情景,创造性的表演,活跃气氛,使音乐课堂进

课题

课时教学目标

《渴望春天》

1、

能够以“春”为主题的音乐作品中感受、体验人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快乐,乐于参与表现创造“春”的音乐活动。

2、

能够用甜美的声音,正确的换气齐唱《渴望春天》,尝试用声音,速度,力度的变化表现赞美春天,渴望春天的心情。

3、听赏《法国民谣变奏曲》、《土耳其进行曲》。

教学设想

教学程序与策略

一、、听音乐合节奏,进入教室。

二、首先请同学们欣赏《走进春天》的碟片(一段)

三、导入新课

1、

教师问:同学们刚刚看完这部MTV,,请大家结合自己的生活谈谈有关春的了解

2、

学生发言后,教师作出小结,并引入今天的课题《渴望春天》。

四、简介:《渴望春天》的曲作者创作进经过。

1、

利用多媒体把奥地利作曲家莫扎特的肖像及奥地利维也那风光展示给学生看。

2、

放出《渴望春天》的音乐。

3、

给学生讲述它的创作过程。

五、分析《渴望春天》的旋律线条及情绪。

1、

用多媒体把歌曲的旋律显现出并请一位同学上来用彩色笔把旋律线条勾画出来,教师在旁边加以指导,然后请他回到座位上。

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内心感受

2、

我们应以什么样的情绪来演唱呢?启发学生回答。

3、

教师通过提问总结出,这首歌我们应用甜美的声音,正确的换气齐唱,表现赞美春天,渴望春天的心情。

六、分析《渴望春天》曲式结构并讲解弱起,拍子。

1、

请学生们把这首歌的结构画出。

2、

教师小结,歌曲采用D大调拍。结构为带再现的单二部曲式。

3、

讲解弱起。

七、熟悉歌曲。

1、

请用口琴一起来演奏。

2、

要求学生跟节奏挥拍子,做试唱练习,熟悉乐谱。

3、

请一位女同学配乐朗诵歌词,下面的学生一部分用口琴伴奏,另一部分用哼名伴唱。

4、

请同学再欣赏一遍MTV,要求同学听音乐,用心感受,听完音乐后再来唱这首歌,用“情”唱。

八、欣赏有关“春”的四个小片段,讨论声音,速度,力度的变化。

《春天在哪里》,《春之歌》,《春天的故事》,《渴望春天》。

九、表演

1、

请同学根据歌曲的内容及自己的感受来做即兴小表演,下面的同学做背景音乐。

2、

全体用齐唱的形式来唱这首歌,加表演动作。

十、听赏《法国民谣变奏曲》、《土耳其进行曲》。

卢沟谣

教学目标:

1.情感目标:通过学唱卢沟谣这首歌,正确把握演唱这首歌曲的情绪。了解卢沟桥事变,传承民族精神,挖掘爱国

主义情怀,珍惜现在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

2.知识技能目标:掌握歌曲中的附点节奏,四拍长音,反复记号。

3.过程目标:完整而充分的聆听并且歌唱音乐作品,在音乐体验与感受中,享受音乐审美过程的愉悦

4、听赏《松花江上》,《长城谣》。

教学重点:学唱卢沟谣这首歌,并且能够唱得悠扬流畅。

教学难点:《卢沟谣》是一首F大调的合唱作品,采用了中国传统的五音(宫-1、商-2、角-3、徵-5、羽-6)谱写主旋律。而低声部则大多采用高声部下的一个三度。曲调清新、悠扬。音域较宽,特别是高声部,从低八度的5到高一个八度的5,对于儿童来说比较难把握。

教学过程:

一、导课

1.讲故事: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一首很好听的很特别的歌曲,但是呢,学这首歌之前,让我们来听一段历史故事。日本帝国主义为了占领中国,发动了蓄谋已久的全面侵华战争。 1937年7月7日夜,日军借一个士兵失踪借口,要进入北平(今北京市)西南的宛平县城搜查。中国守军拒绝了这一无理的要求。日军开枪开炮猛轰卢沟桥,向城内的中国守军进攻。中国守军第29军吉星文团奋起还击。掀开了全民族抗日的序幕。日本侵略者自1931年九一八事变侵吞我国东北后,为进一步挑起全面侵华战争,陆续运兵入关。到1936年,日军已从东、西、北三面包围了北平。从1937年6月起,驻丰台的日军连续举行挑衅性的军事演习。1937年,驻华日军悍然发动“七七事变”(又称“卢沟桥事变”),日本开始全面侵华,抗日战争爆发。

二.欣赏歌曲《卢沟谣》(播放三遍)

第一遍:不带任何问题的欣赏

第二遍:大家在听这首歌曲的时候,看着你们手中的谱子,可以跟着念歌词。通过老师刚才讲的故事,体会一下这首歌曲的内容。

第三遍:试着跟着音乐唱

三.发声训练

① 1 - 3 -- /5 - 3 - / 1 - - - // 哼鸣

② 1 - 7 6 / 5 4 3 2 / 1 - 3 5 / 1 - - - //

Lu lu lu lu lu lu lu lu lu lu lu

四. 学唱卢沟谣

学唱的过程中,学生要掌握歌曲中的附点节奏,四拍长音,反复记号。以及刚开始音的跨度很大,从5到高一个八度的5,注意真假声的转换,这些在教师教唱的过程中穿插进行。

同学们已经学会唱这首歌了,那么我们要在唱这首歌的基础上,加上几个动作。

①歌词:写江山

②歌词:浴血战

③歌词:中国人,意志坚

这三个地方,我们要加上三个动作。

教师示范,学生们学。然后跟着音乐大家一起边唱边加动作。这样学生跟着肢体动作可以使歌曲演绎得更形象,演唱得更有感情。

五、听赏《松花江上》《长城谣》。

在葡萄架下

一、教材分析:

歌曲《在葡萄架下》是选自五年级第上学期第七课,这是一首具有浓郁的新疆民歌风格的歌曲,2/4拍,二段体,C七声宫调式。歌曲中包含的附点音符的舞蹈性节奏一下子就表现出新疆维吾尔族人民那种能歌善舞的特点。

二、 教学目标:

1、 通过不同的音乐实践活动,引导学生体验切分节奏的特性,帮助学生正确掌握切分节奏并学会切分节奏的运用。

2、 感受带有切分节奏的歌曲《在葡萄架下》欢快热烈的情绪,并用听唱法初步学唱歌曲。

3、听赏《玛依拉》《新疆舞曲》。

特殊学生目标:感受欢快热烈具有新疆特色的歌曲《在葡萄架下》,并能够跟唱。

三、教学重点、难点:

设多种音乐活动,让学生亲身参与,感受到切分节奏充满动感、强调语气、加强力度的节奏特性。

能准确唱出歌曲《在葡萄架下》中的切分节奏。

特殊学生:感受切分节奏、能够大胆参与音乐活动。

四、教具准备:

多媒体、打击乐器、口风琴等

五、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 听音乐进教室方法:师生共同吹着口风琴、敲着打击乐器,在队列行进中表演乐曲《巡逻兵》。

2、 复习:歌曲《送别》

3、 欣赏乐曲:《在葡萄架下》

4、 总结分析

方法:在游戏中,让学生对以上环节中奏、唱、听的三首乐曲的风格、情绪进行分析。

说明:以上环节看似本课的导入、复习部分,实际已通过奏、唱、听方法使学生感受了不同乐曲的情绪,意在让学生体会出带有切分节奏歌曲热烈欢快、充满动感的特点。

(二)学习切分节奏

1、 切分节奏音响效果的感受

a、学生即兴创编各种节奏短句

b、教师拍出切分节奏,学生模仿跟拍

说明:学生在无意间感受并拍击了切分节奏,接受到了切分节奏的音响效果,真正体现出听觉为先导的教学理念

2、 拍节奏学舞蹈

a、在纯粹的切分节奏声中,学生表演舞蹈

b、模仿切分节奏的念白,哼唱带有切分节奏的衬词,表演舞蹈

特殊学生,拍手感受切分节奏。

说明:通过拍切分节奏、念切分节奏、唱切分节奏以及在切分节奏声中表演舞蹈等多渠道方法,适时地通过动觉切入,强化了学生对切分节奏的感受。

3、 认识切分节奏

a、出示切分节奏的名称及符号

b、利用多媒体出示切分节奏的演变过程

c、听辩出切分音中的重音

d、拍击各种切分节奏

说明:有了听觉领先、动觉切入的切分节奏感受环节,此时再适时地引出与切分节奏相关的理论知识,就显得浅显易懂,学生也易于接受了。

(三)新授歌曲《在葡萄架下》

1、 导入:谈话法

2、 感受音乐

说明:此环节本着听赏领先的教学理念,让学生熟悉曲调,为下面的学唱歌曲作好铺垫。

3、 用哼名“lai ”哼唱歌曲

4、 学唱歌曲

5、 完整演唱歌曲

说明:本环节为学生掌握切分节奏提供了实践机会。同时,通过学唱新疆歌曲《在葡萄架下》,也使学生了解了新疆歌曲节奏的特色,拓宽了学生文化视野。

6、听赏《玛依拉》《新疆舞曲》。

(四)教师小结,师生告别

掀起你的盖头来

活动目标:

1、在熟悉音乐旋律的基础上,尝试按二拍子的节奏创编动作。表现新疆乐曲欢快的风格。

2、能勇敢、大方地进行表演,体验合作地快乐。

二、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

1、音乐声中提问:“听,这首欢快的曲子叫什么名字?这是什么地方的曲子?”

2、师:“听了这首曲子我们会想到很多新疆的东西,我们一起来看看美丽的新疆吧!”(边看边说)

(二)感受节奏

1、师幼听音乐拍手坐下,师:“你还会用其它动作吗?”(初步感受拍子)

2、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什么?”(出示纱巾)

幼:

师:“看到红纱巾感到高兴、快乐,新疆人用纱巾跳舞时也很高兴,你看,老师也会用纱巾按着音乐的节拍跳舞!”(教师展示动作,幼儿打拍子)

3、师:“跳起舞真开心,今天老师想和大家一起分享心中的快乐,把我的红纱巾送给大家!”

4、师:“小朋友收到我的纱巾开心吗?来学一学老师刚才发纱巾的动作。”

5、幼儿听乐曲按节奏动一动。

师:“你们的纱巾甩动的真有节奏,象草原上的小马在欢快的奔跳,连尾巴都在摆动起来了!”

6、师:“能用其它动作来表演吗?想一想,再试一试。”

7、师:“刚才我发现XX的动作很特别,请他给大家表演一下!”

8、师:“想了很多动作,我们听着乐曲把这些动作连起来表演,行吗?”

9、师:“刚才同学们一个人表演时,可真棒,有的……,现在,动一动小脑筋,能找个朋友一起来表演吗?” |

10、师生共唱。

(三)、游戏《传花》

师:“红纱巾给我们带来了快乐,喜欢吗!那用它打扮一下自己吧!”

(幼儿自结纱巾)

师:“XX把纱巾……,真像一个……”

师:“纱巾不但可以给大家打扮打扮,还可以做成一朵漂亮的雪莲花呢!今天我们用这朵雪莲花做《传花》的游戏,好吗?就是听着音乐的节拍一个一个的传过去,把心中的快乐传给每个小朋友。

师:“(放音乐,准备)我们先来拍手接力试一试……”

师:“准备好了,雪莲花要穿过来了!”

(四)、用铃鼓打节奏

师:“让我们踩着铃鼓的节奏来一遍。”

学生、老师边唱边舞,结束本课。

红蜻蜓

教学目标:1、聆听歌曲,感受情绪。用优美抒情的歌声演唱歌曲,抒发对童年时光的美好回忆。

2、通过歌曲《红蜻蜓》的学习,从优美的曲调和歌词呈现的情景中感受合唱歌曲的艺术美。激发学生热爱音乐的感情。

3、二声部的合唱协调均衡,富有美感。

4、听赏《童年的回忆》《彼得与狼》。

教材分析:歌曲由日本作曲家山田耕筰采用诗人三木露风的一首回忆童年情景的诗谱写而成的。采用3/4拍、宫调式,全曲只有8小节,为上、下乐句构成的一教段体结构。歌曲的主旋律起伏较大,音域从“-”达十度,和声式的第二声部围绕主音“1”起伏不大,使歌曲的和声色彩非常浓厚。全曲虽短小,但曲调非常优美抒情,三段歌词却将美好童年的生动情景展现在人们的眼前,令人难以忘怀。通过“我”在晚霞中看到的红蜻蜓而引起的回忆,亲切而又深情地抒发了对

童年时光的美好回忆。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演唱歌曲,体会声部间的相互配合,感受并表现和声的美。

教学过程:

一、学生听音乐拍手进教室,师生问好。

二、发声练习《樱花》

学生用“lu”模唱旋律。注意声音自然柔和。

师:你对这首乐曲的曲调有什么感受?它是哪个国家的乐曲?

三、表演《红蜻蜓》.

1.教师播放乐曲旋律。

提问:这首乐曲和《樱花》有什么相似之处?

2.聆听歌曲《红蜻蜓》范唱。

提问:歌曲让你产生什么感受?表达了什么内容?

师:歌曲由日本作曲家山田耕筰采用诗人三木露风的一首回忆童年情

景的诗谱写而成的。3/4拍曲调非常优美抒情,歌词将美好童年的生

动情景展现在人们的眼前,令人难以忘怀。通过“我”在晚霞中看到的

红蜻蜓而引起的回忆,亲切而又深情地抒发了对童年时光的美好回忆。

3.再听一遍。

边听边划拍,感受歌曲的节拍特点。

歌曲有几个声部?

4.全班分为二个声部,学唱二声部曲调:

(1)教师分别范唱、范奏二声部曲调。学生用指挥图式边划边轻轻哼

唱各自曲调。

(2)二声部学生分别学习曲调。

教师重点辅导低声部唱稳、唱准。

(3)用“呣”唱二声部合唱,相互倾听效果。

5.学唱歌曲:

(1)在“呣”的基础上唱歌词。使两个声部都唱得很流畅熟练,能从中

获得二声部的效果。

(2)完整地唱好第一段歌词,二声部注意和谐。

(3)演唱第二段歌词。

(4)完整地演唱歌曲,注意声部间的相互配合及协调。

6.表演歌曲:

(1)复习力度记号。

(2)按歌曲标的力度记号来演唱。

(3)讨论:为什么要这样处理。还有其他处理方法吗?

(4)有感情地回忆当年的童年情景,触景生情地表演。

7、听赏《童年的回忆》《彼得与狼》。

四、拓展

回忆起童年时唱过的歌曲,填上歌名并唱一唱,互相交流,共同回忆童年的

好时光。

五、教师小结

七色光之歌

一、教学目标:

1、认识并学会演唱波音与滑音。

2、通过学唱歌曲《七色光之歌》,让学生从那活泼欢快的旋律中去领悟长大后要去创造多姿多彩的生活。

3、掌握音乐知识和技能。

4、听赏《快乐的萨丽哈》。

二、教学重点、难点:

1、学唱歌曲《七色光之歌》。

2、学会演唱波音与滑音。

三、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钢琴

四、教学过程:

1、导入:装饰音是用来装饰旋律的主要音的旋律型。在记谱中装饰音用特殊的记号和小音符来标记,演唱是它的时值计算在前面音符的是值内。下面介绍波音和滑音。

2、音乐知识:

1)采用先感受后认识的方法认识波音与滑音。并从中找出规律即波音是把本位音一分为二,在其间加入上方或下方辅助音而成,进而介绍上下波音。

2)介绍滑音。参照波音的介绍方法。另外,在“唱一唱”的练习中,注意下滑音要顺着它的音势向下滑行到另一音。

3、学唱歌曲《七色光之歌》

1)拍打节奏

A ×××∣×××∣×××∣ ×××∣

B ×××∣×××∣×××∣×××∣

2)视唱合唱练习

听一首二声部歌曲

提问:你听到海鸥在干什么?什么叫副旋律?副旋律的作用是什么?

3)视唱B段旋律。

4)听音练习:用A段的前八小节。

4、歌曲的处理。

1)速度:稍快。

2)力度:变化应较大一些可以形成对比。

5、活动与练习

1)、按教材上要求作听音练习。

问:歌曲处理时应注意什么?

2)、做练习前让学生先观察每一条节奏的特点。

节奏练习的准确性。

问如何才能把节奏听的准确?

3)、欣赏黄河大合唱。

6、听赏《快乐的萨丽哈》。

7、总结、下课。

教学反思:

通过今天的教学我发现一些学生唱歌平铺直叙,一些学生大声喊叫,这样长久下去肯定会使他们的嗓音受到损伤。我们知道学生正处在发育阶段,声带生长还没有定型,所以,应指导科学的练喉。每每上课前,总有些看似单调的发声曲,我们在教学时可以通过画画和相应的几句谈话,让学生比较直观的感受到发声曲的意境。记得贝多芬说过:“音乐可以使人们的精神迸发出火花”,音乐教学中应贯穿这一主线音乐形象的整体性,从教学氛围到教师范唱、范奏;从学生的演唱到每首歌曲的处理,都应强调音乐形象的整体性,使学生能在美好的音乐中,受到教育、感受到音

乐的美。唱歌的教学,应该根据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进行。我们要充分挖掘音乐本身的美感再去感染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