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5月4日发(作者:)

[幼儿说谎如何引导]幼儿说谎

小孩子说谎是一件需要家长重视的事情,一旦养成说谎的习惯会对孩子造成极大

的影响,下面是本文库为你整理的幼儿说谎如何引导,供大家阅览!

幼儿说谎的引导方法

类型一:逃避惩罚型说慌

案例:一天早晨,有小朋友来告诉我:"西西悄悄拿老师的东西,放到书包

里了。"我叫来西西问她:"西西是不是拿了老师的东西呀?"她摇摇头说没有。

我轻轻地抚摸着西西的头,再次问她:"西西乖,西西是个诚实的好孩子。西西

到底拿了老师的东西没有呀?"她还是坚决地摇摇头,眼睛里闪着泪花。

分析:我们把这类谎言定义为逃避惩罚型说谎。因为做错事、害怕承担责任

或者不愿做某件事而说谎,这在幼儿群体中普遍存在。面对这类幼儿,教师如果

不正确引导,而是直截了当地一味批评,就会形成恶性循环。要告诉孩子做错事

就一定要承担责任,所以在有效维护孩子自尊心的同时也必须得清楚地告诉她:

属于我们大家的东西,不能装入个人的书包。"

策略:为了照顾西西的自尊心,我决定开展一次寻找"小魔仙"的游戏。于

是,我对大家说:"小朋友们,我们的巴拉巴拉小魔仙不见了,芭比公主(一个

洋娃娃)好着急,我们帮她找找吧!"于是小朋友们开始四处找起来。有的在区角

里面找,有的在桌子下面找,有的在午睡室里找,非常热闹。不一会儿,西西就

拿着巴拉巴拉小魔棒一蹦一跳地来了,说:"老师你看,我找到啦。"我在孩子

们面前表扬西西说:"西西很能干,是老师的小帮手。"但在表扬的同时又发现

西西的眼神,好似有些许高兴,又好似有些许躲闪。过了一会儿,我把西西单独

拉到一边,轻轻地问:"西西,是不是你把巴拉巴拉小魔棒放进书包了?"小家

伙看了看我,点了点头。我把西西拥进自己怀里,动情地对西西说:"西西乖,

西西一直以来真的是个诚实的好孩子。我知道你非常非常想拥有巴拉巴拉小魔

棒,但是它并不真正属于你一个人,它是属于我们大家的。属于我们大家的东西,

是不能装入个人书包的。西西懂吗?"西西看着我,重重地点了点头。这次我知

道西西明白了。

类型二:幻想型说谎

案例:一天,有个叫古晋的小朋友高高兴兴地奔到我怀里,在我耳边悄悄地

1

说:"老师,我给你说个秘密,我爸爸从北京给我带来了一个机器人,我邀请你

去我家玩,好不好?"但是,据我了解,他父亲准备去北京学习,答应回来时给

他买玩具,但现在还没有去北京,更不要说买回玩具了。

分析:我们把这类幼儿谎言定义为:幻想型说谎。幼儿认识水平处于启蒙阶

段,幼儿心理发展的突出特点是:很容易把想象表象和记忆表象混淆起来,分不

清楚真实与想象的区别。幻想型说谎由此而产生。那么,幻想型说谎是孩子说谎

了吗?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有些幼儿渴望的事情,经反复想象在头脑中留下

非常深刻的印象,以至于变成似乎是记忆中的事。有时候,则是由于知识经验不

足,把假想的事情信以为真。事实上,这正是幼儿想象活跃的表现,我们应该重

视幼儿心智的发展,拓宽其思维,但同时也要加以正确引导,采用引导谈话法,

帮助幼儿从虚幻的世界里走出来,使他们的想象符合客观实际。

策略:我在认真倾听之后,对古晋小朋友提出了表扬:"古晋小朋友真乖,

已经学会和别人分享了。"接下来运用引导谈话法,"你爸爸给你带的机器人是

什么样子?有哪些功能呢?我什么时间去你家?如果我今天晚上去,你准备怎么和

我一起分享?"等问题,帮助孩子一步一步推理,自己得出正确的答案,从而分

清想象与现实的区别,也不妨碍孩子发挥想象力。最后我们必须清楚地告诉孩

子:"你爸爸去北京一定会给你买机器人的,等你拿到后,我们再一起玩,好吗?"

类型三:表现型说谎

案例:户外活动时,一个小朋友说:"老师你看,我能滚一个轮胎了。"另

一个小朋友凑上来说:"老师我能滚两个轮胎。"一个小朋友说:"我能提两个

大力士。"另一个小朋友马上说:"我能提很多个大力士。"

分析:我们把这类幼儿谎言定义为表现型说谎。表现型说谎的目的是想引起

他人的注意,作为孩子,争强好胜,不甘落后于其他小朋友,希望自己能够得到

他人的青睐,于是把话说得很大,以压倒对方来维护自己的形象,平衡自己的心

理。对于这类谎言,首先要给予充分理解,如若盲目责备制止,会伤害其自尊,

影响幼儿心智发展。同时要恰当引导,若一味地放任自流,不理不睬,又容易助

长孩子养成爱吹牛的坏习惯。所以,既不能盲目责备也不能任其自然。我们要清

楚地告诉孩子:"你现在做不了这么多,没关系,我们一起练,相信你一定会更

棒的。"

2

策略:这时,我灵机一动,用事实让孩子们自我明白不能说大话。我说:"

我们来做个游戏吧,喜欢滚轮胎的孩子,我们来一个滚轮胎比赛;喜欢提大力士

的孩子,我们来一个提大力士比赛。自己选择项目,看谁滚的多,看谁提得重。

好吗?"孩子们兴趣盎然。不一会儿,结果出来了,不出所料。这时,我对孩子

们说:"现在做不了这么多,没关系,我们一起练,我相信你们一定都会更棒的。"

幼儿为什么说谎?事实上,说谎是幼儿成长过程中的一种正常现象, 3~5

岁幼儿的心智刚在启蒙阶段,分不清楚什么是该做的什么是不该做的,也不明白

为什么该做为什么不该做,惩罚不能使她知道问题错在哪里,大声地责备只会让

幼儿感觉害怕和委屈。久而久之,幼儿就会越来越下意识地选择"说谎"来平息

老师的怒气,以逃避惩罚。

幼儿时期是人成长的最重要阶段,集聚了各种行为习惯的养成和自尊心、自

信心、好奇心的萌芽。所以,教师需要针对幼儿说谎的现象,分析说谎的类型,

深入探究导致幼儿说谎的各种原因,只有这样,才能有的放矢地教育和帮助孩子。

幼儿说谎的原因

一、幼儿在行为过失时为解脱过失感而表现的说谎

有些孩子一有过错,家长就严加训斥,甚至在孩子承认过错后,仍责骂不休。

其实,小孩子做错了一些事,有时并非故意,向父母说出实情,父母本该表扬,

只要予以提醒下次注意就可以了,施予惩罚有可能使小孩子养成说谎行为。

案例描述:有一天,突然发现白净的墙壁上多了一块"疮疤",我急忙问:"

是谁用蜡笔在墙上乱涂乱画的呀?"很多小朋友都指向了××,可是,××没有

承认。犹豫中我问道:"到底是谁画的呀?如果你们不说真话的话,我把警察叔

叔叫来,一叫来就知道是谁画的啦。××,到底是不是你画的呀?"一看我这么

着急,他就招了。

二、因恐惧失去信心而表现的说谎

有的幼儿害怕上学受到小朋友的欺负,不愿上学而说谎。这本质上也是说谎,

但幼儿的动机并非加害伙伴,只是为使自己免受惩罚和伤害,是一种自我保护现

象。

案例描述:"××,你胸口痛吗?"刚到教室,我就关切地问他。他说:"

不痛。"我又问:"那你昨天怎么回家跟妈妈说你胸口痛呀?"他犹豫了一下点

3

点头说:"吃午饭的时候天天踢的。"我说:"你们俩不是一桌的,怎么会踢到

呢?""小朋友们,你们看见天天踢××了吗?"小朋友们都说没有踢。我把××

叫到一边,轻声地说:"天天说没有踢你,你自己再想想,昨天放学的时候你自

己不小心摔了一跤,是不是那时候摔痛的?"他低头不敢看我,最后承认是自己

在说谎。

三、幼儿因为虚荣心而说谎

虚荣心在这里指的是自尊心的不合理的表现。在幼儿期,幼儿相互吹嘘自己

有这有那,或者是"你有的我都有;我有的你没有",或者是"你有的我虽没有,

但我有的优于你有的,我的比你的好"。为了不使自己在比较中处于劣势,幼儿

有时几乎不顾一切地去夸大事实甚至编造事实。

案例描述:笑笑哭着告诉我:"老师,我的新盒子不见了。"我扫视了一周,

这时我发现××的神情有些紧张,就走到他身边说:"你看见笑笑的盒子了

吗?""没……没有。"××紧张地说。"那老师能看看你的盒子吗?"我对××

说。"我妈妈……也给我买了一个和她……一样的盒子。"××支支吾吾地说。

我说:"那老师看看可以吗?""嗯。"××极不情愿地从书包里拿出盒子递到

我手中。我见盒子的背面写着"笑笑"两个字。我问××:"这盒子是谁的?"

××却说:"盒子是妈妈买给我的。"经我再三教育,××才承认:自己很喜欢

笑笑的盒子,所以偷偷地放到了自己的书包里。

我的思考:

孩子们说谎,我们首先必须查找幼儿说谎的原因。其次,我们必须寻找合适

的教育引导方法。无论是家庭教育、幼儿园教育还是社会教育,由于幼儿期是幼

儿人格形成的初期,应当给予高度重视。当说谎行为出现,最重要的不是在幼儿

说谎时我们该做什么,而是在幼儿没说谎时我们该做什么,这就是尽可能地清除

说谎的情境,创设民主的、诚实的、赏罚分明的情境。纠正幼儿说谎行为,不是

一朝一夕的事,需要教师、家长多动脑筋想办法,在遇到很难缠的事情时,双方

进行具体的沟通,大家一起合力,克服孩子的说谎行为,让孩子健康地成长。

4